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哲理故事
我是未城朝雨,用文字表达我对生活的态度。让梁惠王眼花缭乱的解牛“舞蹈”!
故事选自《庄子.养生主》原文如下: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然向然,奏刀瞎
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瓢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諜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在战国时期,有一个特别善于解牛的人,人们都称他为庖丁。
这一天庖丁给文惠君解牛,文惠君就是梁惠王,而梁惠王在庖丁解牛的时候他就站在旁边观看,只见那庖丁手脚极其麻利,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踏到的地方膝盖顶住的地方全都哗哗作响。
他进刀时发出的霍霍霍的声响,就像是音乐节奏一样美妙,他手脚并用呈现出来的姿态,就像是在跳桑林之舞一样,梁惠王看得眼花缭乱又欣喜万分。
便说,这真是太神奇了,寡人今天看你解牛真是大开眼界,你这解牛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种地步的呢?庖丁放下刀回答说,回禀大王,在下追求的是道它超过一般的技术,其实一开始在下解牛的时候,眼睛看到的是一头完整的牛。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96bb5cf094c4ac880e0c70656f6ad8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2208805&x-signature=PxjQwno9ixNk4hoEn7uz1hnXBhY%3D
三年以后眼睛看到的就不是完整的牛了,而现在在下解牛不用眼睛看只用神会,感官停止了而神在活动我按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筋道这样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经脉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
我从没用刀碰到过,更何况是大骨头呢,那些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次刀,因为他是用刀具割,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次刀,因为他是用刀去砍,而今在下的刀用了十九年所解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的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因为牛的骨节经络之间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那刀刃在缝隙间游走还有多余的空间呢,因此这把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不过尽管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看到那里很难下刀,我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到这一点,动作就慢慢儿的用刀也轻轻的,最后“哗啦”一声,所有骨头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4b8d9c50661426e9cbb226a39c392c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2208805&x-signature=qKCiIkmDTXm391vYPX%2FZafpz%2Fhc%3D
这个时候我提着刀站起身来环顾四周,感到怡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拭干净,妥善的包藏起来,梁惠王听完之后感叹说,我听了你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那么庄子讲这个故事想说什么呢?
庖丁给梁惠王解牛,梁惠王看他技艺高超,就询问他是如何获得这么高的技艺的,庖丁做了一番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解释之后,梁惠王竟然高兴地表示他已经懂得养生的道理了。
大家可能疑惑了这宰牛和养生是八竿子也打不着,为什么梁惠王听了庖丁的解牛之论后就获得了养生之道呢?
原来梁惠王说的这个养生不是我们今天说的保健身体吃喝蜂阿胶蜜之类的那种,他说的这个养生是指在社会上保全自身。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6d5e66e3c97455c921ba2ec72fb5d9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2208805&x-signature=pltQD5YlpR95iGTyPawpEF%2B8RsE%3D
大家可能又疑惑了难道这宰牛里面还有什么生存之道处事哲学吗?
确实如此,庄子确实借一个宰牛的故事来告诉我们处事哲学的,那我们现在重点来研究一下刨丁这个解牛之论,看看里面有什么处事哲学。
首先庖丁说他追求的是道,超过一般的技术。他说他一开始解牛看到的是一头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就目无全牛了,我们今天还用目无全牛来形容一个人技艺达到非常成熟的地步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可是庖丁说现在他已经超越了这种目无全牛的境界。
他用神欲而不用目视,就是说根本不用眼睛看只靠精神来解牛,眼睛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那他是怎么达到这么高的境界的呢?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95603d8ca68f4b85890d3d96f4c2f2e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2208805&x-signature=qamhoSTljbHODk%2Br7l6gztnrb%2BE%3D
这是遵循客观规律,这就是庖丁口中的道,顺应自然遵循规律办事这是做事的至高境界是庄子一贯所提倡的。这就好比今天的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他得对人体的结构非常熟悉哪个部位有什么他都得烂熟于心。
那么高水平的医生手术时就算不用眼睛去看,心里也非常清楚哪里有几根神经,有几条动脉,我的手术刀得绕过哪根神经哪条动脉,这就是庖丁口中的不用目视而用神欲的道境。同时庖丁还说技术一般的厨师每个月换一次刀,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次刀,而他的刀都用了十九年了解了几千头牛了但刀刃锋利的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技术一般的厨师是用刀砍骨头那自然伤刀了,技术好的厨师是用刀割筋脉那也比较伤刀,而他呢正是因为他遵循了牛天然结构的规律,他发现牛的骨节之间经络之间都有缝隙,他用刀刃儿在这个间隙中游走不仅不会伤到刀,而且还有多余的空间可以游刃有余呢。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fd2876fdd464b9fb7fe12eb6190959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2208805&x-signature=7Y7OMC63eYZ4pUaukS%2F7w7L2BQA%3D
对于那些经脉结节的地方他的刀根本不会去触碰,更何况是大骨头呢?这样自然就很好地保护了他的刀,所以他的刀虽然用了十九年但跟新的一样锋利。
从这一点来看庖丁解牛的时候从来不会硬碰硬,这样自然能保全他的刀,那么这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发呢?我觉得解牛之道和处事之道简直太相似了。
第一,庖丁解牛需要了解牛的天然结构,我们处事也一样需要了解社会的人情百态。
第二,牛刀切记于骨头硬碰硬,如果以牛刀对牛骨只会刀刃崩摧,我们与人相处同样不能硬碰硬,我们要懂得迂回之术,我们要学会以柔克刚,以弱制强以四两拨千斤,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学会以智取胜,学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如果我们以硬对硬,最后的结局就是两虎共斗两败俱伤,伤人伤己得不偿失。在这一点上我们确实要学韩信,韩信被地痞流氓欺负却不装硬汉,甘受胯下之辱这样保全了性命。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328837efbfc41ba8ab53881a56bd6e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2208805&x-signature=2wfRXM%2Bhrwk4mMbGiQ0aFTijdKs%3D
我们要学越王勾践,勾践被吴王俘虏甘愿屈膝辱志做奴隶做吴王的马前卒,这样保全了性命也为日后赢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最终一举灭吴。
第三庖丁虽然是解牛高手,但遇到筋骨聚集的地方依然刀迟手慢小心翼翼,我们为人处世时,无论是多么熟悉的工作也一定要保持谨慎,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翻车的都是老司机,越是熟悉的工作越容易麻痹大意。
第四,庖丁解牛结束善刀而藏收敛锋芒,这样避免刀刃受不必要的伤害,我们做人也一样,做事儿的时候需要倾尽才情全力以赴,做完事情一定要低调不要锋芒太露,如果不懂得在平日里韬光养晦处处暴露锋芒,势必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庖丁解牛这场盛大的表演,给我们带来很多为人处世的启发。
当我们领悟了这些道理,我们也可以在夹缝中活得游刃有余,怡然自得。
本文作者: 未城朝雨,一个步履不停的写字人,一直在路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