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uj3fw1wo 发表于 2022-10-14 11:01:14

Elon Musk,4种思考法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cb71600086948f7b98b79e03583439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079820&x-signature=EkBY%2FHVyB8BSKWLBMAhbv%2FgsnSU%3D

拥有,好几个前女友的埃隆·马斯克(Elon Reeve Musk),想必许多人都认识,当然,今天,不谈他的花心。
51岁创建9家公司,一半价值数10亿级别,并且跨界软件、能源、交通以及航天航空四个不同领域,怎么做到的?
很多人把他的成功,归因在异于常人的工作理念(平均每周工作85小时)上,或他对未来有一种,颠覆现实的想象力上,当然还有人说,是使命感在驱动着他。
然而,这些答案我并不是很满意,其实,很多人都有上述基础特质,并且通过自律你也能办到,认真思考下是不是?
随着我不断深入阅读,有关马斯克的文章,视频和书籍,注意到一个被忽视的谜点,传统观点认为,成为顶级人才,我们应该专注一个领域,而马斯克反其道而行之。
他的专业知识覆盖火箭科学、工程学、物理学、人工智能、太阳动力能源等学科,我确信,为了增加取得突破性成功的概率,我们必须跨领域学科学习。
但是,“如何学”?则是一个需要深挖掘的话题。
洞察许久得出这4个方面,我也在工作中实践,尽管普通人,一辈子也达不到他的高度,可我认为,能够掌握且形成思考习惯,至少应该不比同行差。
1.第一性原理

马斯克有一位大脑学习御用教练,吉姆·奎克(Jim Kwik)。
他是一位擅长快速学习的大师,童年时,曾受脑损伤而危机生命,并因此,患有学习障碍长达15年左右。
后来自身不断努力,独创快速学习方法,著有《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大脑》被诸多人疯传。
从快速阅读到增强记忆,到比竞争对手快速学习技能,很多电影明星、亿万富翁企业家也时常找他来解决问题,快速学习是他的招牌,他经常将学习称为“21世纪最伟大的技能”。
吉姆·奎克说,“原因造就结果”。那第一步是什么呢?即,多问“为什么”。
职场中,大家经常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维来做事,但是,从向内求角度,你必须快速成长,才能适应VUCA(易变、复杂、模糊、不确定性)环境。
开始学习任何新东西之前,你必须回答三个关键问题,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学完了我要怎么用、我什么时候可以用”?马斯克后来提出的“第一性原理”也鉴于此而来。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First-Principles)?
按照定义该名词属于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的专业名词,广泛用在“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中。
如果从文科视角出发,该理论最早出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说:「每个系统探索中都存在第一性,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和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比如:
几何学中几条公式,两点之间必可连成一条直线、直线可以任意延长、已知圆心及半径可做一个圆、凡直角皆相等、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看似几句非常简单的话,每个规律背后都有“根基所在”,“点”在上述假设中就是根,就是第一性。
埃隆·马斯克原话曾说,我在想存在一种好的思维框架,那是物理学的东西,我认为存在将事情缩减至其根本实质……你必须能够把那些问题“煮沸”才能从里面找出那些最基本的东西。
所以,想掌握规律,学到本质,就必须深挖“为什么”。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f8c4f753d9142779202327a28b5025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079820&x-signature=gkxFLb4oTJOVIeI9wl2ud%2FTwFxM%3D

但是,概念在互联网圈火了后,网上有诸多文章给出不同解释,像,第一性原理思维是一种“追本溯源”的思考方式,万事都要寻找到根本性问题,也可以叫本质思考法。
然后读者马上懂了,新瓶装旧酒嘛,工作中已经在用,甚至我还看到某大厂员工曾在一篇文章底部评论,“我们一直在践行,内部称做“根因法”,可惜,该解释与原概念有偏离。
比如:
大海中,船长观察前方有座冰山,小王说,我上次遇到冰山,下面还有一个更大的;我上上次遇到也是同样,所以该冰山下面,一定有更大冰山,看到要饶过去。
小张说,观察到冰山在移动,说明它浮在水上;根据浮力原理,F浮力=G排(即物体浮力等于物体下沉时,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水下面一定藏着巨大冰山,看来要绕过去。
根据两种结论,你会发现,同样的结论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前者属于“归纳思考”,后者属于“演绎思考”,根基法属于演绎,第一性原理包含两者。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跟埃隆·马斯克一样有深度、广度的商业大咖们,没能像它一样。我们习惯用归纳法而忽略演绎法,两者同时使用,才能真正意义的闭环。
比如:
浅薄的说,你做私域运营,如果单纯使用归纳法,就会出现“我昨天按照SOP,可以带来指数增长,明天也能”。
可随着行业内,大家都使用,方法变得同质化,用户认知进一步提升,他就会对你的标准化不感兴趣。怎么办呢?
这时就需要“演绎法”来追本溯源,为什么用户不活跃?因为没有感兴趣话题,因为没有利益点,因为不能给自己带来启发,所以,不断挖掘才能找到“元问题”,从而对症下药。
据此,第一性原理怎么用?
通过已知得到的经验,结合为什么,思考自己常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有意识建立双重思考模式,这样才可以提高判断正确的概率。
2.种好语义树

该模型,和第一性原理相辅相成。
语义树(semantic tree),听起来让人联想到“大树”,其实,它是“语义”之间关系的树状结构;简单理解,“语义树=不同领域+思维导图+笔记”
一次Reddit AMA活动中,埃隆·马斯克说,把学到的知识,看作是一棵语义树很重要,进入叶子/细节之前,先确保自己理解基本原理。
也就是,确然棵树的树干和大的树枝,然后再深入到树叶/细节,否则的话,那些树叶和细节将会无处栖身。
换言之,通过第一性思维,将所有的知识解构为基本原理,接着把这些原理,塑造成大脑中一颗“知识大树”。
日后,如果想要使用,可以自由地从该树上任意取材,进行基本面的自由组合和创新重构,进而得出具有颠覆性和创造性的结论和结果。
比如:
要做一则关于“用户体验”的调研,通过问卷搜集得到诸多用户基础信息,然而,这些表面化的东西,并无法直击“需求点”,怎么办呢?
如果你曾经学过心理学,产品学就有所不同,你可以结合两者,用产品的数据,结合心理学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突破点。
大脑中构建语义树的重要性,有四个方面:1)知识经验不在孤立,②可有序化优化大脑,③建立更高效大脑搜索引擎,④锻炼迁移的能力
首先,别小看“知识”二字,它往往是蒙蔽大脑的罪魁祸首;主要因为它存在“事实,原理、技能、人力”四种类型。
什么是事实知识?是关于经验总结、历史事实、统计数据的知识(Know what部分),什么是原理知识?关于事物原理、和客观规律的知识,通常属于科学范畴(Know—why部分)。
技能知识,离大家最近,关于技艺、技巧、诀窍和能力方面(Know—how部分),也就是知道怎么做。
人力知识呢?即知识是谁的知识,关于谁知道什么,它包括某种特定社会关系、分工,知道者的特征和水平,属于经验判断范畴(Know who部分)。
你看,不分不知道,一分吓一跳。
当然,按照表现形式,你所掌握的知识,又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两种。
那些可视化的东西,如文件、报告、地图、共享文档、可用语言表达的属于前者,后者一般是技巧总结、个人直觉,难以表达或者未被编码的东西,如价值观、心智模式、甚至个人心得未被沉淀。
所以,埃隆·马斯克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并非真实,它呈现分形递归的树形结构,必须要先“预见结构”。
如同:
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结构,类似“树形”,轴突是主干,树突是分支分叉,而神经网络,类似860亿棵“树形”所构建的“森林”。
外部环境信息通过“认识转化”,塑造了整个“森林”结构形态、及其扩展功能(固有功能由基因信息塑造)。
由此,我们往往所被假象所蒙蔽,认为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就会做,其实可能存在伪认知,那么,建立语义树就能很好梳理自己过往经验、让大脑条理更清晰化。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ec2379edc4041028d7c16160f019db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079820&x-signature=GEsllME1PLMkJJUelAosGnWXWC8%3D

实际场景中该怎么做呢?有两种方法:
其一“从工作职责切入”,很多人会陷入这种窘境,“上来就想干票大的”,起初我也同样,一下子就像搭建一个非常完善的知识图谱,但是,我失败了。
最后,我通过金字塔原理重新梳理目录,把市场分为媒介、市场营销、推广形成各分支,基于分支在进行构建知识。
拿市场营销来说,整合营销算不算?KOL推广算不算?所以,经验和知识分类一样,杂糅不堪,你必须很细化。
那么,你可以使用我的四步法,即“定主题、随时记、第一性原理、勤整理”,不管什么时候,你看到有价值的知识(而非资讯),就把它放在主题中。
同时思考,这个知识跟旧知识有什么关系,属于哪个框架下。
其次,过一段时间你可能发现,知识体系有点混乱,这时,你就需要在已存知识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利用第一性原理法重构这些内容,整理完之后,定期归档。
其二“从分类切入”,我的笔记软件中分类有三大学科“经济学、心理学、哲学”。
然后基于大的分类再进行细化,比如“心理学”下面,我又分为底层认知层(大脑原理、神经可塑性)、概念层(情绪、记忆、动机),名词层(不确定感,依恋症,安全感)等。
据此,第一种方法更适合新人学习,第二种更适合管理者,或知识背景比较深的人,不管哪种,当多个主题连贯足够多时,你的语义树就拥有的清晰雏形。
3.四维的视角

该观点发表在国外社交媒体上,原文标题是《贝佐斯、马斯克和巴菲特对世界的看法不同,因为他们对时间的看法不同》“Bezos, Musk, & Buffett See The World Differently, Because They See Time Differently”。
具体有什么不同?即「四维思维」来思考世界,几个维度分别是:
维度一,专注某个领域(专业化specialization)维度二:跨学科学习,应用与某个特定领域(博学 polymath)。
维度三,从表象到原理(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维度四,纵览古今和未来百年的维度思考(时间time)。
某次采访时,埃隆·马斯克谈及时间和事业之间的看法,他说:
我是从概率角度看未来,未来就像概率这条河流的某个分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行动,来影响那些概率,或者加速,或者放慢某个事情紧张,引入新的东西。
他想表达的是,个人和人类未来有无限可能性,这些未来事情发生的概率各不同,通过改变(影响)概率的分支流向,来塑造未来。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能把维度一,做到极致就非常不错,像跨学科、探索真理、站在时间上思考,真的好难。我认为并不是这样,为什么?
比如:
你现在要开家早餐连锁餐厅,主打产品时,有馄饨、面条、家常菜、火锅等品类,你会选择哪一样?这道题答案是,早餐选包子,午餐和晚餐选面条。
因为解题时我们首要考虑一个前提“连锁”,那就涉及到四个维度,分别是「标准化、外卖性、日常性、以及一致性」。
结合上述想想,第一个维度,包子、米粥可以标准化,家常菜、火锅显然非常痛苦。
第二个维度,之所叫外卖性,主要得方便大家,都是着急上班的人,你不可能让大家排队买面条,对不对?
第三个维度,日常性本质是高频,什么东西不腻又符合大众呢?馄饨,前两者自然大于后两者。
最后是一致性,就像豆腐脑是甜的咸的?加多少醋?放在市场中大家都有共性认知,如果你弄主食,全国每个人都有不同偏好,自然无法满足,需要更多时间。
所以,四维就像下象棋,每个动作如何走,带来后果怎么样,都需要基于“最终目的性、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创造全局增量。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120a78bb87a4470d9f0e9f81106016d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079820&x-signature=h4sZzdAbjmPumqVRih8cXPlmWrM%3D

或者:
上班时,每年、季度、月度都会做工作计划,领导从而知道下一步要如何推进;或者一些创新企业会采用OKR方法,先写清楚自己目标,让大家对齐。
实则,这也是一种四维思考。
整个过程中,隐形要素包括「该目标你要补充哪些软能力、需要什么资源、如何调动、带来的结果」,把它看做职业发展,那就成为「要用多长时间、我要学什么、达到什么阶段、如何建立壁垒」。
放大视角看,如果所做之事是在三年内完成,那么你可能在和许多人竞争。但是,如果你愿意考虑一个7 年时间的投资,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只是一小部分。
因为愿意这么做的公司很少,只要把时间范围拉长,你就可以去追求一些本来根本没办法做的事情。
就像我坚持计划35岁前持续写作,持续出书,站在未来四维视角来看,后期和我同水平的人自然越来越少。
当然,如果你的知识储备量足够大,那么,跨学科、专业化,找本质自然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事。
由此,在任何管理、商业、或者人生选择的路上,我们至少要基于时间线,洞察出3个选项,这刚好匹配埃隆·马斯克所述的,通过改变(影响)概率的分支流向,来塑造未来。
4.胶带纸方法

光思考不行动,肯定不行,但是一行动,总会出现诸多BUG,怎么办?
火箭领域竞争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每千克载荷发射价格;埃隆·马斯克早期宣传space X时也喊出自己的口号,即“便宜又好用”。
先不说好不好用,首先,造火箭要保证的是「成功」对不对。为了实现成功过程的迭代,埃隆·马斯克在各种条框和技术上均采用了「胶带纸办法」,具体是什么呢?
有三个原理,1)以快致胜、从目标到路径,2)找打关键节点、先试一次,3)成功后,在看是否需要优化”。
比如:
载人飞船主控系统芯片组价格,传统制造方式在1.4亿左右,他却用2.6万人民币搞定,成本相差5384倍。有人说,这不是偷工减料吗?
马斯克基于工程思维和第一性原理,从原材料部分进行改造,在保证可靠的前提下,大范围放弃成本昂贵的已有航天级产品,从新设计。
再比如,猎鹰系列梅林发动机,一开始就把结构设计的非常简单,且达到部分零件复用的状态。
除此外,诸多大佬也在使用该方法。
第一代iPhone发布会背后,乔布斯经过采访曾说,发布会前夜,用于演示的手机还总是出现各种小毛病,无故关机、甚至断网,怎么办?
后来工程时就想了个办法,让乔布斯按照特定的操作顺序演示。
比方说,先发邮件再上网,不要把顺序搞反;为解决断网问题,他们在现场居然还放一个移动信号塔,把演示屏幕的信号写死,让人看着是像满格。
总之,不管真假,先保证发布会现场不要翻车,你看,乔布斯这样完美的人,也在靠胶带纸办法逃离险境。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979555d74904f1693515b8199ac07a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079820&x-signature=Z369Warb7orU71NSGwhm8f2Qqx0%3D

或者:
很多人应该听过,民宿平台爱彼迎,开始创业时老板发现,照片好看的房子都比较好租,于是,基于该发现,他就亲自动手,一个个敲门来帮房东拍照。
看起来是不是很不靠谱,老板亲自下场干这个?安排公司其他员工不就可以了。其实,老板对房屋拍照“亲测有效”之后,再开始外包。
这背后其实说明一个关键性问题,即,我们做多半事情时,如果牵扯东西太多,难免会造成问题增加,最后看似简单的东西,你都没办法搞定。
就像《火星救援》中的飞行员,发现太空面罩裂了,如果想系统解决,肯定很难,紧急情况下,最终拿胶带糊上,救下自己一命。
所以,有什么启发?
首先在遇到一些关键性问题时,“着手立即去解决”。要是自己不会,立即去学怎么做,没有其他资源可利用时,手头有什么,就用这用什么去解决。
其次只管大胆尝试,要是后面有好的方法,再大规模重复,不能因为一个没法解决的问题,而去耽误另外一些有办法的问题。
再者先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为短板而烦恼,不要怕被那些,看起来很严重的“纸老虎”吓到,拿起手中的“胶带纸”就是干。
据此,看似愚蠢的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方法。实际工作中,很难实现完美,“胶带纸”让自己在封闭条件下先完成,得到机会后再想下一步,否则,你可能连机会都会失去。
总体而言:
思考很重要,闭环更重要。
站在时间轴上,几乎没有人考虑那么远;你可以用四维视角,去审视自己所做之事,更容易建立壁垒,产生对方不可逾越的鸿沟。
然后种好语义树,就是给大脑建设一座宫殿、一套系统。
你看过的书籍,得到的认知、见识的数据、闪念的念头都可以形成知识,把它们挂进去,慢慢形成结构化整体,随时调用。
再者,遇到问题时在第一性原理基础上,多问为什么,用“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闭环思考,以保证自我推论准确性;临时遇到疑惑,别想来想去,巧用「胶带纸方法」,以快致胜。
祝你顺利。

颜嘉 发表于 2022-10-14 11:01:34

转发了

uq51h2457pif42 发表于 2022-10-14 11:01:46

转发了

ueses5ke9wr9uw 发表于 2022-10-14 11:02:42

转发了

ua4cxbxpxwlb7l 发表于 2022-10-14 11:02:59

这个文章,确实不错!

up545uzzt7sguz 发表于 2022-10-14 11:03:54

转发了

肖赢 发表于 2022-10-14 11:04:20

理论上确实无懈可击,变化中寻求相对确定的,个人经验上有同感,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梳理、分类、理清、不同时间不同状况不同处理方式[赞][赞][赞]

urdhhq2gvhpczp 发表于 2022-10-14 11:04:37

转发了

umvkkkjhoolkyo 发表于 2022-10-14 11:05:36

这个文章,确实不错!

ume3se6hf7l34f 发表于 2022-10-14 11:05:52

转发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Elon Musk,4种思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