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越是重要的机会,越是属于偏执狂
——打印室截出来的手写名额文:中外管理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太平洋精锻的故事与哲理》
哲理的故事:
1992年,正处于创业期的太平洋精锻(股东:江苏泰县粉末冶金厂)向江苏省政府申请项目资金支持。但由于当年政府没有立项安排,便只好又等了一年。第二年,太平洋精锻董事长、时任副厂长的夏汉关直奔南京,向省经委递交立项材料。
在等待的间隙,夏汉关遇到了扬州(当时泰州尚未建市,太平洋精锻所在地姜堰隶属于扬州)经委的熟人,便聊了起来。天南海北中,夏汉关得知他们正在帮助企业争资金支持技改项目,如果能够立项还可以申请国拨结存外汇指标。
这当然是好事儿啊,申请资金支持今年能不能批下来还是不好说,但能申请到外汇指标也行,这能为公司进口先进设备提供不少方便呢。于是,夏汉关赶紧跑去江苏省发改委,找对口的主管部门。
“真不巧,你们来晚了!地方申报国家部委的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己经审查结束,就要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去了。”一位主管申报的部门领导婉言相拒。
“真的没有机会了吗?这个申报文件现在到了哪里了?”夏汉关并不死心。
“已经交到楼下打印室了,有没有打印完成上报就不太清楚了。”对方说。
夏汉关马上飞驰下楼找到发改委的打印室。还好,文件正在打印,这说明或许还有回转余地?于是他和工作人员声情并茂地说明情况后,夏汉关得以成功地“截下”了依然发热烫手的文件,九转还阳般地抱起又飞奔回到楼上。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4a6277b9d74490e91bce0068a22b97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1003980&x-signature=%2FEzP%2Bw6LMLLoKB0gJqoB8UMj7Ws%3D
刚一进门,他就急不可待地恳求那位主管领导,能不能在文件上报中央之前,把泰县粉末冶金厂的名字“加上去”。
面对眼前这个气喘吁吁、面红耳赤的年轻人,主管领导明显感受到了夏汉关的真诚与用心。于是,备受感动之下,他转过身和其他同志商量:这批项目能不能通过中央的审批还不知道,能批多少也不知道,多一个不多,不如就再加上一个吧。
最终,主管领导在签发申报文件审批稿上面的空白缝隙中,用手写的方式,加上了“泰县粉末冶金厂项目相关内容”一段文字。
颇具戏剧性的是,那一批江苏省上报中央的外汇指标项目申报上去之后,最终只有一家获批!而这唯一的一家,居然就是搭上末班车的泰县粉末冶金厂!而且双喜临门的是,公司不仅拿到了发改委外汇支持的指标,还额外获得了央行200万美元购汇的配套人民币贷款资金支持。
试想,如果当被告知项目申报已经结束后,夏汉关就“规矩识趣”地转身离开了呢?
故事的哲理:
真正伟大的企业,没有一家是在“理所当然”或“众望所归”之下被捧出来的。之所以能实现伟大,除了正确的初心和过硬的实力,还在于这些企业总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战略机会。而“能”抓住机会,靠的绝不是“想”,而是寝食难安甚至心神抓狂的“想”,和不顾一切甚至“离经叛道”的“行”。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冒险”,有时未必会背负特别的“成本”。
之所以绝大多数企业抓不住关键机会,就在于连那些即便失败了都没有成本的“冒险”,他们也往往都不肯去做。这就是平庸与卓越在起点上的分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