fyudfa3i61 发表于 2023-1-18 12:12:52

人物|他从山中来——记钧瓷泰斗大刘山人晋佩章先生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Smg1ZB7naCah~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377260&x-signature=6NXr6SUOeP6bpabKZ%2F3WQPfyKdU%3D

大刘山人晋佩章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Smg1aA1K9urq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377260&x-signature=WR8z3D%2F971VceKdAyfFaBpkmT3E%3D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晋佩章先生

【阅读提示】钧瓷是中国古代的五大名窑,说起钧瓷就不得不提起这位老人,在现代收藏家的眼中,手里没有几件他的作品,就不算收藏钧瓷的行家,他就是钧瓷泰斗,已故的晋佩章先生。

有一首诗这样形容晋老的作品:“寻瓷大刘山,闻名晋家窑。形制循古朴,釉色艳不妖。”有藏友说:“他的专注,他的热情,他的深沉,早就和绵延的大刘山融为一体了。”为什么在收藏家们的眼中,晋老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呢?收藏家们为什么会对晋老的作品如此认可呢?这大概是由于晋老对钧瓷一辈子的热爱和探索,他的学识贡献和德艺双馨影响了很多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Smg1b29t8C1oW~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377260&x-signature=NLV2e0PjQE0Nchh79MCHXEEStnU%3D

刘山十八式之大克鼎

山人既入宝山 岂可空手而归

据介绍,晋老的代表作被誉为“刘山十八式”,是因为晋老号刘山人,他创作的造型有上百种之多,钧瓷界的专家和收藏家从中选取了十几种大小规格不同的作品,这些作品艺术水平高,极具辨识度,而且大多数是从经典演化,推陈出新后形成了浓烈的人文审美意趣,故而被一致认可为“刘山十八式”。尤其是在2020年河南博物院举办“非遗中国 晋钧神彩”钧瓷泰斗晋佩章及晋门钧艺作品联展之后,获得了收藏界的强烈反响,这种影响传递到了爱钧之人的耳中,都为拥有一件“刘山十八式”的同款器物感到自豪,“刘山十八式”的原作更是成为钧瓷收藏家的梦想。

晋老除了造型,在釉上更是有着一把把的绝活,他在钧釉上的贡献,影响至今。据报道,曾有位青年艺人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慕名拜访晋老,见面直接说:“老晋伯,叫你的这个方子给我抄抄。”晋老直接把釉方笔记交给他抄。他说:“这都没敢想,能看到老晋伯的笔记,搁到别人哪恐怕你知道他是咋配釉里。”晋老生前对向其索要釉方的人,一向来者不拒。晋老曾说过,入宝山岂能空手而归,这个宝山就是钧瓷技艺,我的研究,不光是我自己的成果,也是钧瓷人的共同成果,只有开放交流,钧瓷才能往前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Smg1be7UQyM0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377260&x-signature=sptz6Owu3VcWIZwo13NFav%2BJWHs%3D

刘山十八式之凤尾尊

晋老离休前是钧瓷一厂实验室的主任,离休后仍然坚持试验各类名窑名釉,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晋佩章釉学体系,他将很多用传统“一瓢、一勺”计量的神秘配方,经过多番试验,梳理总结操作简便成百分比的原料配釉式,使人一目了然,为炉钧釉的发扬光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他探索揭开了钧瓷天蓝釉的秘诀,恢复了历史名釉“葱翠釉”,他用铜红釉烧制的“鸽脖灰”“飘雪蓝釉”成为藏家手中的竞相追逐的至宝。他在去世前有个遗愿是将毕生心血——《中国钧瓷釉彩》一书公开出版,结果却遭遇保守人士层层阻挠,至今未果。所幸,晋老的后人也在不懈的努力下,传承了他的衣钵。据介绍晋老的研究成果,不仅是钧瓷的原料配方,还涵盖鲁山花瓷、汝、官、龙泉、耀州、天目及现代釉,是宝贵的陶瓷技艺遗产。

这样的成就,怎么不令人起敬?这样的心胸,怎么不令人膺服?这样的老人,怎么不令人怀念?

可安于贫 不安于人亡艺绝

晋老成名极早,80年代出版的教科书级的陶瓷著作《明清瓷器鉴定》就将他收录在仿古高手之列。晋老一生都是安贫乐道,不讲究吃穿,每逢吃饭常跟家里的小孩儿讲“豆腐就是白马肉”,但是舍得花钱买书,舍得花钱买资料,舍得花钱买材料,虽然当时厂里他的工资相对的高一些,却也是有名的“月光族”。据介绍,他的遗物中最贵的是一排靠墙的书架,还有半小袋的碎红玛瑙,问了才知道,这是用来试验汝、官一类釉用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Smg1cB5eiOii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377260&x-signature=xPi%2FzBwNIfG4Q8BBpiQk7JmHvzc%3D

刘山十八式之弓耳尊

但是这样的生活,他40多年如一日,度过了半辈子。他在80岁时候还在不断说“我是小学生,我是半路出家的。”1948年考入河南大学的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决心报效国家。1962年的时候返乡工作,一开始从事的还不是技术工作,直到有一天,他听到一位老艺人离世的消息,发现厂里再也复原不出老艺人的绝活。

在保守的传统技艺的传承过程中,“人亡艺绝”是屡见不鲜的现象。看到这一幕的晋老,发宏愿要传承钧瓷,把钧瓷艺术发扬光大。本来一身军人耿直脾气的晋老,把自己当个“小学生”,不停地汲取陶瓷技术知识,每逢出差就特地抽出时间去图书馆,抄录钧瓷文献。把自己当成刘山下的一棵松,扎根神垕,20世纪70年代,多次被调到其他单位,他又主动争取回到神垕的厂子里。就连和朋友间的通信,也多是托人收集陶瓷相关的明信片,买书之类。

他常常教育子女:“勤有功,戏无益”。而自己埋头到研究和实践当中,身教重于言传。不但不管家务事,而且还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在家里烧小窑。凭借十年磨一剑打下的技术根基,转入钧瓷一厂担任试验室主任。并不断地开拓视野,深入田园考古现场,为研究钧瓷的起源发展收集一手实物资料。据介绍,有一次他徒步实地调查找窑址时,迷了路,还摔了一跤,脸上和手臂上都有擦伤,白色的短袖衬衣也沾上好几片泥土,回家后却从口袋里拿出几个残片,安慰家人说:“垌沟的窑址找到了,这一跤没白摔。”1987年,出版了史上钧瓷的第一本专著《钧窑史话》,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却内涵丰富,有历史脉络,手绘地图、窑址图表,钧瓷传说故事,文献辑录,这本书奠定的晋老钧瓷艺术研究体系的脉络方向。

2000年晋老又出版了《中国钧瓷艺术》一书,可谓是恢宏巨著,廓古囊今,成为一代经典。他认为钧瓷是从唐花瓷演进而来,他根据多个窑址出土的唐代花瓷标本提出:一部分具有流动性“蓝斑纹”“灰白斑纹”是一种分相乳浊的高温窑变花釉,“其微观内含和工艺特征基本上与宋钧相同。”这两种斑纹分别对应的是钧窑的“天蓝釉”“月白釉”。该书出版后两年之间便告售罄,又再版。但是,这本书的出版可谓是一波三折,晋老早在1997年就完成了这本专著的文稿和图片整理工作。由于囊中羞涩,只能一拖再拖,甚至晋老一度多方“化缘”,始终没有放弃,同时不停地对稿子进行修改,清抄。直到1999年,才得到了朋友和出版社的支持后,才得以出版。

大道至简 钧瓷不过一把泥

2000年前后,由于液化气窑炉的普及,晋老的窑口在当时几乎成了煤烧钧窑的独苗,在晋老发表文章、在会议上公开讲话,多番呼吁要保存传统技艺,他的倡议被业内人和藏家逐渐认可,现在,一提到钧瓷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这件是什么窑炉烧的?钧瓷烧制方法多元并举的格局,在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的历史名窑中是罕见的,晋老和他的衣钵传人晋晓瞳是有相当的贡献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Smg3Il4lsi9z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377260&x-signature=G%2FJx74qgqagUDCxrqhCTruYz6Fk%3D

刘山十八式之观音瓶

晋老的一生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身中医世家,自幼跟随祖父长大,祖父两代都是在禹州城开堂坐馆的郎中。开蒙时跟随同族的长辈,读了几年私塾。日本侵略者进攻中原,加上闹饥荒,就投奔西安的大哥晋宪章,在大后方的甘陕交界艰苦的辗转游学,接触了红色思想。抗战结束返乡读高中,参军上学,一路随队伍转战,复员返乡。这些经历造就了他为人处世的风格。之所以,晋老一辈子都偏爱传统,尊重传统,致力于保护发扬传统,因为他的根底上接受过是传统的教育。之所以,晋老能够从艺40余年,边学边干,不知疲倦,不改初心,是因为他十余年部队经历的锤炼,有着坚毅的性格。之所以,晋老愿意开放自己的成果,提携后进,是因为他经历过磨难,所以对钧瓷的诚挚热爱是无私的,正是因为无私,所以格局开阔。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Smg3Jq9yRpv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377260&x-signature=f9yx78fslb59q4aDZG8iFnl9js8%3D

刘山十八式之太平尊

据藏友回忆,每当开窑的时候,晋老总是穿着旧的深蓝色上衣,戴着帽子,佝偻着腰,走到窑门前,盯着一件件烧出的钧瓷。每当出现一件色彩斑斓,品相完好的作品时,他总是脸上挂着微笑。而面对着每窑的作品,他总是在瓷器边上拉一个小板凳,坐一个天的时间,一件件的精心挑选,当他站起来的时候,腰更弯了。但脸上的微笑仍是发自内心的。有时候没烧好,他就说:“再烧一窑看看。”到了烧窑的时候,他总是半夜又起来,指导值班的儿子和女婿,炉条怎么钩,怎么撬,煤怎么添。这时候历经窑火淬炼而出的钧瓷作品,就是他的心血。偶尔遇见较好的得意之作,他会放在书案边上,用来放松把玩。但是这样的东西往往都是留不住的。晋老随和好客,他觉得酒无贵贱,不管家里有啥酒,都拿来招待来客。慕名而来访问晋老的朋友,往往在酒过三巡之后,就“盯上”晋老案几上的钧瓷,这个时候晋老自谦“这不过就是一把泥”,就将其割爱送出,主客皆欢。晋老打心底里期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喜欢钧瓷,让钧瓷艺术得以更好的推广和宣传。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Smg3Kj96Vnndh~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9377260&x-signature=c%2FmizrYASx9YEiap0e%2BVy8Ue6p0%3D

刘山十八式之鱼篓尊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走廊展柜里,有一个专门陈列晋老作品,当中有三件作品,基本上可以代表了传统钧瓷的风貌。现在的新藏家认识晋老,多是从他在市面上流传的作品,遇到珍品,其价格也是让收藏家魂牵梦萦的,同时却又百爪挠心。恐怕,晋老都没有想到过,他的作品如今已成为天价,他为钧瓷创造的巨大价值,而自己却取之寥寥,可谓之躬身劳作却风骨傲立,不禁让人久久怀念。(刘志钧 文/图)

ucrssujjg051ss 发表于 2023-1-18 12:13:10

太平尊,做得有豇豆红的特色,漂亮。

upfnkonknkc6jv 发表于 2023-1-18 12:13:59

请问都带款吗?

uzzozjpjmphmms 发表于 2023-1-18 12:14:15

晋佩章先生德艺双馨!钧瓷釉色的高峰![赞][赞][赞]

15566712266 发表于 2023-1-18 12:14:35

比起我收藏的宋金时期的钧窑瓷器,现代工匠仍需努力……

ummzp8ld8vsrvm 发表于 2023-1-18 12:15:01

奇彩耀天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物|他从山中来——记钧瓷泰斗大刘山人晋佩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