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154420 发表于 2022-9-7 22:33:53

“一不做,二不休”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你明白其中含义吗

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节度使安禄山起兵直逼长安,当时的潼关守将兵马副元帅哥舒翰,在唐玄宗李隆基的严令下,痛哭流涕出关迎战。结果,掉入叛军的埋伏圈,全军覆没。败得那叫个惨啊!当时有一位先锋,步兵统领王思礼乱马军中被一支流箭射中了他胯下宝马。叛军一下子围了上来,眼看王思礼就要死在乱军之中。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年轻的骑兵,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王思礼。王思礼只记住年轻骑兵的相貌,却不知道人家叫什么名字。王思礼没办法,咬咬牙,飞身上马,杀出一条血路,夺路而走,算是捡了一条性命。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039535f97ae40c081174c317f000b0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7922311&x-signature=o5pFsPBLGWnRNnaFDIzFC4q8ptw%3D

三年后,王思礼的官职越做越大,已经升任司空了,而且兼着河东节度使。这个时候,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神州大地满目疮痍。有人向王思礼打小报告,诬陷代州刺史辛云京。王思礼十分震怒,要治辛云京的罪。可把辛云京吓坏了,急得在屋内来回转悠。这时,他手下有一名小军官说:“大人,您甭着急了,我曾经帮助过王司空一个大忙。过去我从来没说过,因为我觉得这个忙,不值得图回报。现在您有难,我可以去替您求情。”“你曾经帮助过王司空大忙?”辛云京满心狐疑地问,“那太好了,那你就去试试吧!”于是就派这个小军官去见王思礼。王思礼见到这个小军官后,激动的说:“恩公啊!这三年我找你,找得好苦啊!我以为你已经死在乱军之中了,你尊姓大名啊!”“我姓张,我叫张光晟。”“好啊!好啊!今天能见到恩公真太好了,我早就想报答你。说吧,你来想做什么?”张光晟就说了,“实不相瞒,这次我是给辛云京求情来了。”王思礼听完,哈哈大笑,“辛云京的事儿啊!行,甭说了,他过去的事情算完了。”一句话,王思礼给抹了。不但如此,王思礼拉着张光晟的手还要与张光晟结成把兄弟,并且给了张光晟很多的良田地皮。又把张光晟提拔成了兵马使,成为了自己的心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bcf557c9ed24950bdbd6df34096bdd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7922311&x-signature=XkV3%2BQRz7%2BMdObWLMkzBNawQXRw%3D

但可惜的是,一年之后,王思礼就病故了。辛云京继任了王思礼的职务,当上了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也知恩图报,就表奏张光晟做了代州刺史。张光晟在这个任上,是战功赫赫。可是宦海沉浮,最后张光晟,被调到京城做了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又过了几年,到了大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国都长安出事儿了。有一支军队哗变了,差点没把大唐皇帝唐德宗,给憋死在皇宫里头。唐德宗最后被人保着逃离了长安,张光晟也是逃离长安的成员之一。可张光晟刚逃到开远门,心里想:不行,今天哗变的不过是一些士卒,说白了一群乌合之众。有个曾经做过京帅的人叫朱泚,还在城中。如果这些叛军拥立朱泚,事情就糟糕了。如果我能劝朱泚一起逃走,弄不巧局面就能给扳回来。想到这里,张光晟就劝逃出的人,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去找朱泚。那些人一听纷纷摇头,“朱泚家在长安城的东南角,咱们现在在开远门,是长安城的西北角。从东南角到西北角斜穿大半的长安城啊!里面兵荒马乱的,太危险了。”张光晟听完大怒,说“你们这一群人,胆子太小了,既然你们不去,我自己去。”于是张光晟单枪匹马满腔忠心的又回去了。找到了朱泚家,正要劝说朱泚一起逃走呢,走不了了,叛军已经把朱泚府团团包围了,朱泚早有反心,见此情景反拉着张光晟说:“干脆咱反了吧!”张光晟暗自叫苦啊,但在那个年代,兵荒马乱,你根本说不清楚。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965a20ef21a43efa66a064a695c215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7922311&x-signature=MMI%2B1Cw2gKhDFrr47ByQuIYQXvk%3D

朱泚野心还挺大,被叛军拥立当了皇帝,国号大秦,改年号为应天,封张光晟为节度使。此时,张光晟百口莫辩,已然上了贼船了,那就走着吧。朱泚当了皇帝之后,亲自领兵进攻唐德宗避难的奉天(陕西乾县)。此时,张光晟违心地以副元帅身份也参加了对奉天的进攻,但唐德宗的大唐朝的援军也逐渐地逼近奉天,朱泚感觉到再不退就被人家包饺子了,于是朱泚带着张光晟等人又退回到了长安。转过年来,朱泚把国号又改成了汉,自称汉元天皇,把张光晟封为了宰相。这个时候,大唐朝的军队已经杀过来了,唐朝将领叫李晟。朱泚此时已经吓坏了,让张光晟带领5000精兵,驻扎在九曲一带抵御唐军。张光晟看出朱泚大势已去,就暗中和唐军将领李晟取得了联系了,说:“我本来是大唐的臣子,不得已投敌,现在愿意临阵起义。”李晟大喜,回信说:“你在长安做内应,我在外面指挥军队打他,咱们里应外合把乱臣贼子给消灭掉。你放心,我一定奏告朝廷减免你叛变投敌罪行。”张光晟收到信特别高兴。但张光晟是个讲义气的人,亲自把朱泚护送出长安后,才率领残部向李晟投降。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f0c9afd0d3e4a7ebfe827296164141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7922311&x-signature=MChi7UYJkOc341HTqMxn7vzN%2BxA%3D

此后,李晟每次举行宴会,都假意邀请张光晟参加,并且奉为上宾。李晟手下将领非常反感,表示不愿与反贼同席。李晟只得借题发挥,将张光晟看管起来,等待朝廷发落。唐德宗早就对张光晟恨得牙痒痒了,命李晟把张光晟就地阵法。李晟宣读完朝廷的命令后,还假意解释说:“我已经向朝廷奏请想要减免你的罪行,但是皇上不同意,我也没办法了。”张光晟到这个时候才明白,自己被利用了。临死前,张光晟说了一句名言:传话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意思就是事情你要么别做,要做你就做到底。这句话后来大家把它精炼了就叫“一不做,二不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5b57075314f54b68b98268236eb93be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7922311&x-signature=9KKqPtR3JD0bzhzAfGl0EaTWh8E%3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不做,二不休”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你明白其中含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