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q1iy10zl8znax 发表于 2022-12-13 07:36:01

佛教故事( 一) 孝

伯 俞 怜 母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 有时还会打他。
待他长大成人后, 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
有一次母亲打他, 他突然放声大哭。
母亲很惊讶, 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
于是就问他: 「为什么要哭?」 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 母亲打我, 我都觉得很痛。
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
但是今天母亲打我, 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
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
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所以, 父母为了抚育孩子, 为了孩子茁壮地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年华消逝, 日渐衰老。
为人子者, 更当孝养父母。
卧 冰 求 鲤

晋朝的时候, 有个孝子名叫王祥。
他母亲很早就去世了, 父亲娶了后母,后母视他为眼中钉。
后来, 后母也生了一个男孩, 就是王祥的弟弟王览。
从此,后母对王祥更是百般刁难。
对一个小孩来说, 如此的际遇是非常不幸的。
然而, 王祥并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常常想着如何做才能令后母欢喜。
有一天冰天雪地, 后母病了想要吃鲤鱼,整个河都已经结冰了, 如何会有鱼出现!
王祥到了河边无可奈何, 就呼唤着母亲,赤背卧在冰上, 希望能出现奇迹。
由于他这分至诚的孝心, 冰裂开了, 跳出两条鲤鱼,让他能孝敬后母。这真是孝感天地, 至诚感通!
王祥不只是在小时候受后母的虐待,长大成家之后, 后母对他们依然是百般刁难。
但是他的弟弟王览对兄长很尊敬,每次母亲惩罚哥哥时,弟弟就会来从旁解围。
王祥的道德和学问日渐提升,名声也愈来愈好。
后母随之起了害王祥的念头,在酒中下了毒给王祥喝。结果他的弟弟发现了,在情急之下,冲过去把毒酒夺过来,当场要喝下去, 想替哥哥去死。
后母看到这一幕, 立刻把毒酒打翻,感到非常羞愧。因为她时时想置王祥于死地,而她的亲生儿子却宁愿为兄长而死。
兄弟之情感化了后母, 后母和这两兄弟抱在一起痛哭。
所以, 唯有德行和真诚, 才能转变人生的恶缘。
以后, 王祥跟王览都在朝廷做了官。
有位大官就送了一把传家宝剑给王祥, 并告诉他,拥有这把宝剑的人,子孙一定会非常的发达荣显。
王祥立即把宝剑送给弟弟。
史书上记载, 王祥和王览的后代九世都为公卿,就是做大官的。所谓是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拾 椹 供 亲

在汉朝, 有个读书人叫蔡顺, 他母亲喜欢吃桑椹。
有一天, 蔡顺出外去采桑椹, 他拿了两个篮子,一个装黑色或紫色的, 另外一个装比较红色的。
为什么要分成两个篮子?
因为比较熟的桑椹是黑色、 紫色的,还不是很熟的是红色。
蔡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强盗。
强盗们也很纳闷, 把他抓起来, 就问他:「你为什么采桑椹要分两边? 」
他说: 「因为熟的比较甜,是留给我母亲吃的;这边不太熟的, 是留给自己吃的。」
强盗们听了很受感动, 就把他放了。
强盗都是杀人不眨眼的, 为何会把他放了?
因为蔡顺的孝心唤醒了他们的孝心。
所以, 我们要相信 「人之初, 性本善」 ,只要我们有好的德行,再恶的人也会被感化。
我们面对恶人的时候,要不要去责骂他?
不需要! 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好,来影响他, 影响社会。
强盗们因为很感动,就把一些米和一些东西送给蔡顺,让他拿这些东西奉养母亲。然而,蔡顺并没有拿。
假如他拿回去才放到家里, 突然官府里的官员来了。
进门一看: 张三家的米为什么在你家?
李四家的菜为什么在你家?
此是人赃俱获, 百口莫辩。
所以, 要拿任何人的东西,一定要先思考物品的来路是否清楚!
孔夫子说 「君子有九思」 ,就是君子有九个方面要时时观照,时时反思。这九思当中就提到 「见得思义」 。我们要获得任何一样东西,首先就要考虑到它的来路是否符合道义。
假如与道义相违背,就绝对不能动用。
所谓「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
我们跟孩子们每讲一个故事,其中都蕴含着很多道理。
这个故事蕴含的第一个道理,是 「亲所好, 力为具」 。第二个道理,是 「人之初, 性本善」 , 我们应该用德行去感化。
第三个道理,是 「见得思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当我们在跟学生讲故事时, 假如不把这些道理开显,学生留下的印象, 只是觉得听了一个故事。
假如只是单纯讲道理,没有讲故事,一般人听久了道理很可能会昏沉。
所以,理与事要融合在一起, 要理事圆融来讲故事。
如此, 学生就会很容易吸收其中蕴含的道理。
孝 子 李 忠

《中庸》 提到: 「祸福将至, 善, 必先知之;不善, 必先知之。 」
一个人假如处处行善, 自然就能「百福骈臻, 千祥云集」 。
这都是有护法神在保佑。
所以,古代有很多孝感天地的实例,因为孝行而化解灾难的例子非常多。
元朝的时候, 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把很大一个地区的房屋都震垮了。
当地有个孝子叫李忠, 当震波沿着震中向外传播,快到他家的时候, 突然传播的方向变成两条,过了他家以后, 震波传播的方向又合而为一,把他家绕过去了。
结果, 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 只有他一家的房屋没倒。确确实实感应不可思议,真正是孝感天地。
单 衣 顺 母

春秋时代, 有个孝子叫闵子骞。
他的母亲去世比较早,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
继母对他不好, 常常虐待他。 一年冬天,后母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而给他的两个弟弟做的是棉衣。
芦花做衣服看起来很蓬松, 但是不保暖。
刚好他父亲带他外出, 让他驾马车。
因为天气太冷, 冷风飕飕, 衣服又不保暖,所以他就冻得发抖。父亲看了以后很生气,
衣服已经穿得这么厚了还在发抖,是不是有意要诋毁后母。
一气之下, 就拿起鞭子抽打闵子骞。
结果鞭子一打下去, 衣服破了, 芦花飞出来,父亲这才明了, 原来是后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气。回到家里, 当下就要把他的后母休掉。
闵子骞对他的后母还是一味的真诚。在此时只有一个念头,跪下来跟他的父亲说:「父亲, 不能赶后母走,因为 『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单』 。
有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 假如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同时都要挨饿受冻。」
在这种情形之下, 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
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
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
所以, 「亲憎我, 孝方贤」 。
我们时时处处想着 「德未修」 , 所以 「感未至」 ,真诚就能永不忘失, 能时时提起关照。
毛 义 养 亲

在古代, 有个孝子叫毛义。因为那时是乱世,读书人大多不愿意出来做官, 只想自己独善其身,好好教学, 不愿贪图所谓功名利禄。
然而毛义就接受了一个官职, 出来做官。
他的一些好友就觉得他不可以这样做,因此就看不起他。毛义在接受官位的时候,还露出微笑, 所以这些朋友都逐渐远离他了。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 毛义的母亲往生了。
毛义就把官职辞掉,从此就没有再出来为官。
毛义的好友中, 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读书人叫张奉,他看到毛义辞官回来, 内心很惭愧。
他说毛义当初这一笑是为谁笑的?
我挨饿没关系, 如何可以让我的母亲挨饿!
他是为了奉养母亲,心生欢喜。
等母亲往生以后, 他要保守气节, 就不愿再出去。
这是通权达变。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8bef21dcffa48c798790a16882a9a1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249851&x-signature=bXtg8CudR28Ssl42aJpgYPDyYak%3D

曾 参 受 杖

在春秋时代, 有个孝子叫曾参。
有一次他父亲很生气,要处罚他。顺手拿起旁边一根很粗的棍子打他,他很乖动都不动。 「父母责, 须顺承」 ,就乖乖在那里让父亲打。父亲因为脾气比较大,竟把他打昏了。孔夫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对曾参说:「你这样做, 即是不孝!」 曾参觉得自己很乖,「父母责, 须顺承」 ,连跑都不跑, 怎么会不孝?孔夫子说:「假如你的父亲失手把你打死了, 谁最伤心?」
就是父母。
如此是陷父亲于不义!
孔夫子告诉曾参说 「小杖则受」 ,小棍子可以接受; 「大杖则走」 ,就要赶快离开, 要学灵活一点。
所以, 我们求学问也要灵活, 要懂得权变。
比如说, 今天我们刚好犯了过失, 父亲在骂,这时候我们要 「父母教, 须敬听」 。
但是假如父亲有心脏病, 愈看愈生气,这时就不可站在那里, 要赶快离开。
这就说明, 我们要懂得观察情况,处处为父母著想。
弃 官 寻 母

宋朝有个读书人, 叫朱寿昌。
他母亲不是父亲的原配,因此父亲的元配对他母亲很排斥,就设法逼他母亲改嫁。
朱寿昌七岁时, 母亲就离开了他。
他长大以后, 总是想着要把母亲接回来奉养,一直都没能如愿, 过了五十年都没有找到。
那时他做了官, 内心一直在想,一个人一生不能奉养母亲, 非常遗憾。
他下定决心把官职辞掉, 去找母亲。
他对家人说, 这次我去找母亲,假如没找到我就不回来。
他就往陕西的方向一路走去。
结果走到一个处所, 突然下起雨来,他就停在那里躲雨。
刚好遇到一些人,就跟他们询问有没有看到像他母亲那样的人?非常巧合,他母亲就在其中。这是孝感天地,他的孝心感得上天降下雨来,成就了他的孝心因缘。
后来,他就把母亲以及所有的小兄弟姐妹都接回来,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亲 涤 溺 器

宋朝的时候, 有一个读书人叫黄庭坚。
他虽然官位很高, 但是每天回家,一定要亲手为他母亲洗尿桶,洗粪桶。即使佣人再多, 这件事他也不愿假手他人。
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黄庭坚是念念想着父母的生育教养恩德。
假如每天没有帮母亲做些事, 心里就不好受。
所以, 有父母可以奉养, 内心很踏实;有父母可以奉养, 是最大的福田。
啮 指 心 痛

曾子 (曾参) 是古代一个很有名的孝子。
有一天, 他上山去砍柴, 刚好有朋友来找他。
在古代有朋友来拜访, 可能都是走了两、三天的路才到的。他母亲为人特别忠厚,想到朋友从远地而来, 假如又没有见到曾参,这样对朋友就很不礼貌。
所以, 她就立刻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针,这一针扎下去,曾参立即就觉得心痛,心想一定是母亲出事了, 立刻快步赶回家里。
结果一回家看到母亲, 他马上跪下来说:「母亲,究竟有什么事,为什么我的心一阵痛?」母亲跟他解释说: 「因为有朋友过来,我想赶快叫你回来, 所以我才这样做。」
为 亲 负 米

孔夫子有个学生叫子路, 子路很孝顺,常常走到百里之外把米背回来让他的父母吃。
后来子路做了大官, 每天菜饭非常丰富,子路反而吃不下。人家就问他:「这么好的山珍海味,你为什么吃不下?」子路对大家说:「这些饭菜比不上我帮父母背了一百里之外的白米香,而且我的父母现在也没有机会来吃这样丰盛的菜肴了。 」子路能时时想着父母, 替父母分忧。
他觉得只要能奉养父母,过这种生活也非常踏实、非常欢喜。
孝 感 动 天

古代舜王是位性情极为和顺的著名孝子。
他虽被父母和异母兄弟百般虐待,但从不怨天尤人,依然一心一意孝顺父母,友爱弟弟。他这样宽大的胸襟, 以及至孝的行为,感动了上天。当他在历山耕种时, 大象来帮他耕田,小鸟儿纷纷来帮他除草, 靠着动物们的努力合作,他把历山开发得非常好。邻里乡党都赞许舜的孝行。
「远者怀之」 ,离他很远的人民也对他的德行生起恭敬之心。
因此, 舜的孝行与名声, 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
舜用他的德风自然而然感化人民,最后连尧帝都很佩服。尧帝不仅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而且把天下禅让给他。后人称舜王为 「虞舜」 ,他的故事也就万古流芳传流至今。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e6864398d364ea194d1bb302497483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249851&x-signature=jpl0IIbONGd9H0XfF5vmtCgsc7M%3D

哭 竹 生 笋

古代很多孝子,即使没有听到父母的吩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需要, 而主动去为父母做事。
在三国时代, 有个孝子叫孟宗,大家可能听过「孟宗哭竹」的故事。
孟宗的母亲有病, 脾胃很虚弱,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吃不下东西,突然很想吃竹笋煮的羹汤。
孟宗想, 母亲想吃笋羹汤,假如吃不到一定会很难过。
可是冬天, 哪里会有竹笋呢?
他走到竹园里, 伤心地抱着竹子哭泣起来,不知如何是好。古人有谓「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他这分至诚的孝心,感动了竹子,地上竟然长出了鲜嫩的竹笋。
他喜出望外, 采了竹笋, 给母亲煮了笋羹汤。
母亲吃了笋羹汤, 病就好了。
竹子是植物。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已经研究出来,人的意念可以影响矿物,可以影响水。
当人有善念之时, 水的结晶就会很漂亮。
所以, 大自然与人心会产生互动,呈现一种动态。古代众多的孝子, 为什么能感动植物、动物, 甚至于感动最凶猛的老虎?
凭的都是至诚的孝心!这样的好戏,我们的老祖宗上演了几千年,我们应不应该继续演下去?
当然应该!
只要我们能学到他们那种真诚的孝心,一定可以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演一出又一出感人热泪的好戏。
而真正的孝子能让父母宽慰,让父母身体健康。
实 夫 拜 虎

明朝的时候, 有一个读书人叫包实夫,他在私塾教书。放假的时候,他要回家去看望父母。
结果走在路上遇到了一只老虎,把他叼起来, 带到另外一个地方, 准备把他吃掉。
包实夫并没有惊慌, 古代读书人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面对生死不恐慌。但是他很诚恳的跪下来跟老虎说:「我被你吃是我的命,但是因为现在我有七十多岁的父母要奉养,是否可以让我奉养完父母, 再来让你吃。」
这一片孝心让最凶猛的老虎都感动了,这只老虎就走了。所以, 当地的人就把那个地方取名为「拜虎岗」 , 纪念包实夫奉养父母那一片真诚的孝心。
不只是动物可以被感动, 植物也可以被感动,天地万物都能被感动。所谓「万物交感, 以诚以忠」 ,真诚到极处, 天地都会感动。
现 代 孝 子 田 世 国

今年, 中国大陆选了十大杰出青年,其中有一位孝子被选出来, 他叫田世国。
他才三十多岁, 因为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必须换个好的肾脏才能延续生命。
他的母亲得病以后, 唯恐会拖累家里人,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肯就医。
他就利用一些善巧方便,也没有让他母亲知道,就把一只肾脏捐赠给母亲。后来他母亲接受了肾脏移植,身体很顺利地健康起来。
他这种孝行令很多的亲朋好友都为之感动。
凡见到他的人都对他说, 今年无论多忙,也一定要回家看看老爹、 老娘。
当他获选十大青年的时候, 他说:「别人都是对国家很有贡献,我只是做了为人之子应该做的事。
我做了这一点小事, 比不上母亲给我恩德的万分之一,我觉得「杰出青年」 称号受之有愧。」
其实一个孝子的行为,将可以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唤醒更多人知恩报恩的孝心。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教故事( 一) 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