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2-1-4 10:24:50

励志创业文章三篇弯路也是必经之路

励志创业文章篇1:听说你不想上班,想成为自由职业者
  很多人都想开咖啡馆,我一度奇怪为什么咖啡馆会让那么多人心心念念?后来发现,咖啡馆、小餐馆、奶茶店、小客栈、淘宝小店……这些梦想指数高的关键词,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1、能够获得一份收入
  2、入门较简单,不需花费过多成本和精力
  3、自己说了算,不牵扯太多团队合作
  4、美美哒
  5、面向流动人群
  想开这些店的人,潜台词是:
  我想过自由的生活,有点钱,够日常支出就好;有点闲,能慢下来,享受过程的美好;有趣,能认识更多朋友。
  维持平衡就好,有钱但忙到死,有趣但穷到哭,有闲但无聊得要命,都不算一个好状态。如果没钱没时间还无聊,光是想想都生不如死呢。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达到平衡的状态呢?相当一部分人会说:“我很想辞职,不想被老板骂,不想挤高峰期的地铁,不想周末加班还没有加班费,不想一年只有7天假期想请假出去旅游的时候还要看别人的脸色,但我不知道辞职以后干什么?”“我很想自己做点什么,但想了好几年,也没有勇气真的放弃现在的生活。”
  因为我已经自由职业了一年,总有人询问感觉如何或怎么维生,所以决定写一写这一年来的感受。
  自由职业者,首先要职业,然后才自由。
  单枪匹马出来混,总得有个技能防身(资源人脉开挂,有雄厚经济基础的自动略过),一技之长是提供个人价值并因此获得回报的前提。不具备职业性,辞职后即使拥有了大把时间,也感受不到自由,因为时间都花在焦虑上了,焦虑生意没法走上正轨,焦虑没有客源,焦虑没有稳定的现金流,有的是让你大把掉头发的麻烦等着,哪还有悠然自得的心情。
  大多数人在第一步就卡住了,“可是我什么都不会啊?”
  能理直气壮说出这句话的人,应该写封感谢信去给老板,感谢老板雇佣了你,给了口饭吃,什么都不会了,还要什么自行车(不对,要什么假期,要什么不坐班,要什么有趣还美美的)?!
  不要找借口,说什么我没本事,没机会,没平台,你之所以不会,就是因为懒。
  怎么拥有一技之长?
  首先记住——辞职前不会干的事情,辞职后大多也不会干。
  不要想说等我辞职后,再去学个什么什么,不管工作有多忙,学一项技能的时间一定是可以挤出来的。
  在有工作保障的时候,就应该开始为自由生活做内测,是的,自由职业和其它创业一样,需要反复摸索实验失败爬起后才能趟出一条阳光大道。辞职以前,试着做这些事情。
  1、花钱
  趁有钱可花的时候,学会怎么花钱。免费的东西是最贵的,它用很差的质量占用了你的带宽,抢占了你享受好东西的时间。不要吝啬花钱,网上固然有看不完的免费资料、公开课、论坛讨论,但基本上停留在入门级,想要深入下去,不妨花一点钱,去买专业书籍,请专业人士培训,去专业的店铺体验,花钱买别人长期累积的专业和视野,买别人已经实验论证过的正确方法,是很划得来的买卖。在掌握正确方法的情况下,学会一项谋生技能,1-2年就足够了。
  2、花精力
  就算是个自由职业者,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前期累积的资源、人脉、平台越多,后期才越容易产生连接并实现合作。去认识与技能相关的群体,加入他们。就职的公司能够提供平台当然最好,如果目前的工作和将来自由职业的方向没有一点关系,那也不要紧,这个时代提供了大量由兴趣连接的社交工具,花点时间,保持开放的心态,坚持在正确的社交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是最常接触的五个朋友的平均值,如果五个最好朋友都是安分守己的上班族,那么你自己成为一个安静美男子/少女的几率是多大呢?
  3、花时间
  热情有,方法有,跨出了第一步,更多的人会跌倒在第二步,热血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偃旗息鼓,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所有事情都是“略懂略懂”,真的要成为事业那还且着呢。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好习惯,形成一个新习惯起码需要连续坚持21天,保持下去则需要坚持100天,达到牛逼级别需要花掉10000小时,想想你为此投入了多少时间?请不要再说“我就是什么都不会”“我没有这种本事”之类的话了。你不会,不就是没有花够别人花的时间吗?
  4、心态调整
  那些说“没有勇气放弃现在生活”的人,要解决的不光是能力问题,还有心态问题。害怕挑战、不敢放弃、逃避选择,说白了,不是真的想要改变,只是想什么好处都占着。改变都有风险,但一成不变的风险更大。
  学会放弃,一无所有的时候还好,年纪越大越不容易做到。但年纪大并不是借口。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没有什么时候是最好的开始时机,虽然90后年纪轻,可是60后心机重啊——
  学会接受挑战,自由职业者如同单口相声演员,出场以后一两个包袱没抖响,心情就开始沮丧了,既然选择站在舞台上,有没有观众反馈,都要保持high high的状态直到谢幕为止。要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重要的是坚持做下去。而在职时提前演练,抱着失败了也没关系的念头,在心态上会平和很多。
  5、保持敏锐
  自由职业需要保持紧张感,而上班久了,习惯寻求安全感,反应速度慢,自主性差,靠别人推着才会走一走。刚辞职的时候,我每天必须打开outlook看好几遍(以前上班,一天要刷几十遍邮箱,不断处理来自四面八方的工作单),脱离了邮件,居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好。不能自主驱动从始自终做一个完整的项目,就只能做一颗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成为抽几巴掌才会旋转的陀螺。简单说,首先要成为一台发动机,把电源动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行。
  说了这么多,为什么有时候上班给人感觉那么不好,因为你还没有找到一个完整的自己,这个完整的你,可以实现自循环,不因职业岗位领导同事的改变而改变自身属性,没有自由职业意识的人,觉得工作在为别人打工,自己无非是挣钱糊口。当你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时,才会感到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别人在为自己打工,工作是为自己积攒资金、人脉、资源和方法论,帮助建立一个完善的自品牌。
  大多数人把时间刷微博微信看韩剧逛淘宝买包包花掉了,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如果不这样,还能为自己做些什么,才能抚慰日日焦躁而疲惫不堪的心。如果想摆脱现有困境,成为一个工作生活平衡的自由职业者,就要先去找到自己,想明白“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该怎么做”的问题。
  有时间不代表有自由,工作很忙也不代表没有自由,无论什么时候,找到自己,才会自由。
励志创业文章篇2:赚大钱的逻辑:那些说靠能力的人都快醒醒吧
  我自己一直在反思这些年里的很多事情,突然发现所有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趋势给决定了,我很多年前写了篇叫《我为什么看空中国股市》,里面我提到我自己为什么离开股市,突然只是因为觉得我这个人能力不如别人,勤奋不如别人,运气不如别人,我凭什么跟人在一个能力充分竞争市场上赚钱?
  我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也就是风口来的时候,例如06年,例如09年,那时候,满大街都会听到谁赚了多少,赚了多少,于是我就能有机会赚钱了,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而可悲的可能是竞争越充分的市场,你会更可悲的发现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赚钱的。
  后来衍生出去看很多问题,发现其实不单是股市,任何行业好像都是差不多,2002年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离开了中国去美国读书,都是名校啊,牛逼的一塌糊涂的名校啊,我们这些垃圾被留在国内,十多年过去了;
  我们这些垃圾在国内啥事情也没干,结婚生子,然后没事只能买房子,一套两套三四套,然后就发现那些国外读了n年的书的同学们可能就比较悲催了,回国可能一套房子也买不起,是我们能力强么,不是的,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中国大发展都格局里,能力其实是不需要的,我们自己也很悲催的发现,回老家去,甚至不如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们;
  他们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就开始闯荡江湖,更早的接触社会,更早的在外贸领域做业务,而你因为可能是大学毕业,选择也比较多,反倒不如他们有更好的积累,尤其在过去十年赚钱最多房地产行业,一般比拼的其实也是胆魄而非能力,我们东阳是建筑之乡,很多人很小就跟着走南闯北做工程,然后在过去十年里,一个个都赚了很多钱,反观我们自诩名校毕业,其实是不如他们的,当然现在趋势也在变化,互联网出现的格局里,房地产衰退之下,这个趋势不同了,盈利逻辑也跟着变化了。
  我前些日子碰到一个ut出来创业的小伙子,当年ut 可能在全国招聘的为数不多的本科生,他打败了无数的人终于挤进了ut,而那些被他打败的人,黯然的走进了阿里的大门,彼时的阿里容纳了一帮乌合之众,很多都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名校几乎没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进了ut的天才,现在要出来创业了,那些没办法只能去阿里的人,一个个身价过亿要给那些牛逼哄哄当年逼的他们无路可走的牛人们投钱去了,能力决定一切么?好像还真不是。
  前些日子,跟黄晓捷师兄谈话,他谈到他2001年在五道口读书的时候逃课去卖空调,希望发家致富,结果卖了一年多,晒得黑黑的回学校,然后说了一句话,叫辛苦不赚钱。跟我所思考的几乎是一致的,这简直就是句真理,这个世界上,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
  你们比辛苦,比的过那些富士康的工人么,比得过农民伯伯么?但是他们比你更赚钱么?所以世界上,如果一个行业要靠比能力来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赚的只能是辛苦钱了。更苦逼的是甚至很多人还赚不了辛苦钱,例如现在一堆苦逼的淘宝电商。
  现在创业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说,创业有时候选择大方向很重要,因为赚大钱和赚小钱说白了,其实都会很辛苦,都很艰难,你路边开一个小店铺要做成赚钱,其实也不见得比做好一个国有企业要容易到哪里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样辛苦,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时候,大格局大趋势就显得非常重要,尽量去做一些趋势性的机会的事情,市场整体向上的机会,只要做的稍微好点,总还是有机会的,而有些行业,你在怎么做,其实都注定了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好。我们做投资的要去投资一个赚的是辛苦钱的时候,那就会发现我们赚取的只能是社会平均回报率,于是我们到最后发现得出的结论其实也还是尽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在大趋势性的格局里,在进行一定程度的铺量投资,能力无法量化,很难确切的预测,而大趋势的视野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
  周鸿祎有篇文章貌似是说,趋势之下无可抵挡,孙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话叫,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在牛逼,你也无法对抗历史的潮流,这就是趋势的力量。但是问题来了,趋势到底是什么呢?
  趋势是什么很难定义,我们其实看趋势这个东西吧,倒是有几个特征挺有意思,第一个特征其实是趋势只有在将起未起的时候,才有意义,太早看到趋势其实毫无意义,你会错过太多的东西。
  也是为什么很多聪明人都赚不到钱的原因,趋势看到了最后就是虚无主义者,因为觉得这个也就这样那个也就那样,都没啥意思,看的太远的人,其实挺适合做先知,当然也很容易成为先烈,看的太早的悲催案例太多了,意义更是不大,哥白尼在中世纪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于是就被火烧死了,太多太多聪明人死在了不在当下生活的故事里去,等好不容易撑到风口来的时候,他已经先没了。
  而如果,趋势都被人看到的时候,其实趋势的意义也就没了,当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时候,真理就会沦落为常识,你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和优势来成为一个布道者了,在现实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前些日子听到一个农民说,政府让我们种葱,我们就种蒜,政府让我们种蒜,我们就种葱。这个就是极为简单的朴素的趋势性发现的案例。当趋势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时候,你其实只能回归到赚辛苦钱的逻辑里去,记住辛苦钱往往不赚钱的真理吧。
  在这个特征里,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提前预判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人们尚未发现,而你却提前发现,也提前动手了,那你或许能有先发性优势。
励志创业文章篇3:弯路也是必经之路
  按照现在流行的词来说,我曾经是一个“学渣”,在国内念建筑学校没有毕业,然后去德国读了5年书最后也没拿到文凭。不过我认为,生活就是不断学习,经历本身才是最大的财富。
  我的商业历练应该是在德国读书时开始的。我课余曾在一家音乐网站打工,那是2000年左右,互联网刚刚兴起,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比较简单,就是通过互联网卖唱片,但做到了年销售额4亿欧元的规模。公司把小城里的一座老火车站买了下来,装修成了办公室,在里面工作的人都很酷很时尚,很多时候我不会想到这是一家卖唱片的公司,而会认为是一家创意公司。这家公司的文化和氛围直到现在还在影响我,所以现在做Watch,我一直告诉我现在的员工,我们不是一家智能手表公司,而是一家贩卖时尚的公司。
  还在德国时我就跟一个同学合伙做进出口贸易,主要是把很多中国便宜的东西出口到德国去卖,当时主要是通过网上渠道,2002年在一次电脑贸易中遇到了骗子,14万欧元货款打过去,结果人找不到了。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等于我在德国勤工俭学的钱全部散了出去,不过从此以后我做生意会多一个心眼。
  那年春节回到国内后,过完年就遇到非典,我也不愿意回德国了,自己就跑到上海继续创业。我在国内的第一个项目借鉴了德国那个互联网唱片公司,就是利用P2P的方式卖音乐。
  我把国外一些好的免费音乐,特别是夜场音乐上传到服务器,然后提供付费下载。网站的名字叫RaveChina,因为有特色,我们完全靠口碑营销做到了全国第一。这个项目基本是零成本起家,但是为我赚了几百万。后来我们的模仿者越来越多,版权的管制也越来越严格,2005年,我就把这个公司关掉了。
  有段时间我对互联网有点厌倦,2006年就索性跟几个朋友去做DM连锁杂志。我的思路是将杂志免费摆放在一些三线城市刚刚兴起的咖啡馆、茶楼和星级宾馆,然后靠广告和软文赚钱。在内容上,一半是通用的内容,一半是本地化的内容。这样看来,渠道固定,内容成本低廉,印刷成本可控,又选择在广告业不发达的经济富裕地区。
  当时我笃定这是个好生意,就一下子在长三角地区铺了10个城市,比如苏州、常州、无锡等,一个城市设立一个办公室,然后开始招兵买马去拉广告。
  这么疯狂的扩张很快带来了恶果,杂志只出了4期,现金流就断了,公司账上亏了将近1000万,我只能迅速止损,把公司关掉了。
  这次创业给我最大的教训是一定要稳扎稳打,不能好大喜功,同时就是要看准趋势,懂得何时坚持、何时放弃。
  所以等到2008年做团购时,我就吸取了教训。这算是个从内部创业开始的项目,当时国外团购的概念已经起来了,内部有个小伙子想去尝试,我就给了他100万元去无锡做团购网站,没想到他只花了30万元就开始盈利了。后来我们就开始谨慎扩张,用2年时间进入了5个城市。这个项目现金流很好,基本每个月的成本有30万元,利润能有40万元。
  那时,团购在国内已经热了起来,所谓“千团大战”已经拉开帷幕,行业巨头拉手、糯米、窝窝等都已经融了上亿元人民币,我一看玩法变了,要么融资迅速做大,要么被巨头收购。后来我们选择了后一种,因为作为一个在三线城市耕耘的团购网站,想获得资本的垂青并不那么容易。2010年年初,我们5个城市的网站打包以300万卖给了一家排名前三的团购网站。
  从团购项目全身而退后,我开始寻找新的项目,作为一个连续的创业者,这时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把握趋势比找到优势更为重要。当时最热的应该是移动互联网,而我从2008年起就开始零零散散地跟着一些老板做天使投资。
  这时我碰到了对我非常重要的一个合伙人,也就是公司现在的CTO。他是做硬件出身的,本来我们只是合作关系,我的技术团队帮他做手机ROM。后来我们越聊越投机,在智能硬件领域准备合作做点事情。
  选择智能手表这个方向有点机缘巧合。当时我们接了荷兰一家公司做手表手机的订单,而苹果正好放出要做iWatch的消息。我和合伙人都敏锐地认识到这个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我们必须抢在苹果前面把产品做出来。
  其间过程自然是非常艰难。第一批样品良品率非常低,当时我们为了一块玻璃耽误了4个月时间。2012年4月的时候,我几乎想放弃了。但这么多年的创业经历让我认识到,轻易放弃等于前功尽弃。8月份,产品终于有了眉目,10月份整个团队停止了所有软件外包业务开始投入到Watch的开发进程。2013年8月,我们终于出了第一款产品。这时智能硬件领域已经非常火热,创业者和大资本都在往里面挤。
  回顾这么多年的创业,我想每段路都是一种领悟,都是成长里不可替代的一段经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励志创业文章三篇弯路也是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