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雅克:美无法取代中国对东盟的重要性
在印尼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向世界发出了一个积极信号。印尼是东盟成员国之一,东盟主张不结盟,反对集团化,并与中国密切合作。但美国在其最亲密盟友的支持下,试图“劫持”会议议程,进行“反俄”抨击,在世界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前景之际,毒化合作氛围,甚至分裂G20。这与2008年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第一届G20峰会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在压倒性的支持下,G20通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从而避免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萧条。与这种出色的团结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08年,中国和美国所持立场是一致的;而在2022年,美国近乎于将中国视为“敌人”。尽管美国迄今一直避免将目前的美中关系称为“冷战”,但这显然是美国的剧本。华盛顿的目的是遏制和孤立中国,破坏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从而扭转中国崛起的趋势。试图切断中国与美国半导体技术的联系就是一个最新例子。
尽管如此,美国发现“孤立中国”比它预想的要困难得多。现在的世界与冷战时期大不相同,当时的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封闭的集团。乌克兰危机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它可以说明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美国试图通过经济制裁的方式在俄罗斯周围建立“经济围栏”。欧洲在这方面也跟随美国,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同意,一个典型例子是印度。美西方对俄经济制裁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美国孤立中国的可能性为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俄罗斯。
事实证明,乌克兰危机成功拉近了美欧关系。自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和美国之间出现了逐渐疏远的趋势。现在这种情况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它们对跨大西洋联盟的新热情,加上对中国日益增加的戒心,一些西方国家把中国和俄罗斯描绘成近似的对象。但是,德国总理朔尔茨最近阐明了中国对德国未来的重要性。他访问了中国,成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位采取这种举动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他拒绝了与中国“脱钩”的想法,重申了德国反对将世界划分为对立集团的立场。这与乌克兰事件后欧洲呈现的一些趋势恰恰相反,英国就是一个例子,它一直心甘情愿臣服于美国,也是值得美国信赖的“跟班”。朔尔茨划清了界限,并表明在重要方面将延续之前默克尔政府的对华政策。种种迹象表明,欧洲对战略自主的承诺并没有被抹去,现在正在悄然重申,它与中国的关系将继续发展,并将与美国想掀起“新冷战”的想法保持距离。
欧洲仍将是地缘政治联盟的重要风向标。但是,无论它是否变得自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它都会倾向于美国更多一点。东盟与欧洲非常不同,但至少同样重要。东盟是一种新型国际秩序的模板。它以非凡的技巧成功置身于中美分歧之外,寻求与中美两国同时发展关系。同时,由于东盟地理上靠近中国,它正在被中国的经济发展所改变。这是一个最有趣的例子,说明一个国家联盟可以通过谈判与中国建立一种新型紧密且和谐的关系。美国明智地寻求与东盟发展更紧密的关系,但是除非中国出现大的战略错误,否则美国永远不会取代中国对东盟的重要性。
那么,未来会怎样呢?美国将无法遏制中国。后者将继续与世界保持紧密联系。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它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密切关系。相比之下,美国的联盟体系可以追溯到战后的世界,它植根于过去,基本上是由一群处于衰落中的发达国家组成,主要是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与中国相比,美国在发展中国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共鸣,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弱点。这些是塑造未来的一些参数。当然,未来在实践中将如何发展是另一回事。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难以预测的时代。(作者是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
来源:环球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