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我们什么样的创业启示?
专栏作家:朱金科,《打赢品牌仗》作者文字校对:王铁担
美术设计:李妙章
文章字数:5000-15000字
阅读时间:5-15分钟
写在前面
元朝末年,有一个人,他当过乞丐、当过和尚,快饿死了也依然要追求上进,最终开创了大明朝。朱元璋从乞丐变皇帝,给我们启示呢?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166f41b159b409081526d42046ebce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196755&x-signature=SSrb067lIVmTzemuB98HaAl84Ks%3D
很多人之所为被无情地淘汰,不是因为别的,正因为他不肯上进!
壹、别怪别人看不起你,因为高身价是自己给的
朱元璋出身贫贱,却不像刘邦那样为抬高自己的身价故弄玄虚,说什么自己是赤帝的儿子下凡,斩白蛇而起义。朱元璋经常把“淮右布衣”、“江左布衣”、“起自田亩”、“出身微寒”一类的字眼挂在嘴边。
他甚至把自己贫贱的出身、不幸的遭遇诉诸于文字刻在老家凤阳的皇陵碑上,作为教育子孙后代以及各级官吏永远不忘创业艰辛的教材,命令凡途经这里的大小官员及自己的后代必须到此跪拜诵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cd04a2f674d417ba5fe59f082e78eb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196755&x-signature=rEFiAiiXvYLsBXHCBDEbajkJArk%3D
很多开国皇帝习惯拉扯古代同姓的有名人物做祖先。朱元璋也曾想这样做,这时候恰好有一个徽州姓朱的典吏来朝见,朱元璋打算拉本家,就问:“你是朱文公(这是后人对一代道学先生朱熹的尊称)的后人吗?”
姓朱的典吏不明白底细,怕撒谎惹祸,就直说不是。朱元璋一想区区的典吏小官尚且不肯冒认别人做祖宗,而且几代以来也没有听说自己的祖先和徽州朱家有过瓜葛,万一硬认上,白给人做子孙倒也罢了,被识破后反而要落人笑话。于是,朱元璋打消了攀附朱熹的念头。
做不了名人的子孙,朱元璋干脆就做自己。做不了豪门的人,就做你自己,肯定自己,活出最好的自己!我们任何人的高身价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自己给的。
贰、低起点又怎样?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就不怕!
著名作家罗兰曾经说过:“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要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更大的发展,不是看他眼前职位的高低,收入的多少;而是看他是否随时学习。一离开学校就停止学习的人,不会有光明的未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元璋一开始就是不幸的。
朱元璋因为家境贫寒,年幼的他丧失了读书的机会。然而,在起跑线上的落后并没有影响朱元璋以后的发展。这是因为朱元璋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懂得利用一切机会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
不可否认,朱元璋学习的起点很低,但他十分好学,对待儒士的态度也很恭敬,他的身边不乏饱学之士,例如冯国胜、陶安、刘基、朱升等。随着一大批儒雅之士成为朱元璋的智囊团,朱元璋在与这些人谈古论今、分析时势时,也受到了这些有才学的人的薰陶。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d2d08a970184da89184b66d3236bb6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196755&x-signature=xshuYJWVaCrk%2BWeg7G%2B%2Fk%2BrYb1k%3D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朱元璋也提升了个人素质,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更为重要的是,朱元璋在学习上非常自觉,即使在马上打天下的战争年代,他也总是争分夺秒地读书。
朱元璋这种可贵的学习习惯在他立国后也没有改变。
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特意命人在奉天门建立文渊阁,专门收藏经史子集,并且设置若干名大学士在那里长期研究各种文化典籍。他自己也经常御驾亲临,《明史》记载“命诸儒进经史,躬自批阅,终日忘倦”。
朱元璋尤其喜欢读史书,留意总结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并时常引以为戒。经过多年的自学,他的文化水准有了很大的提高。
《明史》记载:“太祖高皇帝在军中喜阅经史,操笔成文,雄浑如玄化自然。”
不可否认,多年知识的积累使朱元璋完成了从草莽英雄到知识份子的转变。例如:在读《尚书》时,朱元璋发现各种版本的注释并不统一,于是命宿儒进行订正,著有《御注洪范》,这也可以说是朱元璋的学术成果。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091bb0e56ef34b4289baf5b8d9bbac0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196755&x-signature=SO9986NsMREz8oSHrI9G2r%2BYKDc%3D
此外,经过多年的自学,朱元璋不仅能够自由地创作诗词,而且能够流畅地写赋。这也足以证明朱元璋的勤奋好学并非浪得虚名。
据统计,现存朱元璋的各体诗词共计一百余首,这些诗词气势磅礡,颇具王者之风。学习不仅为朱元璋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知识积累,更为他的“草根创业”之路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朱元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正视自己读书不多的现实,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心态并付诸行动,他的学习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假如朱元璋不坚持学习,也许他也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军事统帅,但是,绝对不会成为一个政绩卓著的帝王。
经过天长日久的积累,朱元璋不仅熟读史书,更能写出不错的文章来。他身上这种学习的自觉性,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值得我们学习。人们应该随时注意为自己补充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人。
叁、压力大又怎样?人的潜能是逼出来的!
我们上学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临考试前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可见,人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既有求发展的需要,又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惰性。能够卧薪尝胆、自我警醒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需要的是鞭策和当头棒喝式的促动,而“逼”就是最自然的好办法。人们常说压力就是动力,就是这个意思。
朱元璋,一个平凡的农民家庭的儿子。幼时家境贫寒,年纪轻轻便为地主放牛补贴家用,从小就体会到了何为世态炎凉;十几岁时,家人先后离去,再加上元政府腐败,战乱频频,民不聊生,朱元璋不得已出家做了和尚,开始了四处讨饭的生活。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因为生活困顿而放弃希望,相反,他一直在努力寻找一切可以读书的机会。那时候的他,生命里只剩下两件事情:一是填饱肚子,二是读书。
在四处讨饭的日子里,朱元璋受尽了白眼和冷遇,他开始愈加发奋。虽然他看不到出路在哪里,自己的未来又在哪里,但他知道,若不讨饭,他就要饿死,这种紧迫感逼迫着他不停地向前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fe1397165284a33b17390de7ec23b2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196755&x-signature=AEEGXTrBwfgImVTxQ37q1%2B0D02s%3D
“哪有什么坚持?都是逼出来的。”
这句话在生活中听到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可又有谁仔细想过,这平平淡淡的几个字,包含了多少感人的故事和成功的真谛。
想要成功,不仅不要怕被逼,而且还应该主动逼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逼自己,使自我经常处在一个积极进取、创新求变的良好的紧张状态,使潜能时常处在被激发的状态。除了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保持这样的心态外,就是要订立较高的目标来逼自己,使自己不断提升。
逼自己,就是战胜自己,必须比自己的过去更新;逼自己,就是超越竞争,必须比别人更新。
别人想不到,我要想到;
别人不敢想,我敢想;
别人不敢做,我来做;
别人认为做不到,我一定要做到。
你要知道,潜能的力量,超乎你想象!
逼自己,一方面要勇于接受挑战,把自己丢进新条件、新情况、新问题中,走投无路,才会想方设法;破釜沉舟,才会背水一战,这就是兵法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另一方面,要用自律、用目标管理、用时间管理、用行动结果来逼自己。以创新之心逼出创新的行为,得到创新的结果。
结语
朱元璋用他的成功告诉我们,生命力是从压力中体现出来的。被逼不是无奈,而是福报。要么是被“看得起”,委以重托,要么是有好运气,否则不会逼到你的头上来。
被逼,心态就会改变;被逼,目标就会明确;被逼,就会分清轻重缓急,抓紧时间;被逼,就会马上行动。
不寻求突破,不创新,就休想跨过这道坎,于是,潜能在逼迫之下迅速集聚爆发,如核聚变。目标达成了,“被逼”的状态解除了,人就得到了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