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ddmdewxq 发表于 2022-10-5 11:52:53

小故事·大智慧一一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交战,吴王夫差活捉了越王勾践,让勾践到吴国为奴,勾践给吴王进贡美女西施。自己则卧薪尝胆,采用文种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略,增加人口,聚积财物,同时勾践还积极发展农业与军事。最终,勾践趁夫差将主力军派到中原争霸的机会,一举攻占了吴国。
这就是典故“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df7935af232476883d04fc2bd19970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0303794&x-signature=keVa%2FBgRW1TXINFDGSk%2BP0fHhCM%3D

我的感悟:
1.真正的君子懂得忍辱负重。
一个聪慧的人,懂得隐忍。这并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而是蓄积力量,一鸣惊人。
大家都熟识的韩信忍跨下之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夫差的故事,就是典范。
而作为当代人,我们也应该懂得知进退,而不是一味地蛮干。
中国有句古语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先懂得放低自己的身段,默默努力,这就是韬光养晦。
就如同赵王勾践,他每天都咬一口苦胆,为的是不忘记耻辱,以待还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b4dca987e20481ea8bd868b5a2fb51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0303794&x-signature=1%2BvD3Z53Qco5RsI4e0%2FT2jv7qMg%3D

2.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赵王勾践之所以最后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他作了充分的准备。
勾践亲自参加农耕,他在经常劳动的地方搭建竹棚,每当休息时,就与随同的臣子和百姓商议复国大事。他夫人也把宫女们都组织起来,从事蚕桑纺织,上下配合积极发展生产。在政治上,也采纳了文种的主张:轻徭役,减税赋,省刑罚,开沟渠,敬老济贫 ,兴旺人丁 。没几年,农工商业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军事上,因地制宜,以会稽江畔的渔民为干,组织大批工匠,修造了大批战船,泊于会稽江中,由范蠡主帅,督练水兵。各地青壮年也四面八方赶来入伍。步兵很快发展到五、六万人,战车发展到两万余辆。诸稽郢统率全军,曰夜精心操练。
最后,勾践抓准时机,将夫差逼上了绝路。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天时、地利、人和,而勾践这些都拥有了,终于复国雪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362ada50ea54ca291fd8bc6a10124e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0303794&x-signature=SR6tPAyFv9dbr%2BiWzDU1kvhEqt0%3D

3.做人不要狂傲自大、刚腹自用。
做人一定要谨小慎微,而吴王夫差却是一位过于自负的人。
我们说自信≠自负。正是这自负害了他。他几次试探勾践,都由于他的疏忽被勾践躲过。如果他足够聪明,就应该懂得“防人之心不可无”,可他偏偏不明白这个道理,最后害得自己走投无路,自杀身亡。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了越王勾践的智慧、吴王夫差的鲁莽,他们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思维方式也不同,最终导致不同的结局。
越王懂得以退为进,忍辱负重,韬光养晦,静待时机,绝对反击。
吴王狂妄自大,过于信任对手,不懂“防人之心不可无”,最后落个悲惨结局。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做的是修身修为,不必张扬,提升自己,让自己德才兼备。但如果不被重用也没什么,如孔子所说:用则则取之,不用则藏,只要自己践行起来就可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故事·大智慧一一十年生聚,十年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