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川历史名人遇上“处暑”:岁落众芳歇 时当大火流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北京时间8月23日11时16分,将迎来处暑节气,标志着炎热暑天行将结束,逐渐进入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
经历此前的小暑、大暑节气,古人用山林寻幽、亲水纳凉、凿冰用冰等方式消暑。而随着处暑节气的来临,在杜甫、李白、苏轼等四川历史名人的诗词中,则多了些许时间流逝,秋日萧索的意味。李白就在《太原早秋》中写下“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感岁华之摇落,表达内心的思归之情。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FJmBiIG61infk~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911876&x-signature=aBy7md8aiRb3WMRNhVa5sbxEtrw%3D
杜甫
炎暑消退
羁旅他乡的李白开始思归
公元735年初夏,四川历史名人、“诗仙”李白应朋友元演之邀,来到太原,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命途辗转,蹉跎数月终未能得。时已至秋,李白感岁华之摇落,遂有归欤之叹音。到了秋季便写下《太原早秋》这首怀乡之作。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FJmBjC7K9fR3I~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911876&x-signature=pQlxHkkv3Tq1jkg5uhGzAyy01cg%3D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随着岁月的流逝,美丽的花儿都凋谢了。在大火星向西移动的时候,也就是炎暑消退的时候。诗中提到的“大火”是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于每年夏历五月黄昏出现在正南方最高处,六七月开始下行,故曰:“七月流火”。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
当天气转凉,木叶飘零,就会感觉到时间的转向。众芳摇落,大火西流,于李白内心有了触动。“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秋寒让人开始思归。“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虽身在他乡,做的梦也在边城月中萦绕,当他梦醒之后,其对故乡及其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掩盖不住。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难掩流放获释的喜悦之情
雁南飞,月寂寥。时间的车轮又轰隆隆地向前滚动了二十多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写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中写下,“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看见大雁南飞引走诗人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乾元二年(759)春,关中地区遭遇大规模旱情,朝廷颁布了一条特赦令: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获赦的李白,立即欢喜而归。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同年七月末,李白来到了岳阳。岳州的风景美好,他需要放松情绪,便拉着夏十二一同游玩,并登上岳阳楼,写下脍炙人口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此诗描写诗人登岳阳楼极目远眺天岳山之南所见到的景象,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也从诗词中流露出来。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抒发内心的郁郁不得志
四川历史名人、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词作《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中,记录了他在处暑时节的见闻。“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FJmBjt6VSF1b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911876&x-signature=Oq4S0wihL7bewIyP9Ien5vpB5GA%3D
苏轼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已经三年,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从词中写翠竹丛生、鸣蝉四起、红蕖照水、雨后天凉等来分析,可以看出该词是写于夏末秋初之际。
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在“殷勤”两字中,还隐藏着词人的无限感慨。“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全词中,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