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养生知识真假,做到有效养生、科学养生?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有史以来,健康与长寿就是人类普遍渴求的愿望。而随着社会发展,中医养生不仅可调养身心、强身保健、减少疾病发生,也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关注,逐渐作为一种现代社会解压的好方法,养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d788df3045d4df3b50f91fc5f965de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447982&x-signature=xbDLgLuRVk0CZ%2BQrBLo2wE29qPI%3D
然而,关于养生的话题是非难辨,市场上鱼龙混杂,冒充中医“正道”的养生大师层出不穷,一本本养生书籍让人眼花缭乱,一档档养生广告的大肆吹捧,让人分辨不清真假。在中医养生保健红火的背后,行业不规范,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容易让热衷于养生的中老年人群产生误导,偏离中医养生文化,让关注养生之道的人们感到困惑。
一、养生能否“百病皆除”?
中医养生,从来都没有强调能“治病”的效果。养生,其实是反映了预防医学的鲜明特点,俗话说:“要防病必先强身, 欲强身必重养生”,养生是最积极的预防疾病的措施,是研究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延年益寿的方法。
现代经济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更加注重延年益寿的方法。而目前还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不少人希望借鉴别人的养生之道换取健康,正是这些美好愿望成就了养生热。但是,不少江湖骗子、挂羊头卖狗肉的,就此抓住了老百姓的心理需求,宣传所谓的“万能养生经”,断章取义套用中医理论,片面夸大养生,尤其是食疗。
曾经“绿豆治百病”、“补钙降血压”、“生吃泥鳅治疗渐冻人”、“电流治癌”等一些荒唐的言论,终在事实面前脱下虚伪的面具,但现如今,市场上仍有大量打着养生旗号的商家,“足浴养生、卵巢保健、前列腺保养、血液垃圾清理、养生杯、养生床垫”等等,可谓数不胜数!
中医特别注重的是内养,讲究形神共养,意思是形体与精神的协调统一,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更要注重精神的调摄,形体强健,精神充沛,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而现在所谓的养生专家,讲的都是外养,比如怎么吃,怎么锻炼。像曾经“红极一时”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如果内养出了问题,用吃的方法来解决,根本是无稽之谈。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e8a3d4d387048e9b1dfa16bc3ffc8e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447982&x-signature=7hml%2Fx4VwsFK9vlZTaOS864FL8c%3D
食疗养生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但绝不等于多吃某样东西、多做某些事,就能百病消除。医学从来不讲究“绝对论”,太绝对的养生言论、太“神化”的食疗学说,可信度很低,非但不是中医传承的文化,恰恰是“反中医”、“黑中医”的表现!
二、养生保健能否“照葫芦画瓢”?
生、长、壮、老、已是人体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人体到了壮、老阶段,功能开始下降,阴阳偏颇,可以适当使用保健药物。但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中医强调治病要因证而异、辨证论治,养生也要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差异。
如果需要进补,最好通过望、闻、问、切,分清机体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再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法对症进补。年龄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状况不同,使用的保健药物就会不同。适合于别人的养生方法不一定适合于你,最好请专业医生对你的体质进行评判,再养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920f158494348ada351452d987a967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447982&x-signature=tdurRuX4nsyWLfa8LHQkM72YdRA%3D
三、休闲场所的中医保健项目是否可信?
近年来,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等成为很多休闲会所、美容院、洗浴中心、减肥机构的推崇亮点,甚至连发廊、足浴店也搭上中医二字。
其实上述中医操作技术,本身是属于医疗的手段,而今越来越多被用于保健调理。如果平时没事觉得身体不爽,可以去做一做、放松一下,这没有大问题,但是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即便是最简单的操作技术,也有属于它的操作注意要求以及禁忌症,不能乱使用、乱操作。在休闲会所、美容院、养生理疗店的从业人员,也需要去了解人体穴位、现代解剖等一系列专业性的知识。
虽然保健中心不同于医疗机构,但从业者也需要一定的相关资质,不懂得医学保健原理,在做项目时也不可能检查得出是否有哪些系统性疾病、调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0bddd0069a4d4190b3d1ab630a7665c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447982&x-signature=0Tz8fc2yvV%2B2gRl%2B0YzgLHRG9Cs%3D
四、养生可否等病了再养?
中医自古以来重视预防,早在《内经》就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无病防病、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三个方面。但不少人认为身体健康,体检什么病都查不出来,就不需要去追求养生。其实不然。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邪正盛衰。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主导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未病先防的养生道理,可以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入手。
相关数据显示,不良生活方式,每年要夺走1200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亚健康状态。《内经》中提到,扶助人体正气,首先要让人体顺应自然,保持好的心理状态;其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起居有时;最后是运动有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沛,邪气也不容易入侵,即便入侵也不易发病。
总而言之,养生要科学理性,“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进补都重要。
如果你对养生、中医有兴趣
如果你想系统学习中医
如果你想改善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关注并私信“666”,领取21节中医入门视频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