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z5ybb8drridg 发表于 2022-12-28 17:43:39

浅谈养生之道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养生也越来越重视。可以说,一提起养生,人们不由自主就会想起一些家里的长辈。现在,我就来给大家谈谈如何养生,以及更好的养生。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养:行为养:气养:形养:食养:药养:术养:



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一律改变某种饮食结构,或一律静坐练习气功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养生需要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cab6d0ab4d14c5fa0f54bc8fea6e9e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7583876&x-signature=2yL3LMsC4sGZc72pWMdL3fO4pg8%3D




大部分年轻人,包括我在内,对于养生,都曾嗤笑过,认为这只是一些生活杂乱无章的人,老人才会关心的问题。而今,我要更正我过去错误的想法。



讲究养生的,虽然多数是老年人,年轻人正在拼搏,还顾不上这些,但是养生并不是只老年人的事,年轻人也很重要,年轻人不惜力气,超负荷的工作,到老了落下一身病,这就不是养生。当然养生并不是不干活,不工作。是要劳逸结合。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好都要讲究养生。年轻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老年人有了健康的身体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会给家人增加负担。所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讲究养生。



养生,这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年龄段,都是必要考虑的问题。孩子懂得了养生,会更加的灵气,“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中年人懂得了养生,身体会更加的健康,其实对于中龄人,他们面对的是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对于他们的养生,应该注重在内心的调整上,而孩童则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微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到的。在我心里,养生就应该是起这样一个效果,在自身出现病情或问题之前,通过对自身的调理,达到健康,无病的状态。千万记住,没病前调理叫养生,病了后哪怕同样是喝水,调理,叫做治病。区分就在于发病的前后,所以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养生一定比治病舒适。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24172a29611495e98ff8a1a70db160d~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87583876&x-signature=1yazmq8DWKYHPmYH%2BgZBEOT7EGY%3D




扁鹊治病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文章中的蔡桓公开始所得的病明显是因为养生不当,或者说忽略了养生,而之后的病死,又是因为轻视了医生的劝告,如果说他在开始就接受养生之道,至少不会落个病入骨髓的下场,甚至都不会留下祸根,这就是养生的重要性。



养生只是保养,涵养,蕴养,并非治病,得了病,就需要去医院检查,养生在此时只是起到快速治愈,快速回复的作用。



《易经》,《道德经》为什么那么人捧,就是因为一个字,“变!!!”,用《道德经》解释,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世界上哪有万全的东西,针对这个话题来讲,就是说人总是会生病,而养生就是以一种(多种)方法来达到避免生病,或生大病的手段或者说是生活方式,从而延年益寿。



到了这里或许有人还记得我开始所说的养生之道,不仅仅是外在的,身体上的养生,还有内在的,或者说精神上的养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为眼睛所传达的,是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模样。将军和企业家的眼神凌厉,长者的眼神睿智,深沉;孩子的眼中则蕴养着灵气......我们通过养生,成为自己内心的巨人。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是《大学》所说,其中心正,身修两部分演变为如今的养生,不过世人太重视身体,而忽略了修心,导致了现今的种种问题,当然,这就和养生无关了,我也不继续提。



精神上的养生或许可以换一种更简单的说法,调理心理问题。当今,心理疾病开始屡屡发生,但由于其的隐蔽性,从结果来讲,造成的损失并不亚于残疾甚至癌症;而从发生的频率讲,它不亚于感冒。它之所以不被人们重视,或者说不被别人列入养生之列,是因为他对人们产生的效果和直接的疾病不同,不会让人感到疼痛。就像发脾气或受委屈,多数人认为忍忍就过去了,然后忍忍忍。某一天病了去医院一看,还以为是肝火的问题,再吃药,是药三分毒!这药可以补你的肝火,就不会伤害你的脾胃吗?然后又过几天,再去看病,是脾胃的问题,再吃药......恶性循环。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5eee53465d2408b9f883bfb516f5b0a~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87583876&x-signature=%2FgSCfuAYwuP9%2BzzG7miuXT%2FzJ%2Fg%3D




上面举例一个例子,但却并非是子虚乌有的。自闭症,强迫症,抑郁症这些名词难道不是耳熟能详的吗?而多动症、偏食、咬指甲、考试综合症、学习逃避症、师生恋(单相思)、恋爱挫折综合征、自恋癖、过度手淫、更年期综合征、洁癖这些基本每个人都会至少1种(当然程度是轻微的,基本是具备这样的特征)。而我们之所以现在还是优哉游哉,该喝喝该吃吃,没什么毛病,源自于我们所经历过的事和教育,然后身体(大脑)进行处理,该忘记的忘记,该原谅的原谅,避免了对自身的伤害。而一些程度大的问题,则需要我们主动去解决,不论是看心理医生,或是找朋友倾诉。



在这时,精神上的养生由为重要,我们自我调理,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减缓自身压力,从而健康。



我们实际不就是通过养生的方式,从而身心健康吗?



养生,关键还是在养上,养精气,养神气,养智慧,养什么,有什么。



现在很多人都谈养生,如何养生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明确养生的目的,人之生存,总有生死,养生并不是怕死,是要一个健康的生命,自然有了健康的生命,也会长寿。



1.养生先养心
。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对他人多着想。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要保持正常的七情。养心要心静自然,自己达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过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乐。当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标,而是有目标努了力就可以了,胜不骄,败不躁。比如你总想比人家过的好,过不好也不能去上吊。能人背后有能人,追求过高了,一辈子也达不到。养心要勤用脑。养心不是什么也不想,脑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当然用脑过度也不是养生。



2.养生要养体。养体重要的是一个动字,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任何劳动和运动,只要不是过力的,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这就要求人们要勤于动,不要懒,动则促进气血周流,懒则气血流通缓慢。体育锻炼是一种锻炼,劳动也是一种锻炼,但不能过力,过力了就会积劳成疾。当然体育锻炼过力了对身体也会有害的。人体不断的活动,保证气血的运行畅通周流,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3.养生要合理饮食,保证身体的需求。人体需要各种物质,不能偏食,不能过饱过饥,人缺少了哪方面的营养对身体也不利,过多供给了营养,造成了体内某物质的堆积对身体也不利。所以饮食要全面适当。



4.养生要维护身体的健康。人的身体就象机器一样,要不断的维护和保养,要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有了毛病就要修修,先是预防为主,一旦有了疾病就要抓紧治疗,只有去除了疾病,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5.养生要注重养脾胃和肾。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肾藏精生髓,是人体生命的精华,肾衰退了,人体就要衰老,脾胃运化是供给人体生命需要的源泉,所以要注意保养脾胃和肾。



就以我目前的经验来讲,心态是必要的。有很多人找我问如何戒色,以及许多戒色的问题。他们说不看H只能坚持几天,之后就不行了;也有一些问睡觉的时间的问题,6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时间久了就坚持不下来,这些都是一样,就是心态问题。心安了,平静了,就可以去做正经事,就会定下来,才有坚持的动力。



佛经就提到过,一切都是由心反映出来的,一切都是表象,一切都是你内心的体现,你的心就像一滩水,平静时就清澈,胡思乱想时就会泛起涟漪。你的心不定,你的身体就自然不会达到最佳状态。在这里,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如何养心呢?我的建议,就是多读书。读书也是分种类的,不是什么都读。读一些没有用或者说只是用来消遣时间的书,我到认为不如不读,人的时间十分宝贵,一辈子才不过3万天,我们应该去做最划的来的事,读最划得来的书籍。



以我个人为例,当然也有家庭因素吧,我从小就被爷爷逼的背诗,各种诗,背的背的就养成了背古书的习惯,初中背会了道德经,高中背会了离骚。当然,这些都只是例子,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书籍,然而要养心,最好的书籍,就是先秦诸子的文章,那是我们最思想最鼎盛的年代,要是用价值衡量,放在当代,其中的百分之九十都是精髓。



我现在所办的收费课程也是注重养心的。一些养生知识,技巧,谁用心查查不到呀,许许多多人就认为养生就是身体上的事情,不得病就好了,不是这样!养生不养心,等于没养生,该得病还是要的,这并没有起到预防的作用。



有句古话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什么意思?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这个年龄在那个极端不发达的年代就是逆天的存在,因为医疗落后,感冒处理不好都会死,还有更多的严重疾病,再加上战乱,相当于当代一百二三吧。显然,对身体养生的重视是一定有的,但却决不止这样,他们都是圣人,心理都是非凡的,平静的,所以才能企及他人所达不到的高龄。那么我们就去读他们的书,去领悟,揣摩他们的思想,意图,逐渐我们就会潜移默化的受他们的影响,从而心境平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