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v6fugloqqupf 发表于 2022-10-24 14:11:11

《庄子》中的哲理故事

我是未城朝雨,用文字表达我对生活的态度。


一个木匠竟敢妄谈圣人之言!


这个故事选自《庄子.天道》原文如下: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
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桓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
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 ,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特别著名的造车木匠名叫伦扁。有一回,齐桓公在殿堂上读书。


轮扁在塘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斧头锯子这些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陛下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答道,寡人读的是圣人之言。


轮扁又问,那圣人还活着吗?齐桓公说,圣人已经死去了,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生气地说,哼,寡人读书,你一个做轮子的木匠竟敢妄加评论,今天你如果说出道理来寡人就放过你,说不出道理寡人就处死你。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7ff34f795974b2fa8a9cd8219c688b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955039&x-signature=34LZGQnGcVUUi7qrIBfX6NuFR2I%3D



轮扁说,请陛下息怒,在下不过是从我做的工作来看这件事,这砍削木材制作轮子,轮子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插入,只有做得不宽不紧手上的动作和心里所想的相吻合才最合适。


我无法通过说来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都七十岁了还得自己坐车轮,这样看来古时候的和他们所不能传授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陛下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庄子借这个故事想说些什么呢?


这个名叫轮扁的木匠,讲述他自己做车轮的经验技术,即使是面对面传授给自己的亲儿子也仍有讲不出来的诀窍,由此看来,人的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其实是有限的。


这就是所谓的大道不言,真正精深的道理语言不能形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44169ee3f144c1bb917d1722bbe990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955039&x-signature=IWkXhW51A5rQb6N2E91WzLEoBJk%3D



只有靠自己用心去领会,这让我想起老子曾经讲过的一句话,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的意思就是说,道其实是可以说的,但如果一旦说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不是我想要表达的那个道了。


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这个事物你可以给他起名字,用语言去描述他,但是一旦用语言描述出来的时候,他就不是我想描述的样子了。


轮扁的意思是圣人能写在书上的道理那都不算什么,而真正精深微妙的道理或者思想的精髓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是说不出来也写不出来的,他们早已随着圣人的死去而淹没了。所以你齐桓公读的不见得就是圣人的思想精髓,有人可能会说轮扁那是以偏概全,他教不了儿子做车轮,也许是他语言笨拙讲不出其中的奥妙。


也许是他儿子天生愚钝,听不明白父亲的传授轮扁怎么能以此推断其他的事物呢?如果语言写不出精髓那我们还读书做什么?如果面对面传授,还受到语言的局限性,那我们还要拜师做什么。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5bb08d40368443aa7bf5b266c48304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955039&x-signature=ry%2F0Gf9prucE6GvEW6mZRfYRukg%3D



其实庄子讲这个故事,世界轮扁之口来阐述语言的表达是有局限的,那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能仅限于读书上那些文字,即便是面对面接受师傅的教会也不应该死抠师傅的那些话语,还应该多取实践揣摩师傅口头的意思。


就拿齐桓公读书来说,即使圣人还活着面对面将毕生心得传授给齐桓公,圣人也未必能说尽其思想精髓,齐桓公也未必能完全领会,更何况圣人已经死去。如果我们死啃圣人的书本不去揣摩书中的魏晋之意言外之意,又怎么能领悟到圣人思想的精髓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喜欢读一些育儿书,名人成功,学名师,教学论,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一些书,甚至我们还常会去读一些所谓提高自己情商的书。


可是我们读完了书,在现实中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依然感到很困惑,甚至就算遇到类似的问题,成功学里已经有成功处理这一问题的案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2fea4169e384d768678c4c7f50b40f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955039&x-signature=cklowNGGIaJXRYUv4lb%2FaErd1Cs%3D



但如果我们照搬人家的经验,我们依然感受到我们做事情的效果和书上的效果相去甚远,比如那些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的书教给你,要学会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内心,就算书上写得再详尽,也不可能真正做到绝对全面。


人是如此复杂的动物,人的想法瞬息万变,什么样的神情什么样的脸色暗示着什么样的心理变化,这些完全来自于实践揣摩,哪里是几本书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


再比如育儿书,就算哪位教育专家把一个孩子长大成人过程中所能遇到的问题全部给你罗列出来,他也不敢说就列全了,不同的孩子出现的问题不同,就算出现相同的问题,那不同性格的孩子遇到同一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法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


我们也不应该死抠育儿书上那些所谓的经验照搬照抄,而且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种方法是万全之策,我们能借助育儿书自然是好,而仅仅依靠育儿书来教育孩子,那是远远不够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183923d87fb438395b90b3027fc4f6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955039&x-signature=4uM8xBT7Z7Jza3Y0uCDEfV5SnBg%3D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庄子告诉我们,既然语言的传达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想要有所收获,就不能仅仅靠读书。靠拜师来提高自己,我们还应该多思考,多领悟,多研究,多琢磨,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向外求教于人,我们还应该向内求之于己。


那些书上没有的东西,师傅不能面授的东西就靠我们自己去悟,去研究,去得出真理了。我们要做生活和工作的有心人多在实践中总结,就像轮扁他的那种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做车轮的诀窍是从哪儿来的呢?


当然是从他几十年做车轮的实践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实践出真知,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和总结,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豁然开朗,我们也能够在某一方面达到轮扁那样得心应手的境界。


本文作者: 未城朝雨,一个步履不停的写字人,一直在路上。

蒋月(创业导师 发表于 2022-10-24 14:11:41

好一句妄议

uf2l18eio0igma 发表于 2022-10-24 14:12:29

再说做车轮的技术偏轮的儿子学不会那别人家的儿子总有学会的吧?之所以自己家儿子学不会那是他不想学,偏轮教子无方却把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多么可耻呀!

uudy3m5aaaqp5k 发表于 2022-10-24 14:12:39

伦扁讲得浅看虽然合逻輯但深究却是不合逻輯的,做车轮是手艺,圣人之书是思想二者并不相同怎可相提并论?对于伦扁来说圣人书毫无价值,但对齐恒公来说却可治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庄子》中的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