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深耕细作 笃行致远——记纪录片导演赵国鹏
【人物】深耕细作 笃行致远
——记纪录片导演赵国鹏
李 超
赵国鹏,兰州广播电视传播中心艺术总监、首席导演,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纪实类纪录片的拍摄和创作,作品曾多次在省内外获奖,其中,纪录电影《踢球吧,孩子》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
赵国鹏是一个说话行事朴实低调,但内心却有着丰富想法的人。交谈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内心并不似外表那样波澜不惊,俨然充满了对社会和生活的强烈关注。
2017年,他偶然得知一群来自榆中县中连川的孩子要去英国进行足球培训,于是萌生了拍摄的想法。
“纪录片以社会效益为主,但是总有一些人特别喜欢,并且执着于此。”回忆起当年的这次“冲动”行为,赵国鹏流露出些许感慨。
“很励志、很打动人心的纪录片”,这是外界对于《踢球吧,孩子》的评价。
“拍摄期间,我们住在中连川学校的一间大教室里,从大雪纷飞的春天,到暴雨如注的夏天。就像解说词没用一样,拍摄之前所有的想象都在拍摄中崩塌。”赵国鹏,将自己当时内心储存的感动娓娓道来。
风雪中抱着饭盆打饭的孩子、窗台上落满了雪花的红色球鞋、在地里种百合的农民,还有半山腰用松树种出来的巨大的“梦”……每天晚上回看素材,赵国鹏都为这样的画面激动着。
“我在拍摄中并没有很多主观的引导,更多的只是生活流的一种记录。”赵国鹏说,“主人公的人生轨迹是具有多种可能性的,这也正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比如像马校长这个人物,关心着中国足球的发展和前景,这令我非常震撼。”
2019年春天,赵国鹏接到了拍摄纪录片《刘尔炘》的任务,当时他并没有感觉到拍摄的特殊,觉得就是一部普通的历史人物纪录片而已。但事实上,他和剧组都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磨砺。
“前期采访的都是学富五车的教授,以我粗浅的学养与他们交流,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赵国鹏在言语中毫不掩饰,“好在教授们并不在意,对果斋先生(刘尔炘)的敬仰,几乎贯穿在所有人的谈话中。而这种态度,深刻地影响到了我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态度。”
最终,这部作品撷取近代甘肃文化名人刘尔炘在思想、教育、公益三方面的成就,大量吸收学术研究成果,融合剧情电影般的情景再现、真实电影、专家解读、画面加解说等多种纪录片表达手法,营造出历史事件、主人公表达、现实事件三个叙事时空,对刘尔炘的一生进行了全景式回顾。“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八十多年了,但他倾注在五泉山的一腔深意和希望至今长存。”他由衷地说。
从2020年年初到2021年年底,赵国鹏作为导演,和团队一共完成了3部体量较大的纪录片作品。一是抗疫题材的《春归金城》上、下两集,70分钟;二是反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3集纪录片《明月何曾是两乡》;三是讲述青春与奋斗故事的纪录片《新时代的我们》15集,每集30分钟。三部纪录片播出和推广后,收到了良好反响。
“通过这些作品的创作,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重大主题纪录片要想实现艺术创新,要想让主旋律表达深入人心,让普通观众喜闻乐见,最核心的是要把重大主题创作作为艺术自觉。”多年的专注,让赵国鹏在纪录片创作领域收获了深刻的认识:“一定要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提前谋划,让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在重大历史节点进行纪录片创作,是纪录片人必须承担的责任。作为纪录片创作者,应该旗帜鲜明地把重大主题创作作为选题的主要方向。”
“想要拍好一部主旋律纪录片,有宏大的思考是必须的。但是一定要脚踏实地,从最小的切口、最具体的人、最真实的事情出发去做。这个很重要,我们有时候会急于表达,可能反而会产生无所适从、无处下手的感觉。其实,你只要打开镜头,面对每一个人,在任何时间,你的纪录片故事都可以开始。”赵国鹏说。
“优秀的影片必须要学会选择和舍弃。”他认为:“当选择的人物或者故事情节不符合整个故事的运作和完整性时,这就要考验思维敏锐性和生活阅历。我们应该让作品的情节和故事深入人心,满足观影者的内心期待和感受,并从中提炼关乎人生的意义,关注人物的命运和困境,用视听语言去展现他的快乐和忧伤。”
“如何生产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纪录片作品,唯有‘深耕’。”赵国鹏如此认为,并为此努力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