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故事:“我只是恰逢其时,回到祖国”
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党的科技功臣——钱学森》一书的出版座谈会上,钱学森生前的秘书顾吉环深情讲述了钱学森的故事。以下为讲座主要内容。https://p5.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fui2Y082ddHji
顾吉环在发言。
今年是钱学森诞辰110周年,出生于辛亥革命时期的他,注定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他是一位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小学时他知道了爱因斯坦和列宁,中学时思想进步。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的5年中,他从火车头设计转为学习航空工程,立志走航空救国的道路。这次选择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他看到了国家的希望。经过5年的抗争,在中国政府的营救下,他终于得以回国。在驶离美国的轮船上,他这样说:“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1955年11月,在哈军工参观时,陈赓大将问他中国是否可以搞导弹,他回答道:“我们怎么不能够搞呢?我们中国人又不比他们矮一截,他们能搞,难道我们就不能搞吗?!”这些话,从此开启了中国导弹、航天的伟大历史征程。
他是一位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为了提高思想认识,他回国后就买来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学习,在实践中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在1957年写的《技术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一文中说:“在技术科学的研究中,我们要把理论和实际灵活地结合,不能刻板行事。我想这个灵活地结合理论与实际,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真髓了。”
后来的工作实践使他认识到,光懂自然科学是不够的,必须学习社会科学。所以,晚年的他努力研究社会科学,特别是对哲学思想的学习和理解。从《钱学森书信》和《钱学森文集》中可以看到,他不仅学习马列著作,同时还阅读黑格尔、普列汉诺夫、布哈林、卡尔·波普等哲学家的著作。他还从中国古代的儒、墨、道、法、佛和《易经》等哲学思想中汲取精华。他曾总结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居于科学技术以及知识体系之首,是触类旁通的钥匙。”这就是一位科学家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哲学观。
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曾说:“我从1935年去美国,1955年回国,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当别人对他在“两弹一星”以及国防科技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恰逢其时,回到祖国。我只是做了点党和国家要我做的事,比起整个事业来,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
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共产党员的称号和荣誉。20世纪80年代,当他在王任重同志写的《史来贺传》序言里看到,中共中央组织部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个人作为新中国成立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他说:“我心情激动极了!我现在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了,而且与劳动人民中最先进的分子连在一起,我又睡不着觉了。”
他姓钱,却不爱钱,他不恋权,看淡荣誉。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后,组织上曾多次提出给他换房或盖新房,均被他谢绝了。他的理由是“我的住房条件与和我一起同船归国的人相比已经好多了,我不能脱离一般科技人员太远”。所以,一直到去世的时候,他仍住在20世纪50年代的老房子里。在他看来,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相比,个人的荣誉、地位、待遇都是微不足道的。
他一生无私奉献,活到老,学到老。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共产党员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为党的事业奋斗,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没有自满的时候,客观世界的事物千千万万,总有我们还不了解的东西,不能停步呀!所以,我也很少回忆往事,没时间。”
最后,我引用钱老为《郭永怀文集》出版时所写的纪念文章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这段话既是钱老对“两弹一星”功臣郭永怀的最高评价,同样也是钱老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这样写道:“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徐蓓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作者:顾吉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