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bcbcfmccmjfm 发表于 2022-12-30 05:15:15

历史上,刘文杰有哪些故事?

刘文杰老师,有名书画鉴赏家、收藏家,被誉为“近现代书画收藏第一人”、京城四大玩家之一、当代收藏名家。
2013年5月,各大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即将陆续拉开帷幕,刘文杰也开始奔忙于各个预展现场。拍卖业就是这个特点,他们每年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都要想尽办法去挖一些好的作品来上拍,这样每年都给我们带以新的收藏的活力。八十年代末北京有拍卖市场以来,北京现在已经拍卖二十五年之久,拍卖了几百万件作品。现在好东西越来越少,因为好东西在每场拍卖之后、基本上都沉淀在藏家的手里了。刘文杰在中国书画收藏领域里是一个赫赫有名的藏家,不仅因为他有着四十多年的收藏经验和大量藏品,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书曾经影响了很多收藏爱好者。1993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刘文杰说字画》一书,这本书被业内誉为书画收藏的入门读物,曾经三次再版、并且次次脱销。与此书同一系列的还有《马未都说陶瓷》、《张德祥说家具》和《田涛说古籍》。这四本书出来之后,都非常受欢迎。随着改革开放、大家有钱了,收藏参与的人数就越来越多了,这样大家又提出个问题,就是收藏什么,第一、怎么样知道这个收藏品是真的、假的;第二,知道什么样的藏品是好的,什么样的藏品是不好的,要知道这些问题,于是应运而生了这四本书。你比如拍卖行的好多收藏家,人家都说看《刘文杰说字画》长大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中国收藏市场逐渐升温,1993年、新中国第一家“国”字头的专业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立。1996年,中国收藏家协会成立,这些协会和拍卖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收藏热潮在中国的再度兴起。在此之前,中国曾经出现过四次收藏热潮,分别发生在北宋末年、明朝中晚期、清朝乾隆年间和清末民初,这四次收藏热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当时的收藏家大都是一些权贵、商人或者文人,比如宋朝的宋徽宗、清朝的乾隆皇帝以及民国初年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等等,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的这第五次收藏热与前四次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次收藏高潮的特点是参与的人数多,中国有上亿人参加收藏活动,因为大家有钱了;第二,收藏品的交易量大,交易量的总金额和总件数都是历史总和的很多倍,参与的人数也是历史总和的很多倍,这次收藏不论什么藏品的收藏都走向大众化,由于藏品走向大众化,那么大众就要知道应该收藏什么、不应该收藏什么,应该花钱买什么、什么买得值。其实在刘文杰出版《刘文杰说字画》这本书之前,国内也已经出版过一些有关书画鉴定方面的书籍,比如张珩的《怎样鉴定书画》、王以坤的《书画鉴定简述》以及徐邦达的《古书画鉴定概论》,只是刘文杰在这本书中着重介绍了很多当下收藏爱好者急需了解的内容。提出了什么是好画,什么是好画的鉴定标准;第二点,怎么样使自己成为一个收藏家、鉴赏家,应该去怎么做;第三点,说明了一个书画增值的情况,书画艺术品增值是中国近现代增值比率最高的商品。出版《刘文杰说字画》的时候刘文杰只有四十多岁,但是他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书画收藏经验。刘文杰家境殷实,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喜欢上了书画。因为自己父亲喜欢画,我们家里自己小的时候墙上就挂着画,所以自己小的时候就喜欢画,当兵那时候、在外头上大学,上完大学之后在北京实习,就有机会开始接触画家,开始到荣宝斋买画。到荣宝斋内柜买画的时候还穿着军装、还当兵呢。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买画、收藏画的中国人并不多,中国画店的柜台前几乎都是外国人在光顾,但是有一些画店也会给中国的书画爱好者开辟专门的购买场所,这种场所被叫做内柜。内柜就是对国内的一些书画爱好者卖画的区域,比如像荣宝斋的内柜,荣宝斋的门坐北朝南开,进门以后往东拐、往右手拐,有个月亮门,进这个月亮门里头就是内柜。那时候两个女的师傅,一个杨师傅、一个李师傅在那里负责接待客人。你喜欢谁的作品,就把谁的挑出来,然后介绍一下价格、很便宜,那时候都是十几块钱一尺。由于当时的书画价格便宜,那时候刘文杰靠家里的积蓄和工资也能够买得起一些书画名家的作品。你像那时候买李可染的画、十五块钱一尺,买一张牛、那时候买就是四十五块钱,山水画作六十到九十元,你想想,现在一张山水最起码卖到五百万,一张牛卖到一百多万、二百多万,你算算、这个翻了几万倍。那时候卖的最好最快的就是刘继卣,刘继卣的画、当时看懂他画的人多,所以他的画当时卖得非常好。
“这些就是当年自己和这些著名画家交往过程中,这些画家给自己写的贺年卡,这是李可染先生给自己写的,这是吴作人先生给自己写的,这是黄胄先生给自己写的,这是宋文治先生给自己写的,这是傅抱石的夫人给自己写的。这是傅抱石的夫人。”开始收藏书画之后,刘文杰跟很多画家成了朋友,比如郭传璋、刘继卣、白雪石、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等。刘文杰在与这些画家的交往过程中也逐渐提升了自己对于书画的鉴赏能力。自己和很多画家,包括吴作人、黄冑都是直接交流。你比如自己采访黄胄,自己说黄老师,您画画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他说我绘画的主题思想就是热爱人民,李可染是为祖国江河立传,所以每个人有每个人创作的主题思想,他把他创作的思想说给自己听,我们互相有交流,就是自己能理解他的画,能把自己对它的理解讲给作者本人听、和作者本人的创作理念发生一种共鸣。在刘文杰家里,一面墙上挂的几乎都是李可染的画。他的画多来源于写生,就是道法自然;第二他在从构图、用笔、用墨,尤其在用光上和古人山水画拉开了距离,比如他的山水画比明清的山水画更生动,因为明清的山水画、除了石涛和任熊以外,大部分在复古,就是画一些表现笔墨、表现自己构思构图能力的画,但是很少跟现实生活相结合。虽然有着四十多年的年龄差。但是当年刘文杰和李可染还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可染甚至还会谦虚地向刘文杰征求意见。去李老家。李老给拱拱手,说老知音来了,没有任何架子、很谦虚,征求我们的意见。李可染说你看我的画有什么毛病,自己那时候也不敢说,就说有些人反映说,您的画、有的画稍微有些板,李老就说那么你看我会放的,我会越来越放。这个画呢,这是他李可染1988年画的,这是放以后画的。没放之前的墨啊,它也很厚实,但是看着那个墨、没有这么松、比较板,就是比较板结。这个墨非常松,也很厚;这个墨是润的、绒乎乎的,非常活。你看这墨,墨色里头都有东西,这个墨非常活。这个墨里全有东西,这都是黑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画家们的生活并不算太宽裕。他们那时候还不是很有钱,他们的画允许卖,但是都是国家收购,1979年5月1日以前、文化部有文化规定、最高收购价十五块钱一尺,就像李可染、蒋兆和、吴作人、刘继卣、李苦禅啊,这当年都是十五块钱一尺。按照当时的规定,书画作品一般由国营画店收购,并不允许画家个人自行买卖,但是跟画家成为朋友之后、刘文杰可以从画家的手中直接求画。说是不许卖,但是都是朋友嘛,谈不上买、也谈不上卖,给一点儿买纸、买笔、买颜色的钱,当然画家有的对自己很好,比如李可染、自己过生日,给自己画一张画、写一张字;刘继卣过生日给画一张画。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十年的持续加温,中国书画收藏市场也逐渐兴起,1993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1994年、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成立,拍卖公司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让书画收藏市场变得更加活跃起来。拍卖公司的成立对书画市场有两大的提升作用,第一大提升作用就是给藏家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的余地;第二,大大提高了书画艺术品的价格。刚开始拍的时候,说拍一两万、两百万,那都是天价了,那时候齐白石那本册页拍了四百零七万,那不得了、轰动一时,当时是报了最高价格。当时去年那本册页拍了将近两个亿,又创造了一个新的高价,就是说明它在提升艺术品的价格方面起重要的催动作用。拍卖会给书画收藏市场带来了新的局面,这种交易形式很快超越了画廊,成为中国书画交易的一级市场,而书画价格的逐渐升高也开始考验起收藏家的经济能力,刘文杰就是在这时候开始了以藏养藏,将以前低价买入的画卖出、再去买自己中意的作品。因为我们收的早,我们成批的买,收藏家一定要成批买,成批地买将来才有换手的余地。你成批买了,买得便宜,你想想它增值以后,就能够把重复的一部分淘汰,这样再换进一部分你没有的作品,叫调整结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艺术品鉴赏水平的逐步提高,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也愈加繁荣,更多的人投入到了收藏、拍卖这一市场里来,这其中还包括很多有着雄厚资金的商人。在这以前,不管是公司买啊,是公司附庸文雅也好,还是有些藏家自己喜欢也好,都属于一种不是主要以经营为目的,当然有些人买的目的也是为了继续经营,但是这毕竟属于低端的形式,不是大资本介入的高端形式,属于一种小资本运作形式。到2005年以后,就属于大的资金进入拍卖市场,形成了一种资本运作形式。以李可染的作品为例,从2000年到2011年的十余年间,李可染作品的拍卖价格从平均每平方尺七点五万元上涨到了每平方尺一百三十五万元,1999年、李可染的作品《万山红遍》以四百零七万元成交,而到了2012年、和这幅画同一系列的另一幅《万山红遍》在拍卖会上拍出了二点九亿元的高价。书画价格的暴涨,让刘文杰这样的个人收藏家在市场中显得越发力不从心。就是说买不起了,你比如说齐白石那个2010年拍张仃收藏那张《樱桃》,当时也想买来着,底价并不高,但是一下子叫两千多万、我们心理价位就是四百万左右,所以第一口就叫四百万、但是没有用,跟人家价位相差甚远,那叫了一千二百多万一尺,两尺叫到两千多万,所以跟资本运作方根本不能比,没有可比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刘文杰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