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jyaio8p35pbii 发表于 2022-11-16 18:38:39

历史上,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有哪些故事?

金波先生,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有名儿童文学大师、儿童文学大家。
早春三月,北京还充满了寒意,可我们刚一走进金波老人的家,首先就听到了一阵阵清脆的蝈蝈叫声,这叫声立即让我们想到了童年。就是这种给自己的最大的感受就是让自己保留一颗童心,就是对于事物他永远有一种新鲜感、有一种好奇心,自己觉得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新鲜感、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带着这样一种心理去看外部的世界、去看孩子的世界你才会有亲和力。
看到金波的名字,很多生于七、八十年代的人都会有记忆,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读到过他的童话《尖尖的草帽》、《沙滩上的童话》、《春的消息》、《带雨的花》;音乐课本里他写词的歌曲《海鸥 海鸥》、《在老师身边》这些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至今还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里。可以说,很多孩子都是读着他的作品、唱着他的歌开始文字上的启蒙并快乐地成长的。童年的小巷永远那么幽深,孩子的脚步走不到尽头,天天都有唱不完的歌谣,顺着小巷潺潺地流。金波的童年只有母亲陪伴在身边,在他还不满周岁的时候,父亲因为参加革命、匆匆离开了家,无意间留下了一本1934年出版的《诗歌季刊》,这本杂志中的《河北童谣一束》成了金波最重要的启蒙教材,而他的启蒙老师正是满口乡音的母亲。她就给自己每天念童谣、每天念,小时候你知道,小时候有时候,小孩儿他希望反复地去听,爱听的故事说完一遍再说一遍,童谣唱一遍再唱一遍,自己记得那时候自己大概三岁的样子,自己就不知道多少次只要拿到那本书,自己妈妈就开始给自己念上面童谣。自己现在还记得有一首叫《秋风起天气变》,是这样一首,它是河北的一首童谣,自己记得自己妈妈那时候她用她的乡音就给自己念,她就说、秋风起,天气变,一根针、一条线,娘啊娘,你为什么这样忙,我给我儿缝衣裳,娘啊娘,你受累不要紧,等儿长大多孝顺。就这么一首,当时自己听了以后吧,心里有点酸酸的,说实在的,因为你想一个没有爸爸的孩子,就跟妈妈在一起,她读的又是这样的一首儿歌,所以就这首诗其实它给了自己最初的道德准则,就是作为一个孩子,长大了要多孝顺父母。
九岁的时候,听着童谣长大的金波在小学的作文课上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首诗,然而这首诗交给老师之后,却给金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自己就很快地就把这作文交了,交了之后老师在讲台上就看,看半天以后他就走下讲台、走到自己的跟前,很严肃地问自己,这诗是你写的吗,就那个态度自己很害怕,自己知道老师肯定是不相信,自己说是我写的,可是自己又没法证明怎么是我写的呢,自己正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时候、自己的同位子他就说,我证明是他写的,因为什么,因为我看见他、他写写改改,跟我借过橡皮,还有哪个字不会写、问过我。所以老师一下就相信了。
在确认了金波的文学天赋之后,这位老师做出了一个令金波意想不到的举动。老师拿着这个作文以后,他给我用他的毛笔字抄得工工整整,完了呢,赶上那期的墙报,就把自己这首诗抄在墙报上、贴在墙报上。后来就贴在校门外头,来来往往的人都看,自己当时特别得意,这件事情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自己第一呢,当时自己觉得自己非常感谢这个老师,因为他相信了我。在上小学的时候,金波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算数甚至出现过不及格的情况,但是因为作文优秀,在小学毕业的留言册上,金波的语文老师为金波写下了这样的寄语,努力吧、争做一个文坛上的佼佼者。简简单单的一句鼓励,让一个懵懂少年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几十年后,金波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这本小小的纪念册,每一页都写着老师的祝愿,那些热诚的临别赠言。一页一页像彩色的蝴蝶,它跟着我飞过了漫长的岁月。在以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快乐的时候,还是悲伤的时候。我都会常常翻阅着这蓝色、绿色、褐色的一页一页。在高中期间,金波又遇到了一位伯乐:王建瓴老师。正是在他的鼓励下,金波开始给报纸和杂志投稿,多年以后,金波满怀感激地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歌词《在老师身边》。就这些,自己一回想,自己觉得老师对我那种关怀、那种爱护几乎就是自己的精神营养,没有他们的精神营养,他哪怕夸我一句、写这么一句话,自己都记得很清楚,所以后来自己写歌词的时候,自己说一定要把自己这种感情写到歌词里头,要写一点儿让孩子能唱的、歌唱老师的歌,所以当时自己觉得有几句、自己挺得意的几句,说虽然离开了妈妈的怀抱,红领巾却抱着我们的双肩,这句自己就觉得就把带上红领巾跟妈妈的怀抱自己把他联系起来写。这首歌曲后来被收入小学音乐课本,它凭借着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感情打动了无数莘莘学子。1957年,金波顺利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正是在这里金波创作出了一首传唱更广的歌曲巜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1958年,在北京师范学院读大二的金波已经时常有诗歌在报纸上发表,这位在校园里小有名气的诗人还被音乐家协会破例吸纳成了歌词创作小组的成员。自己记得当时就在这个小组会上,我们就说我们五一的推荐歌曲要开始了,那么你们大家都要写一写,最好主题要更宏大一点的,那么当然自己就选择了这个主题、勤俭的这个主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文学创作方面形成了向民间学习、向群众学习的风气,为了更好地完成歌词创作,金波特意来到农村采风。农村的艰苦生活,让金波深刻认识到了为什么要提倡节俭。你比如我们到农村去,到农村去那时候我们跟农民一起吃饭,那在他看来、所谓就像我们今天吃菜,哪种菜有营养,他谈不到那么多、他也不一定知道那么多,他就是去采野菜。比如这个时期,灰灰菜可能最好吃、最嫩,那就给我们去采来了之后,当然我也认识哪种是灰灰菜,然后就可以吃。就这些个地方,比如说鸡下了蛋了,舍不得吃,因为他要攒着、攒到一定数量到集上去卖、才能换回一点儿日常的用品。这些东西,自己觉得在我的城市生活中自己都没有遇到的,我不会说攒着鸡蛋,我知道鸡蛋就是为吃的,但是他们的鸡蛋是可以换东西的。
回到学校,金波借着这份感受,连夜开始了歌词的写作,在创作中、金波的一件秘密武器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发挥威力。当时自己因为在搜集民谣当中,童谣民谣当中、民间谚语当中有些句子给自己的印象很深,比如这首歌词里头就有这个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那么这两句实际上都是民间的谚语,民间的谚语,那么自己把它用在勤俭持家上来讲是非常恰当的,其实这两句、最精彩的两句不是我写的、是民间谚语,但是人们在评论这首歌词的时候,就说金波能够很善于地把民间的谚语用在歌词里头,实际上这些东西早在自己脑子里就有了,只是当自己认定了这个主题的时候、这些个很生动的语言就浮现出来了。1959年,这首金波作词、刘兆江作曲的歌曲被刊登在了《人民日报》上,在全国广为传唱。1960年被收入到当时的音乐课本中,并且作为保留教材,一直沿用了十多年。这个当时还在读大二的学生很快引起了校领导的重视,毕业后、学校专门找到金波让他留校任教,面对这个别人求之不得的机会,金波却一点儿都不兴奋。自己记得上学的时候那时候自己大概上大学三、四年级,当时有个刊物叫巜儿童音乐》,这个刊物上发表达自己的歌词,那么后来这个编辑就到学校里头去找自己,他主动就找自己,他说我们看到你的作品,因为那也是自然投稿嘛,他说以后能不能多给我们写一点儿,以后他就定向地约自己写哪一类的题材,所以从那时候自己就开始、自己就觉得要给孩子写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觉得孩子这个世界让我们的心态都比较好。因为自己当时不大想留校的,因为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自己还是希望跟孩子接触,自己希望哪怕能到小学去、自己都愿意,因为什么,当然小学是不可能,因为他们学校是给中学培养师资的,那自己说中学也行。
为了给他最大的创作空间,领导特意安排金波在习作组教写作。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新老作家佳作迭出,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徐光耀的《小兵张嘎》丶洪汛涛的《神笔马良》都成了风靡一时的作品。金波的童话诗虽然流传不广,但凭借着独树一帜的风格,也在其中展示着自己的风采。童话诗是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它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寓意透露出生活的哲理,寓教于乐,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所创作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正是其中的代表作。写童话诗不仅需要语言简洁、琅琅上口,最难得的还是要有一颗童心,而在金波的身上,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一珍贵的品质。童心就是最真纯的感情,如果一个人从事了这种创作,他对于他这种修养,刚才自己说的,他就会变得有亲和力,对事物心态非常平和,对人永远是觉得自己不够,我们在孩子面前,就像屠岸先生给自己写过一个条幅,他说、做学生的老师,做孩子的学生。我很幸福,因为这种幸福、这种追求让自己变得比较单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