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先——中关村创业第一人(上)
提起中关村的历史,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是陈春先。在百度搜一下就能知道陈春先曾经是和陈景润并肩的科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是核物理。1978年,他被科学院破格从助理研究员提升为研究员(教授级),他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如果他不去美国,如果他去了美国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继续做科研,那么他很可能为中国核物理领域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也会为中国核物理基础研究做出很大贡献。然而,他在第三次去美国考察之后被美国蓬勃发展的科技产业化实践所深深吸引,他产生了一种冲动,这种冲动就是将自己的发明、专有技术和知识变成产品,他开始走向了另一条道路,而这条道路对他来讲走起来过于艰难,但是正是因为有他,才有了中关村,他是中关村创业第一人。对于陈春先个人来说,其实不去创业,他自己也有着光明的前途,知识这种前途当时陈春先是看不到的,因为他的科研项目被下马了。有人说如果1980年国家给予中科院的拨款没有那么少(实际拨款3.2亿元的三分之二,该数据来自于2005年中科院网站“中科院大事记),如果陈春先的托卡马克8号项目没有下马,如果1980年10月,中科院增补学部委员时,陈春先能够被增补,也许,陈春先就不会去当什么”中关村创立第一人“,不会去创办什么服务部,他就不会屡战屡败,他就不会遇到各种难事,比如欠债千万,经常被追债。如果当年托马克项目上马,他可能就能够安心搞科研,也许之后就可以在科研上做出很大成绩,就能评上院士,就能住进院士楼,他的晚年生活可能不会那么艰难。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他就是他,他吹响了中关村创业的号角,他的演讲和实践”搅得科研人员不再安心搞科研,净想着怎么赚钱“,他的实践也催生了”两海,两通“,同时,他的第一次让柳传志这样善于从别人那里吸取经验的管理人才意识到经营企业的艰难,从而更加小心谨慎,正是因为有陈春先,才促使柳传志后来和中科院一起合办联想学院企业家培训班,专门对想要转型成为企业家的科学家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当然这是后话。
陈春先是最早一批接触到美国硅谷创业故事的中国科学家,他在1978年到1981年期间三次出访美国,在美国他知道了年轻人可以随意创办公司,他听到了苹果、英特尔、微软等公司的创立与发展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他以极大启发,他想在中国也能开办这样的公司,其实就是希望能将硅谷模式引入中国。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想这样做,而是因为被逼无奈才想要从商,而这个决定让他的后半生尝尽失败和心酸。
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创业:根本问题还是在于我很长时间在科学院工作,我有一些特点、个性和追求的东西也不太符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规矩。要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深入改变,这要比年轻一代更困难一点。他创业那年是1980年,他当年已经46岁了。
他在回首往事时也理解了当时科研项目被叫停的原因。当时的中国已经从不惜一切代价搞“两弹一星”到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因此对国防科研项目的拨款的投入大幅减少,这也导致了他所从事的托卡马克8号的下马。他曾经直白地说:”我们是一个贫穷落后地国家,受综合国力的影响,要在核聚变领域中领先世界是不现实的,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要探索新路使国家繁荣昌盛。“
他的这段话说出了一代科学家的无奈和心酸,也说出了一代企业家的心愿和决心。今天的中国和当年相比要有更强的国力,而这更强国力的积累离不开柳传志等一代企业家的艰辛努力和奋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