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名的命名故事(4):以历史事件和古国封邑命名的地名
#图文创作打卡挑战活动#原创 牛汝辰
(1)在今天河南省的121个县市地名中,由于历史原因而命名的地名约占50个。这些地名记录了极其重要的文化信息,反映了河南在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总体来说,这些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其得名的具体由来却各不相同。依据其命名的过程,这些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人事活动命名、以古国封邑命名、以职官避讳命名、以历史遗迹命名、以名流贤达命名等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013a3634e675492b85706dd85429baf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0623500&x-signature=RT1VBjVFYlkDVQP0SZpfGIlmdc8%3D
其中以历史事件命名的县市大致有10个,如修武、孟津、获嘉、偃师、武陟、登封、灵宝、遂平、宝丰、镇平。
修武县为秦置,本名宁,因武王伐纣途中遇雨,曾在此地临时驻扎修兵练武,取“武王伐纣、修兵演武于此”之意得名修武。
孟津,为古孟涂国地,是古代洛阳东北黄河上的重要渡口。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在此与诸侯歃血为盟,得名盟津,后渐转称孟津。金代在孟津渡南口置孟津县,延续至今。
获嘉,汉置,汉书称南越相吕嘉反,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巡行至汲县新中乡,获吕嘉首级,以此置县(郦道元《水经注》卷9《清水》)。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8cace67cce8848b0a7d0f3308bacb11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0623501&x-signature=5wqmK7IbV1AI7mgzNPYldBPCjOI%3D
偃师,汉置,取武王伐纣于此“息偃戎师”之意(乐史.《太平寰宇记》卷5《河南道·河南府》)。1993年改市,隶洛阳。
武陟,隋置,“陟”意为登高、兴起,取周武王高升、兴起之意。
登封,由于唐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为了昭告天下,诏改嵩阳县为登封县,1994年改市,隶郑州。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ff0041081b61406499236d0c5e4f7f3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0623501&x-signature=rAMn2IyxlFNFXTEd%2Fi%2B9XFCAmko%3D
(2)在今河南省境内始设县之前,省内各处还杂有许多诸侯的封国,这些故国虽然久已灭亡,但其国名却往往为后世沿用作为县名。河南以古国封邑命名的县市大致有18个,分别是郑州、新郑、邓州、虞城禹州、项城、郏县、新蔡、上蔡、杞县、温县、息县、孟州、鄢陵、宁陵、封丘、叶县、西华。
郑州、新郑,均源于春秋之郑国。郑国初封于王都附近的郑,就以地名称其国,后郑武公迁郑国到虢(东虢,郑州西北)郐(新密东)之间,仍然以郑来称呼他的国家,这就是现在的新郑。
邓州,取名于隋代的邓州,来源于周朝的诸侯国——邓国,是中国邓姓的发源地。
虞城,源于古虞国,“舜禅让禹封长子商均于有虞。”《左氏传》谓少康奔虞后即为少康之邑,汉为虞县,晋称虞城县(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2《河南道·宋州》)。
禹州,战国时为阳翟,因“夏禹初封此”故曰禹县。
项城,汉为项县,是古项子国,隋文帝改项县,加城字,属陈州。
郏县源于郏国,本楚公子郏敖封邑,秦置县。
上蔡、新蔡都与古蔡国有关。蔡国封于周初,周武王克殷,封纣王弟度于蔡,史称蔡叔。此蔡国在豫北,与今上蔡、新蔡相差较远。蔡叔死后,其子蔡仲被周公选派辅佐自己的儿子鲁国国君伯禽,后因功复封,地即今上蔡境。蔡灵侯十二年(公元前531年),蔡国为楚所灭。三年后,因蔡人助楚平王夺位有功,平王为之复国,建都于吕国故地,故称新蔡(司马迁《史记》卷35《管蔡世家》)。
杞县,源于古杞国。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商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000多年,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49f1cddcfea04470b38ef8b959272e1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0623501&x-signature=n%2F3uhGDK3ohhPm47kSGrFxeSoTY%3D
(3)以历史古迹或遗址命名县市名有西平、商丘、沈丘、鹿邑、襄城、长垣、滑县、辉县、郸城、渑池、平舆等大致11处。
其中西平据传是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乡。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西平原有西陵亭,即西陵氏所居。汉代以古有西陵亭,当时已平夷,故曰西平。
商丘,传为上古帝王之都,颛顼、帝喾都曾建都于此,因地应商星,故得名商。帝喾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为商族人的始祖。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3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南亳(今商丘南)。后商人先后迁都于西亳(今偃师)、殷(今安阳)等地,原都便称为商丘。
沈丘,意为沈国废墟。沈国为周代封国。沈国被灭后,其地便称沈丘。隋代以位于春秋楚之沈丘邑地,改褒信县为沈丘县。
鹿邑,春秋时,今县城名“苦”,县境西部另有鸣鹿城。鸣鹿城传说即是因麋鹿众多,常有鹿鸣为名。北朝省“鸣”字,为鹿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在“故鹿城地”置县,名鹿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1e8fbf3686344e69ab07e63ab2dea2f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0623501&x-signature=cQbUsbn%2BytOMLUGYzmpmAaMVSrI%3D
(4)小结。如上所述,在现今河南的121个市县地名中,基本上有山水类地名26个,方位类地名13个,祈愿地名12个,历史地名50个,特殊地名20个。可见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主流,它体现了河南地名的历史性、悠久性;以山水命名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本色,它体现了河南地名的自然性、地域性;以方位命名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基础,它体现了河南地名的传统性、文化性;以祈愿命名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亮点,它体现了河南地名的人文性、政治性。其他原因形成的地名是河南地名的补充,它体现了河南地名的复杂性、多样性。而就演变过程论,县名大多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
敬请关注!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