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ooowq63x 发表于 2022-12-2 14:43:20

有才无德的3位巨匠,才华一骑绝尘,人品倍受诟病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才华斐然的人物,他们留下的优秀作品是人类文化上的瑰宝,是后人为之骄傲的珍品。他们的名字也成为了文化和艺术的象征,他们的作品已成为经典。一个作品能成为经典,必是实力的见证,无论一个人生前有多少财富,多大权势,都无法做到让自己的作品流芳百世。但是,这些在文化堪称完美的人物,他们的人格品德就一定高尚吗?就一定毫无瑕疵吗?
一、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人,二十八岁应试,登第者十八人,元稹名列第一;历任监察御史、通州司马、虢州长史、祠部郎中、知制诰等职,一度拜相,后贬为同州刺史、越州刺史、检校户部尚书等职,大和五年(831年)暴卒,时年五十三。元稹在唐代文学史上和白居易齐名,唐宪宗元和年间,二人倡导新乐府运动,被称为“元和体”,为我们留下的佳句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173bf43f4664cc2b04862b38df93d9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324380&x-signature=%2BMLh01S8WnIyTr3uuK8dryXxK5Y%3D

元稹
元稹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蒲州(山西永济市)游玩,认识了崔莺莺。崔莺莺当时年芳十七,美艳动人,元稹也是少年有成,风华正茂,互相爱慕,后人将二人的故事经过加工创作出了《西厢记》。只是二人的发展并非后来《西厢记》的美满婚姻,而是一出典型的始乱终弃悲剧。
元稹为了能中举,攀附上了当时的太子少保、京兆尹韦夏卿,贞元十八年(802年),同其最小的女儿韦丛结婚,很快仕途走上了开挂道路,春风得意,但是却把崔莺莺给抛弃了。崔莺莺看清了元稹的真面目后,怒斥其“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从此与之决绝,嫁与他人。
如果仅有崔莺莺的事,还不能证明元稹的人品低劣。元稹的妻子韦丛结婚不到七年,韦丛去世。元稹饱含感情,写下了久富盛名的《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感情真挚,堪称悼亡诗中的佳作。但就在大家都认为元稹终身不会再娶的时候,他又开始和著名女伎诗人薛涛交往。不过元稹也并非真心要娶薛涛,二人交往第二年,元稹纳妾安氏(字仙嫔),并在元和十年(816年)续弦福州观察使裴公乂之女裴淑。元稹的这种始乱终弃的做法,被很多人所不齿。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ccf8c05d9e345ff9aa40827d3334b9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324380&x-signature=1ZTzQNUcFryz9BzXdtYMd1XIKjQ%3D

《西厢记》
二、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汾州隰城(今属山西汾阳)人,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与李白、王维、孟浩然、贺知章、陈子昂等并列“仙宗十友”;与宫廷诗人沈佺期并称“沈宋”。宋之问留有诸多诗作,其中《渡汉江》的知名度最高:“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6004622799a4985b128a5f571e87de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324380&x-signature=tuvRu3hgGz5EEWf716ajFzYGJBw%3D

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创作了一首《代悲白头翁》,请舅舅宋之问指点。宋之问接过手稿,当读到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一下喜欢上了这首绝美的古乐府诗。当宋之问得知这首诗还没公布于世的时候,竟厚颜无耻地提出将这首诗转让给自己。刘希夷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宋之问竟然灌醉外甥,用麻袋将其活活压死,而自己却装得像没事人一样。
当时正值武则天执政,宋子文为了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极力攀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甚至还在张氏兄弟如厕时,在一旁伺候提尿壶。于是张氏兄弟向武则天举荐了宋之问,但怎奈武则天并不欣赏宋之问。后来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张氏兄弟被杀,武则天退位,宋之问被算作张氏兄弟的党羽,被贬到泷州,就是今天的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7005d8dbbc04b5ca47911bbaea8672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324380&x-signature=O%2F2v30%2FwwUHnQ8AJMrATIsdZwVU%3D

张昌宗
但是宋之问难以忍受泷州潮湿闷热的气候,就悄悄跑回洛阳,躲在好友朝廷大员张伸之的家中。宋之问偷听到张伸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密谋除掉奸佞武三思,顿时动了歪心思,他想依附武三思,于是不顾张伸之收留他的恩情,转眼向武三思告密。结果就是,张伸之全族被诛杀,宋之问则凭借举报有功,跃升为鸿胪主簿。武三思倒台后,宋之问又谄媚巴结太平公主。不过太平公主十分讨厌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将其贬为越州长史。李隆基登基后,干脆利落地赐死这个人品卑劣的人,宋之问的生命56岁这年划上句号。
三、沈括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员、科学家。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沈括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但是沈括的人品非常可耻,暗地里迫害同僚,是个两面三刀的墙头草,他擅长的就是打小报告。沈括打击报复的对象是好友苏东坡和提拔他的恩人王安石。苏东坡曾经差点因“乌台诗案”丢掉性命,这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沈括。公元1051年沈括参加科举,中进士后与苏东坡在同文馆共事,因此结识,还成为了要好的朋友。1065年苏轼回家奔丧,两人分离,等到再见时已经是1071年。老友重逢难免少不了把酒言欢,酒足饭饱后,沈括要走了苏东坡的一些诗作。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43027c45d7a4bbc8c8dca37aea27af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324380&x-signature=d43Bf3koX%2Bo1z6p3vplxWQ2Cj5o%3D

沈括
回到家后,沈括从苏东坡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其二》中的“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嗅出了不一样的政治味道,他认为这是在讽刺皇帝。而苏东坡的“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则被沈括为解读为苏轼在指责兴修水利这项工程一塌糊涂。在沈括的一番加工下,皇帝大怒,引发了乌台诗案,导致苏轼被贬黄州。
另一件事则是沈括与王安石之间的瓜葛,王安石变法时向皇帝推荐了他。结果沈括在王安石受到谴责时化身墙头草,带头揭发王安石新政的“弊端”,与大臣们联手起草了一份“万言书”,从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角度抨击了王安石新法的错误,直指王安石误国。新任宰辅吴充对沈括的为人嗤之以鼻,觉得此人根本无法委以重任,于是罢免了沈括。沈括两头不讨好,王安石也再直呼沈括的名字,而是以“壬人”代之,就是见风使舵的阴险小人。
有人说:“认可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人与人的交往,在最初的新鲜和了解后,真正能够坚守的,就是一个人的品质、品行。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时候,人人都是好人,但当一个人遇到困境和难处时,有些人却变了模样,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那么问题来了,当上天给你一次选择机会的时候,你是希望你有卓尔不群的才华呢,还是更希望有高风亮节的人品呢?

usjs1v54aayvjs 发表于 2022-12-2 14:44:14

还有郭沫若

uhkq7j0ncqkluu 发表于 2022-12-2 14:44:37

艾哈买提.艾由生,卖哈买提.艾阴斯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才无德的3位巨匠,才华一骑绝尘,人品倍受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