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f8afg8wccrzh 发表于 2022-12-2 12:47:02

科普成果 | 浙南革命烽火故事汇②——人物篇

为促进浙南地区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通过搜集、整理、挖掘文献、史料、文物等,对浙南及其周边地区的革命组织、队伍、人物以及对永嘉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行研究,由此提炼出革命与改革所蕴含的精神,促进大众进一步了解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文化。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56079b1eef64577a53b4abb4e35e99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319460&x-signature=aDqco0yPxh4ulSgP1cHTepebrWI%3D

本期人物简介
1.胡景瑊:原名张亦如,浙江温州人。一二·九运动发生后,带领温州学生请愿游行,要求拆毁“东洋堂”、烧毁日货,把温州的抗日运动推向高潮。
2.粟裕:生于湖南会同,中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3.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
一、胡景瑊与温州革命工作
胡景瑊,1936年4月参加革命,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后,历任中共浙江瓯北县县委书记、永嘉中心县县委书记、永乐人民抗日游击自卫总队政委等职。1945年后,历任中共浙南特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浙南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副政委等职,曾主持创办综合政治期刊《新民主》半月刊、浙南特委机关刊物《浙南月刊》和浙南特委机关报《浙南周报》的重要刊物。解放后,历任温州市军管会文教部部长、温州地委常委、温州市市长、杭州市委常委、文教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市委副书记等职。于1983年离休,1987年病逝于杭州。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37bb338c03348dbb6b9b8794d7cf37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319460&x-signature=AI5tzOWCjHwHm23lJnZwJXA%2BzZA%3D

胡 景 瑊


1917年,胡景瑊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胡同颖,日本留学生,曾在之江大学和同济大学任教。母亲姚平子,为1924年成立的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员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曾任温州第一女子高等学校校长、图书馆馆长。在他们那个时代,他的父母又是这种条件的人,绝对是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在这样的家庭里他从小就得到了远超常人的才识和格局。
1930年,13岁的胡景瑊考入了浙江省第十初中部(后来的温州中学),在这里,他度过了自己的中学生涯,当时的时候他是个一心只为学习,热爱文学的文艺青年。
1935年国际形势出现了剧烈变化,法西斯反动势力迅速兴起,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蠢蠢欲动,准备发动侵略战争,世界形势面临更加严重的危机。而他的人生也在这里开始了一个转折。在当时,温州中学高中部一些进步学生发起成立“野火读书会”,很多会员成为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其中,胡景瑊也有幸加入其中,接触到这些新的知识后,他的偏好也从爱好文学转而爱好社会科学。同年暑假,原高三的同学毕业后,接班的就是刚升上去的高三和高二的同学,而他也成读书会的负责人,那时他已不再写文艺作品,专心写短刊、时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他经常阅读上海出版的进步书刊,其中《世界知识》则每期必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3f1a33547414c76a18850c95545694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319460&x-signature=jCCVKgT0isyp3jJXSNeFkO%2FQ3TI%3D

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旧址
1935年12月,温州学生响应北平一二·九运动,成立温州学生联合救国会,救国会发动与组织以中学生为主的群众向国民党当局请愿,提出拆除东洋堂,没收汉奸殷汝耕、池宗墨财产、抵制日货等爱国要求,形成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但被国民党当局镇压,这是温州重大历史事件,胡景瑊运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成为著名的学生领袖。
随后他因为领导学生爱国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驱逐温州,被迫去了上海,经常乃器介绍在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的筹备工作,并随后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联成立大会,后来温州中学有陆续被学校开除的,也都流亡到上海来,于是便恢复了“野火读书会”,并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各种集会和游行。
胡愈之在上海主持《月报》时,胡景瑊被介绍进入工作,使得他接触到了许多有名望的进步的文化人,阅读到了很多难得的书刊。关于《月报》那可了不得,它于1937年1月15日在上海创刊,主编除胡愈之外,还有叶圣陶、孙怀仁等,主要报道中国和日、美、英、法、苏、德、意、西等国的政治、文化、学术等方面情况的杂志。该刊尤其重视中国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斗争情况介绍的刊物,对其刊登的消息和评论进行了大量的刊登和转载。《月报》月刊处处敢为人先,做出与众不同的举动,是领先时代的醒民进步刊物。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随后八一三事变,温州在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地读书的大学生相继回到家乡与温州当地学生(主要是温州中学的学生)发起筹建“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胡景瑊任副总干事。该组织是浙南地区影响最大的抗日救亡团体,与全国救国联合会、上海《救亡日报》均有联系,许多进步书刊从上海源源运入温州,对温州的抗日救亡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年9月,胡景瑊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于同年10月成立的中共永嘉青年支部的委员。
1937年11月,永嘉青年支部改为温州支部,胡景瑊仍为支部委员。
1938年10月,以温州支部为基础成立中共永嘉县委,胡景瑊为委员并任县委青年部部长。
1942年2月,中共瓯北县委书记组建县、区领导机构和武工队,加强集镇和学校工作。
日军占领温州乐清后,中共瓯北县委于1945年3月2日领导起义,先后组建90多人和60多人的两个抗日游击中队。根据中共浙南特委决定将永嘉县瓯江以北部分划出,成立中共瓯北中心县委,任中心县委书记兼游击总队政治委员。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胡景瑊任中共浙南特委宣传部部长,主持创办综合政治期刊《新民主》半月刊和浙南特委机关刊物《浙南月刊》。参与领导整风学习,在军事政治干部训练班和青年干部训练班讲授政治理论课,主持党报《浙南周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成立后,先后任政治部主任、第一副政治委员。
1949年5月时任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与国民党军第200师代表谈判,达成协议,为和平解放温州铺平道路。温州解放后,任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部长,《浙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1949年4月,任浙南人民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5月,任中共浙南地委委员。7月浙南地委改称浙江第五地委,任常务委员。8月任温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1950年5月起,到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工作,后任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杭州市文教局副局长,市委常务委员、宣传部部长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杭州日报》总编辑,市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后,先后任杭州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组长,中共温州市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领导小组副组长。
1983年,正式离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6063023ca98496897f20956af3741b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319460&x-signature=rEhMJdbn6JsNaepO9j4f5xtdp%2BI%3D

《胡景瑊文集》
1987年4月20日在杭州逝世。著有《胡景瑊文集》,他曾宣称,“我们不需要口号,只要脚踏实地的干一番,不妥协地干一番”。
二、鲁迅与抗战时期浙南的木刻(版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c8b7cbf84f540e1b3b9d0e9f960d41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319460&x-signature=dnauEc54cxPRJIJnaxjHPl1uSiE%3D

鲁 迅
鲁迅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画画,而且还善于临摹,将自己的压岁钱用来买画谱。到青年时期,他到日本留学,就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欧洲版画和苏联版画等的作品,这些作品深深地打动了鲁迅,西方现实主义的木刻所表现出来的题材和所呈现出来的力量,使得他对版画的态度不再只是单纯喜爱,他开始大量购买外国版画书刊和一些知名艺术家的原拓版画,同时也买了相关木刻的书籍和工具,并将书籍的作品和自己所做的内容编入期刊和书籍中。
1928年11月,鲁迅和柔石共同创办朝花社,并于同年12月与柔石等人合编《朝花》月刊首倡木刻,朝花社除了出版一些文学性的刊物外,还编辑出版了介绍外国美术作品的《艺苑朝华》,开创了刊物致力于介绍美术作品的新风。朝花社所出版的《近代木刻选集一》《比亚兹莱画选》《蕗谷虹儿画选》《新俄画选》等至今还生存在中国的文化土地上。
据鲁迅回忆,对于创作木刻的介绍,始于朝花社,其中出版的《艺苑朝华》四本,虽然印刷质量较差,却对当时青年艺术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现代的木刻运动这个时候便开始兴起。这之后,鲁迅自费出版画集七种,编辑出版画集五种,作美术评论文章二十余篇,办木刻训练班一次,向国外输出木刻新作展览会一次,举办三次外国版画展览会,写了激励和指导美术青年的通信二百多封,收集中外版画原拓三千多种,已列入计划而未出版的画册十二种。鲁迅对于木刻的倡导,在当时美术青年的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c067607082f4458aa780ebd3b59084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319460&x-signature=SlD2vX0vC100RkXScVDR0oyeJNk%3D

鲁迅与木刻青年合影
为了能够给当时黑暗中摸索的木刻青年更有力的帮助,鲁迅始终在思考着为当时的青年做一次木刻版画的基础培训。但由于当时国内苦于没有版画木刻的老师并不能实现。1931年8月,鲁迅趁着日本木刻教师内山嘉吉来华的时机,在上海办了一个为期6天的木刻讲习会,请内山嘉吉作为讲师,主讲木刻知识。从开班那天起,鲁迅就亲自主持并给内山嘉吉充当翻译,并精心挑选了13位学员进行培训。
同时,他每天提着一包版画书籍和版画拓本到讲习会,结合内山嘉吉的讲座内容,在翻译时便把这些外国版画原拓本给学员们传阅,里面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和现代版画、秀丽的英国木刻、托人从德国买来的珂勒惠支的铜版组画等的内容。到培训最后一天,13位学员中有8人交出了15件作品,培训卓有成效。一支锐利的木刻青年新军开始集结,一场全国规模的新兴木刻运动拉开序幕。
郑野夫,林夫,张明曹,金逢孙等中国版画史上的老一代版画家,他们身上见证了温州版画的发展历程。他们曾多次聆听鲁迅的演讲,受到过鲁迅直接的指导,同时他们也是后来成立MK木刻研究所的骨干,与鲁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鲁迅虽然没能够直接对温州地区的版画进行指导,但温州大部分版画大家都曾直接或间接的受到鲁迅的指导,在作画的技法和艺术思想上都继承鲁迅的风格,为之后的浙南甚至全国的抗日宣传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6年10月,林夫与其他青年版画家最后一次和鲁迅的座谈是中国新兴版画史上极为浓重的一笔,正是鲁迅的教导使得温州这一时期的版画家以战斗的姿态登上了“木运”的大舞台。以野夫,林夫、张明曹为代表的温州版画家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领头人,也是他们拉开了温州新兴版画史的序幕。”
抗日战争爆发后,温州木刻家们以刻刀为武器,他们致力于推动木刻界的抗敌宣传活动。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时刻,他们用版画这一艺术形式,在内容上不仅有着弘扬救亡图存、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同时还揭露侵略者的残暴,歌颂抗日军民的伟大业绩,鼓舞着人民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对鲁迅来说,作为在当时最具有批判性和影响最为巨大的文学作家,致力于复兴新兴木刻并不仅仅在于他对该艺术的喜爱,还在于以下的几个原因:“第一,版画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名家名画由于价格昂贵,非普通人力所能及,而临摹品又失了真意,木刻则不同,既不昂贵也不失真;第二,它的普及性。诸如油画、国画等艺术作品需要购置原料和画布,工序繁杂,价格不菲。而木刻只需要刻刀和木板,顷刻能成;第三,它具有战斗性。版画符合时代的需求,是大众的,也是革命的,是“为人类的艺术”。中国新兴版画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成长和发展,鲁迅虽然没有亲身经历抗日战争,但他的影响贯穿始终。”
三、粟裕与浙南游击战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15f9954baef44b8d955fa338f91f41f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319460&x-signature=W6mQPRcNqdgS8Pz2ntuqxlpx1%2BY%3D

粟 裕

粟裕年轻时,其实并没有显露出关于兵法谋略的天资,更不可妄称“武曲星降世”。相反粟裕的家族还有较为广阔的教育背景,在粟裕9岁那年,他就进入了其叔父创办的第八国民学校读书,11岁后又先后在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校和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8岁是粟裕求学生涯中关键的一年,1925年品学兼优的粟裕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成为了当时绝对的读书人才。因此不难看出——少年粟裕或许在文法上更为得道。

粟裕在湖南二师读书时期,正是中国风云动荡、各方势力明争暗斗的黑暗时期,彼时国共虽已合作,但地方军阀势力仍圈地相争,百姓民不聊生。粟裕虽身在学堂,心却系挂着天下苍生,在此期间,他学习了大量进步思想,参加了相关的进步社团,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共和他也时常奔走疾呼。

革命的流血牺牲在那个年代是时有发生的,当时为粟裕等一批进步学生提供思想指导和安全庇护的省二师校长遇害后,粟裕等人暴露在了反动敌人的枪口下,迫不得已粟裕被秘密转移,送到了较为安全的武昌,进入了叶挺的二十四师教导大队,当了学员班长。

作为当时我党为数不多的武装力量,二十四师正是我党武装力量的核心之一,因此也才有能力为当时各地被通缉或追捕的进步分子提供保护。同时为了培养党的基层军事干部,在二十四师还成立了教导队。不到半个月,就有了一千多名学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党、团员。党组织十分重视这批新生力量,派了坚强的政治、军事干部来领导。(粟裕将军战争回忆录)在二十四师的日子成为了粟裕人生的转折点,粟裕正式投笔从戎,开启了他波澜壮阔富有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涯。

1927年在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背叛大革命后,共产党坚定了武装领导革命的决心。8月1日,以叶挺二十四师和贺龙第二十军等为主力的红色革命武装,向南昌发动了进攻,激战数小时后便占领南昌。在这场南昌起义中,粟裕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他亲历了我党历史上这场意义深远的战斗,也在炮火中坚定了作为一名新党员(同年6月入党)的革命信念。
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
1931年2月,国民党军队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指挥下,红一方面军诱敌深入,逐个歼灭。据记载5月16日到31日,红军自江西的东固、富田,一直打到福建的建宁,横扫700余里,连打5个胜仗,歼敌3万多。
而在此期间,粟裕奉命参加了“反围剿”战斗中的板坑战斗、富田战斗。板坑战斗时,粟裕充分利用了红军行军快和熟悉地形的优势,“爬了四五十里高山”,“于板坑右翼高山与敌接触”(粟裕文文选第一卷),经过激战,国民党军第五军第二十八师全线溃退,粟裕所率领的红一方面军第六十四师缴获步枪数十只、机关枪六支、驳壳枪数支,并且缴获了无线电台,可谓出奇制胜。而在富田战斗时,粟裕面对未知的情况,又能明晰局势,做出若干假设并附以解决方案,同时严谨治军、稳固向前、不放松警惕,刚到富田时,粟裕就曾“派出两团兵力向袭敌警戒”。如此之师,何能不胜?此后的粟裕越战越勇,后来的几次“反围剿”战争,他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奋勇向前,多次受伤,以致左臂中弹成残疾。
1934年7月,为了掩护红军主力长征,同时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党中央从红七军团中抽调六千余兵力,组成抗日先遣队,跳出敌人包围圈进行外线作战。此时粟裕任先遣队参谋长,随军长期转战闽东、闽北、浙赣边境,排兵布阵、出谋划策,为大小胜利贡献了力量。
1934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粟裕任参谋长。整编后的红十军团继续贯彻先遣队的政策方针,边游击边宣传。
红十军在浙赣闽的活动令国民党当局深感不安,在经过多次围剿和围追堵截后,我军伤亡惨重,军队减员严重,士气且低落。在行军至谭家桥时,红十军团力图以一次胜利来挽回士气并补充装备,但由于军队领导指挥不当,且各方面均处劣势,而粟裕部作为机动部队远离包围圈其本人又无实际指挥权,最终红十军伤亡惨重,只有粟裕与率领的400余人突出重围,以红军挺进师的新番继续向浙南行军。
粟裕率领挺进师这支短小精干的部队频繁游走于崇山峻岭,一方面提防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一方面又积极争取当地群众的支持,就这样,挺进师一直有惊无险地一直往浙南靠近。在这一艰难时期,粟裕不断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游击战术做了丰富和发展。有时挺进师遭遇多股敌人夹击,粟裕便冷静分析局势,利用有利地形和浙闽山高多雾的气候条件,吸引敌人相向而冲,自相开火,这便是师长粟裕有名的“鬼打鬼”战术。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c3313f0a27e4354ab0a618af0f3265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5319460&x-signature=bQwhXSbmU4cTKzaPcrXimCHpO3g%3D

粟裕(左) 刘英(右)
1935年2月至4月,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浙南温州地区的红军挺进师在争取到广泛的群众支持基础上,建立了浙西南游击区。5月-8月,粟裕与刘英一起指挥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挺进师的第一次“进剿”,挺进师进入大发展时期,队伍规模到近千人。10月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成立,粟裕出任省军区司令员、省委组织部长。
在浙南持续游击战争时期,粟裕联合众多党内干部,共同组织了多期的抗日救亡干校,粟裕多出任校长并亲授游击战术,内容涵盖“游击战争的战略意义”“游击队的任务”“游击队的组织”“游击战术”“游击队的教育工作”“游击队的补充与供给”等(游击战术讲授提纲)。他以适应浙南革命形式的游击战术,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为浙南革命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抗战爆发后,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合作抗日。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在抗日战场上继续他的浴血征程,直至成长为一代名将。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19YB72
课题名称:浙南革命烽火故事汇
负责人:丁娜妮
推荐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成果 | 浙南革命烽火故事汇②——人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