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0kw9ljka0 发表于 2022-8-29 19:11:17

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

最近的股市,仍在磨底阶段,缺乏趋势性的机会。
拿着消费医疗的,继续耐心等待,保持好心态最重要,对于那些三五天热度的概念股炒作,君临是越来越难以提起兴趣了。
由于行情寡淡,索性给自己放了一个假,休息几日。
这两天忽然起了个念头,不如趁着空闲,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一下,写成一本书,分享给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接下来,专栏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
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
下文是这本书的序章。


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


据传智商高达190的牛顿,也曾经在股市里被割过韭菜。
牛顿是什么人物啊?
他是科学界的一代宗师,不光定义了物理学三大定律,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创立了微积分,擅长冶金术。
不仅学术成就牛逼,牛顿老师还会做官,官至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皇家造币局局长,被女王封为爵士,人称牛爵爷。
毫无疑问,牛顿是真的牛,科学界和政坛两道通吃的天才人物。
但这样的牛顿,依然逃不过成为一名鲜嫩的韭菜。
事情是这样的:
77岁的牛顿,人生经验值已经赚足,正处于无敌是多么寂寞的状态。
拔剑四顾,发现股市是唯一未被征服的领域,于是在技痒之下带着7000英镑入市了。
7000英镑是什么概念呢?
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大概500英镑,7000英镑也就是相当于他14倍的年薪,或许已是半生的积蓄。
他的买入标的是南海公司,著名的国企龙头。
他看到的研报上是这么说的,英国南海股份公司(south sea company),1711年成立,主营业务是开发南美洲的金银矿藏以及太平洋贸易。
南海公司是国企,英国政府授予了南海公司对南美洲和太平洋群岛地区的贸易垄断权。
南美洲拥有天文数字般的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贸易垄断权同样能带来巨额的利润,很有可能成为下一只东印度公司!
120年前(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英女王颁发的印度贸易垄断权,在随后的120年时间里,东印度公司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垄断印度洋的贸易,获得了惊人的财富!
不过,现在的东印度公司股价已经太贵了,渗透率已经见顶,缺乏继续上涨的空间。
南海公司则不同,它拥有和东印度公司类似的南美洲和太平洋贸易垄断权,这些地方目前还处于初始开发状态,业绩释放空间巨大,完全有机会成为下一只东印度公司!
牛顿认真研究了一番,对其逻辑表示赞同。
于是1月份入市,当时股价为128英镑,没想到过程非常顺利,短短2个月后,股价飙升至270英镑。
牛顿敏感地意识到,股票的短期涨幅已经过大,严重高估了,于是二话不说,果断清仓。
这一笔投资,两个月就让牛顿获得了翻倍的收益,以后请叫我“股神”!
牛顿美滋滋的,晚上请朋友大搓了一顿,但是没过多久,他就有些后悔了……
因为那顿晚餐之后,他的朋友们都去跟风买入了南海公司的股票,那只大牛股从3月份的300英镑左右,又一路涨到了4月份的500英镑。
牛顿用小学数学算了一下,如果继续多持有1个月,那么他的收益将从2倍变成接近4倍,7000英镑变成27000英镑。
我不吃不喝也得50多年才能赚到这笔资产啊……
牛顿有点懵。
这时候还能不能再买呢,会不会是一个巨坑?
他再次复盘,深入研究。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当时的大不列颠国运昌隆、蒸蒸日上。
三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刚打完没多久,英国面对的几个欧洲强国全面衰落。
法国,一场战争让其元气大伤,法国海军几乎全灭,陆军同样残破,虽然还号称是欧洲第一强国,但早已外强中干。
荷兰,17世纪的海洋霸主,经此一役被严重削弱,海军甚至因经费不足而闹出笑话,当年的“海上马车夫”已无法再用“实力的地位”去说话。
西班牙,老牌殖民帝国,更是在战争中分崩离析,丧失了本土以外的所有欧洲领土,殖民地也趁机纷纷闹独立。
相比起来,英国的形势前所未有的好。
不仅获得了大西洋黑奴贸易的垄断权,印度洋成为了英国的内海,甚至美洲新大陆的土地也在扩张中。
法国放弃了对加拿大哈德逊湾殖民地和纽芬兰渔场的主权要求,割让给了英国。
这种情况下,拥有南美洲和太平洋矿产开发和贸易垄断权的南海公司,举着望远镜都看不到竞争对手啊!
虽然公司的当下业绩确实有点拿不出手,但买股票买的就是未来啊!
拥有特许经营权,垄断生意,又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南美洲大陆,1711年成立,如今才成立了9年,怎么看都是个能开发上百年的好赛道啊!
如今才涨了4个月,哪里会这么快结束呢?
我果然是研究不够深,理解不到位,玩短线都是傻B,要想赚大钱,还是得长期持有。
心思已定,牛顿在5月再次入市,当时股价600英镑,按他的计划,到年底如果能涨到1200英镑,再清仓也不晚。
股价如期上涨,6月涨到了900英镑,7月突破了1000英镑。
但没想到,这便是尽头了。
9月之后,南海公司的股价转向下跌,刚开始的时候,牛顿认为只是阶段调整,因此继续耐心持有。
他分析了一下,市场局势是这样的:
当时正是大牛市的行情,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在涨,鸡犬升天。
一些投机商人也纷纷成立股份制的壳公司,上市发行股票,每家都画个大饼,宣称自己拥有某个海外新兴市场的特许经营权!
对于这些骗子公司,牛顿当然是嗤之以鼻的,坚决不碰。
6月9日,鉴于股市的混乱和狂热,英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法令,即被民间称为“泡沫法”的《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
该法宣布:在没有议会法案或国王特许状许可的前提下,禁止以公司名义发行可转让股票,或转让任何种类的股份。
7月底,有86个公司被列为“泡沫公司”,这86个公司吹起的泡沫立刻破裂。
这个法案的目的是为了遏止投机之风,背后是由投资了南海公司的许多议员提出的,目的是确保南海公司的垄断地位和自己的利益不被稀释。
牛顿也认可这个逻辑,他微笑着跟朋友说,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但他没料到,事情并没有按照他的逻辑去运行。
随着大量的壳公司被取缔,散户们首先开始抛售垃圾股,然后,随着整个市场情绪的冷清,整体估值开始下降。
南海公司的股价,同样一泻千里,8月份跌至900英镑,9月份上旬跌至500英镑,到9月28日竟然跌到了190英镑!
开始的时候,南海公司为了稳定股价,还不时发布公告,宣称自己在墨西哥和秘鲁海岸又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金矿,现在的估值处于低估状态。
但无奈,股价还是一去不回头。
牛顿开始只以为是短线调整,后来越跌越多,就有点慌了,但希望反弹一些再卖,结果越跌越猛,只能无奈躺平。
到这年的年底,南海公司的股价已经回到了124英镑,几乎接近发行价的100英镑。
这次炒股经历,让牛顿的资产最高曾涨到24500英镑左右,但他没有及时收手,最终只剩下3000多英镑。
半生积蓄,折损过半,财富自由的美梦也烟消云散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6a103f7287a49278c2ae0d703511eb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7134641&x-signature=R%2BBZ9xrRuiykk5bxrWgRnsjhnpU%3D

事后,牛顿写下了那句名言:“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轨道,却算不清人性的复杂。”
而这次的英国南海泡沫事件,也跟法国的密西西比股市泡沫、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并称为早期金融史上最著名的三大泡沫事件。
很多媒体文章在讲述牛顿的故事时,喜欢用阴谋论的角度,认为南海公司只是一家骗子公司,才使得牛顿被割了韭菜。
理由是,英国政府当时因为战争欠下了巨额债务,推出了一个“债转股”的计划,国债持有者可以将债券转换为股票,南海公司赋予的特许经营权,就是为了炒高股价,给政府的债务解套。
事实上还真不是,牛顿没有那么白痴。
第一,南海公司的特许经营权是有货真价实的政府信用背书的,否则也无法起到债转股的作用。
类似的债转股计划,在今天的世界上也很常见,是不良债务化解的常规操作。
大家是认可这种逻辑的,因此不仅是牛顿,许多英国富豪、国会议员也纷纷掏钱进去炒一笔。
据说,当年先后有542位议员、250位贵族卷入了南海股票事件,连英国国王也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南海公司股票。
第二,南海公司也不是一点业绩都没有。
1720年底,南海公司的全部股票本金被重新计算了一遍,发现其股票资产总额高达3780万英镑,利润大约1330万英镑,还是相当不错的。
后来这部分利润中的800万英镑被作为股票红利分派下去,算是平息了一点愤怒的投资者情绪。
那么,具有价值的南海公司又为什么会让牛顿损失惨重呢?
关键原因有两个:
第一,当时的欧洲,正处于政府货币大放水阶段。
发生在同一年的法国密西西比事件,跟英国南海泡沫事件是紧密相连的。
当时的法国财政部长约翰·劳为了拯救法国的财政困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货币计划。
当时的法国,由于战败导致国库亏空、市场萧条、通货紧缩如影随形。
法国国内流通的还是金银一类的金属货币,这导致了财政的束手束脚,和债台高筑。
但约翰·劳认为,货币的核心在于信任,如果政府可以构建出人们对纸币的信任,那么纸币可以拥有和金银硬币一样的价值。
一旦纸币取代了金银在市场上广泛流通,必将大大改善法国的财政状况,犹如魔法般让法国经济获得新生。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欧洲纸币发行计划,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等著作中高度评价了约翰·劳的创新思想。
他的计划同样得到了法国国王和摄政王的认可,让他可以放手去大干一场。
最开始,约翰·劳推动建立了大量的国营海外贸易公司。
比如垄断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经营权的密西西比公司,垄断非洲贸易塞内加尔公司,还有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等等。
接着,债转股计划被推出,国债可以转换为这些公司的股票。
瞧瞧,跟英国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
下一步,他开始增发股票,在增发股票的同时,大量上市发行纸钞。
他相信,由于海量纸钞货币的出现,必定会导致通货膨胀,老百姓的钱如果存起来,就会导致不断贬值。
因此,为了保值升值的需要,人们只能将钱拿去投资,当这些钱涌入股市,推高了股价,最终可以让国债问题消解于无形。
约翰·劳的计划成功了一半,海量的货币发行确实推动了牛市泡沫,但也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在那年的6月导致了法国经济的大崩盘。
当时的欧洲金融市场已经存在联动效应,过量的法国资金也会溢出,涌入到英国去投资,这就无意中推动了英国的牛市泡沫。
法国的密西西比行情从1719年5月开始,连续上升了13个月,涨幅超过了20倍,到1720年的5月开始崩盘,又连续下跌了13个月,跌幅高达95%。
无论是行情的起步期,还是崩盘时间,都只是比英国南海公司行情早了那么两三个月,可见传导效应很明显。
可以说,这是一只法国的蝴蝶扇动了翅膀,从而引发英国海啸的故事。
因此,当时的英国股市,不仅垃圾股存在泡沫,价值股龙头南海公司也是泡沫严重的。
是泡沫就一定会破裂。
第二,南海公司的业绩表现,从后视镜来看,严重不达预期。
作为价值股龙头,南海公司的股价虽然在短时间内跌回去了,但是如果业绩能持续上涨的话,最终也是能够再创新高的。
那些在股市崩盘中暂时失去的,迟早会回来。
但没有如果。
牛顿当时的投资逻辑很美好,但南海公司并没有成为下一个东印度公司。
这是因为,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西班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甚至在新国王的治理下逐渐恢复了元气。
在整个18世纪,西班牙依然牢牢掌控着它的南美洲殖民地,这毫无疑问是超出了市场的逻辑。
这就让南海公司,空有一副好牌照,却只能对着南美望洋兴叹。
由于业绩实在太差,于是在1750年以后停止了南美洲的贸易开发,逐渐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
历史上,名人炒股的故事非常多。
比如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是一枚超级大韭菜。
没错,就是当年带领英国打败纳粹德国的政坛伟人,也曾在股市里吃了大亏。
1929年,刚卸任财政部长的丘吉尔去美国访友,趁着牛市行情买了10万美元的股票。
当年9月份,丘吉尔还写了封信,向自己的老婆汇报:老婆,我炒股赚钱了!
那封信的行文,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
“亲爱的,现在我得告诉你,最近我在财务上交了出奇的好运。哈里·麦高恩爵士曾诚恳地问我,他是否可以在事先没有征得我同意的情况下替我买些股票……他把投资额度放大了十倍。于是,我们在几周时间内发了一笔小财。对我来说这真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情。”
可惜,一个月后,美股就迎来了大崩盘,估计那10万美元也不会剩下多少了。
当然,名人炒股,也不全是韭菜,成功者也很多。
比如马克思,就曾在写《资本论》时小赌怡情,一个月内600英镑进,1000英镑出,赚了400英镑后果断离场。
比如爱因斯坦,也曾是资深股民,20年时间长线持有一只叫“五月百货商店”的股票,最后几千美元的股票涨到了25万美元。
还有经济学家凯恩斯,这位被誉为“宏观经济学之父”的伟大人物,在股市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以上所有人。
凯恩斯年纪轻轻就誉满天下,由于图书版税和演讲活动带来的大量收入,到36岁时,他的资产已经高达1.6万英镑。
凯恩斯1883年出生,36岁时是1919年,当时的1英镑=今天的311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当时的凯恩斯资产大约相当于今天的500万人民币。
而到62岁他逝世时,资产已飙升到41万英镑,当时是1945年,1英镑=4美元,当时的1美元=现在的15.66美元,放到今天约等于1.7亿人民币。
妥妥的亿万富豪。
在凯恩斯的职业生涯里,担任过剑桥大学讲师,英国财政部职员,《经济学》杂志主编,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裁,还有不菲的书籍版税和演讲收入。
但要积累亿元级别的财富,还是很难的。
这里面,大部分的收入还是来自股票投资。
凯恩斯有过非常传奇的投资经历,三败三起,直至获得长期稳定的高收益率。
第一败,1920年,他成立了一个小私募,从朋友和家人手里募资,前几个月,曾经赚到过8万美元,但随后他决定做空外汇,结果全部资本清零。
第二败,1922年,他在失败的地方爬起来,建立起一只12万美元的小私募,这笔钱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00万美元。
这次他不碰外汇了,决定涉足大宗商品的投机:锡、棉花和小麦。
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损失了80%的资金。
屡次的挫败没有击倒凯恩斯,他在寻找新的机会,没多久他就等到了。
第三败,1924年,凯恩斯成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财务主管,负责管理学院的捐赠基金。
当时,机构投资者主要投资房地产和债券。人们认为股票风险太大了,大多数投资经理都回避股票。
当凯恩斯接手基金的管理权之后,他很快就将房地产逐步卖出了,将资产都转移到股市上。
他认为经济正在进入繁荣周期,大牛市、高流动性的资产、多种多样的机会将让他一雪前耻,功成名就。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
由于市场上的机会太多,他频繁的进行短线交易,但高换手率并没有带来高回报,实际上他的早期回报率甚至低于市场平均线。
这让他备受折磨。
随后,他开始降低换手率,进行更偏中长线的投资。
1928年,他以1.1英镑的价格买入1万股汽车股票,当时正处于汽车革命的时代,汽车公司们通过引入流水生产线,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让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293a140ae4946c893109f16918d8b1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7134641&x-signature=so7uYd0aJiYFDCID%2B3S0iETjG8s%3D

他认为这是个好赛道,还有那么多的家庭没有车,汽车行业将会有十几年的繁荣机会。
但他再次失败了。
1.1英镑的汽车股,在1929年金融风暴之后,跌到了最低5先令,1英镑=20先令,这笔投资再次让他损失了77%。
1930年,该基金亏损了32%,1931年又继续亏损了24%。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那么历史上不过是多了一个知名韭菜而已。
但凯恩斯跟牛顿、丘吉尔的不同在于,他拥有深厚的经济学功底,以及长期阅读和思考积累的知识体系。
第三次失败之后,凯恩斯开始深入反思,重新梳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交易观。
他的投资视角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从一个中短线投机者转变为一个更长线的投资者,放弃与市场的博弈,放弃对热门赛道的追逐。
他开始研究公司,更深入的挖掘企业内在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走到无人关注的市场角落,挖掘那些被市场抛弃,大部分人都认为前景有限,价格也很便宜的股票。
牢牢的抓住它们。
即使短期内市场情绪极为糟糕,从1936年到1938年,凯恩斯一度损失了三分之二的财富,他所管理的投资组合回报同样非常糟糕。
看起来,跟以前没有什么不同。
但他坦然面对这些短期的股价暴跌,他知道,他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凯恩斯。
在他去世以后,剑桥大学教授埃尔罗伊·迪姆森(Elroy Dimson)研究了凯恩斯的基金投资记录后得出结论:
1)在1922年至1946年期间,这个投资组合的平均年回报率为16%,而市场指数的年回报率为10.4%。
2)不过,凯恩斯的投资方法在前半段与后半段发生了巨大的不同,早期的频繁交易回报率很平庸。
从1928年到1931年,国王学院的资产缩水了近50%,相比之下,英国股市只下跌了30%。
3)这个超额收益完全是依靠后半段拉起来的。
即使在后半段也存在短期的巨大波动,有过几年的负收益,但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回报率堪称惊人。
从1932年到1945年,凯恩斯的基金增长了869%,相比之下,英国市场同期仅增长了23% !
从短期投机到长期投资的转变,使一切都不同了。
凯恩斯获得了新生。
与此同时,大西洋的另一边,股圣格雷厄姆也在反思自己1929年的惨败,数年之后,这些思考变成了《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两本杰作。
数十年之后,这些思考和养分滋养了更多投资大师们的崛起,股神巴菲特、股仙费雪、股佛邓普顿、股魔彼得林奇,在美股市场上各擅胜场,不断刷新着长期回报率的世界纪录。
而在股市的江湖里,掀起惊涛骇浪的又何止是那区区几位大师!
风险投资派的红杉资本、PE股权派的黑石、指数投资派的约翰伯格、宏观量化派的达里奥……好不热闹!
更有巴西的过江龙3G资本,腾讯背后的南非扫地僧,香港的李超人,硅谷的科技狂人陈福阳,奢侈品集邮大师LVMH家族,金融之王摩根抄底美国,各路豪杰,纵横四海。
这是一本刷新你的投资世界观、价值观和交易观的书籍,里面包罗万有,从宇宙和文明,到国运和产业,到大师和策略,皆有涉猎。
内容保证有趣,希望你喜欢。

ch89 发表于 2022-8-29 19:12:11

加油,这书的序写的不错,努力写,写完,书名告诉我,我买一本,我也是股市里的一个小韭菜。

urdz443osbhz4h 发表于 2022-8-29 19:12:35

没想到牛爵爷也有当韭菜的时候啊[捂脸]

upz6yuky1iimfk 发表于 2022-8-29 19:13:21

期待尽早面市,泽润我辈[祈祷]

upp97rys747kp0 发表于 2022-8-29 19:13:39

视野开阔,有好货

uhwuq4uwycczgc 发表于 2022-8-29 19:14:21

感谢分享这么好的投资故事!

uvcufbcdtucbnc 发表于 2022-8-29 19:15:13

最近行情相当好

uhwhukg4pzr8rk 发表于 2022-8-29 19:15:59

股市有风险,割你没商量

uldmqarfe22ew0 发表于 2022-8-29 19:16:50

如果无序的自由市场一直存在,资本从来不苟言笑,大概率一击致命。

uwsoe5ieleeoul 发表于 2022-8-29 19:17:11

弱弱的问一下,你说的头头是道,你是巴菲特第二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历史上的知名韭菜和牛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