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次地解读一下《韩信之死》,有些人没读懂,有些人读不懂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70d5f244558433f9eeb9503c768d4a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7HwznmdLjXUvjU0bvLnlMhySKBo%3D韩信这个人算得上是一个网红级别的历史人物,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能力让他享有“兵仙”的美誉,其战胜同时代所有对手的军事壮举让他千古以来备受推崇。更难能可贵的是,韩信是起于微末再纵横天下的,身上的传奇性尤其浓厚。
但是,“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如此英雄了得的韩信最后却死于好友之计、妇人之手,也使得人们对于韩信的命运扼腕叹息、悲愤不已。
韩信在被刘邦囚禁在长安时,曾经十分痛心地说过:“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埋怨刘邦卸磨杀驴的意味十分明显。那么,韩信之死究竟是不是简单地因为他功高震主,导致刘邦要过河拆桥呢?
很多人都对“韩信之死”发表过分析和总结、感慨和议论,譬如功高震主之说、情商低下之说、性格狂傲之说……这些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但也有点浮于表面。
要真正读懂韩信之死,必须要鞭辟入里地去剖析人性之中的各种诱因,并结合生活和职场各种潜在逻辑去客观分析,并借鉴到我们自身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才算是略得其要。
韩信的死亡之路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7a2219aad7c4fff9df1e405261aa5e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y%2FCqFTbTCOX2jj0rGq2xl%2F1e8qE%3D
韩信这样的人,可以说在任何一个封建朝代都是很难得到善终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性格和思想早已决定了,韩信的性格和思想都有很大的问题。
韩信是一个有才的人。有才,对于每一个职场人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容易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更容易招致他人的猜忌和陷害。
才华就好比一把绝世宝刀,持刀之人需要有一身绝佳的武功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否则反而容易误伤自己。这一套绝佳的武功就包括我们常说的懂进退、知敬畏,善于取舍、智慧抉择等。
但韩信显然只是一个学霸,而不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并没有把自己修炼到人性通透的程度,而仅仅是局限于自身的性格和思想、见识和判断力,一路飞奔,最后于“高处不胜寒”时,轰然倒塌。
纵观韩信短短的32年人生,从登上历史舞台到苍凉落幕,其实很多行为表现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先来循序渐进地了解一下韩信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为什么会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必死之路?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73ab65866cc41deb845ef21b235b52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B%2BqqG45O179Hfbkl5z%2Fp%2BS5qMY8%3D
韩信是以一个落魄游士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登台的优势相当不优美,最初的日子也是相当不顺利。时常到处混吃混喝,也经常会受到地痞流氓的羞辱欺负。
曾经有一个南昌亭长对韩信心生惜才之心,于是经常请韩信到他家去吃饭,也算是周济一下韩信吧。但是,久而久之,韩信居然习以为常了,每天到点就到这个小亭长家中去蹭饭。
这种行为就是属于典型的“顺着杆子往上爬”。人家好心好意接济你一下,可你自己心里得有点数才行呀。人家一个小小的亭长,也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哪能一直被你这么白吃白喝下去?不让帮助自己的人为难,这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韩信这个人有时候其实是没有太多底线意识的。
后来,亭长的老婆实在忍受不了了,有一次故意在韩信过来赶饭之前就把饭吃了,韩信才羞愧难当地离开了这个亭长家里。
韩信蹭漂母的饭吃也比较类似,人家不忍心见他饿死而把自己的饭让给他吃,但是他似乎也吃上瘾了。后来,漂母说自己不会再来了,跟他道别的时候,韩信不好意思的情况下才对漂母说了些“苟富贵,勿相忘”之类的话。
另外,韩信还经历了著名的“胯下之辱”。
种种细节都充分表明,韩信在早期的生活中是过得相当不如意的。有些朋友会说,谁不会经历一些生活的苟且,韩信早期过得不如意又能说明什么呢?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49a038ef41d478e8a65f97de08e88a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OXmU7kC41F9IxjTTeYyT7%2Fsy198%3D
在这里,我需要慎重其事地和朋友们说一声,我们看待人性及事物的时候,千万不要“唯成分论”,但也一定不能“无成分论”。一个人如果长期在底层生活之中挣扎,对于他的性格养成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的。韩信因为早期生活的困顿,其内心之中的功利心其实是很强的。
后来,韩信听说项梁、项羽叔侄兴兵反秦,便欣然前往。项梁、项羽叔侄正处于招兵买马、招贤纳士的时期,于是,便很高兴地接纳了他,并封他为“执戟郎中”。“执戟郎中”这个职位并不高,但是却很重要,算得上是主将的“身边人”了。
按照正常的职业逻辑,一个初入职场的小白能一开始就成为老板身边的核心部门中的一员,应该是幸莫大焉了吧!但是韩信却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自己志在千里,要智慧千军万马,怎么能干“执戟郎中”这种小参谋兼小保安的工作呢?
求而不得的韩信决定跳槽,于是偷偷从项羽的军营中逃脱,前往汉中投奔了被项羽压得快抬不起头来的刘邦。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15c7c861f535432bb704eaadc2ce8ee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vY4%2FSBqdB2uMPWDLYwRPWxs%2FhBk%3D
但是,在刘邦手下他一开始也并没有受到重用,被安排去守仓库了,也就是进入了后勤序列。
后来还因为犯了事要被砍头,临死之前大叫几声:“沛公你难道不想得天下了?要想得天下为何还要杀我这样的人才?”,因而引起了监斩官夏侯婴的注意,在他的强力推荐下,刘邦不光免除了韩信的死罪,还给他升了职,成了一个管后勤的官员。
刘邦集团中总管后勤的是萧何。萧何在咸阳得到秦朝那一套国家操作系统之后,成了真正神功大成的高手。所以,他对于同样继承了秦人军事思想的韩信总感觉格外的与众不同,渐渐确认了这是一个当世奇才。
又没过多久,韩信老毛病又犯了,觉得自己太委屈了,便又撂挑子不干了,再次当了逃兵。
刘邦倒没觉得什么,但是深知韩信能力水平的萧何却急了,这样一个难得一遇的人才若是就此错过,损失不可估量。于是,都没来得及向刘邦汇报,便急急忙忙地追上韩信,好说歹说总算把韩信给劝回来了。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6c48c3a89e346dcb7d05ca99b04979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W6uDib3Frv%2FcdWnpEjQ6BBXuo5A%3D
回来之后,萧何为了稳住韩信,便替韩信向刘邦要官。
刘邦虽然不知道韩信到底有多厉害,但是他知道自己这个老乡兼好兄弟萧何的面子是必须要给的,这个人不光办事牢靠,而且从不徇私舞弊,拉帮结派,于是便封了韩信一个将军职位。
孰料到,一向性情温和的萧何却不依不饶了,说韩信这种人才要封就得封大将军,一般的将军职位是留不住他的。
刘邦犹豫了一阵,还是因为信任萧何,最终答应让从未领兵过的韩信成为了汉军的大将军。
韩信拜将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广为流传,很多人以此来例证项羽不能唯才是举,刘邦才有识人之明。实话实说,这种说法有点责全求备了。古往今来,像刘邦这样用韩信的案例并不多,也不符合职场的基本逻辑。
谁愿意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一步登天地成为统帅三军的大将军?这不是开玩笑吗?刘邦当时之所以愿意作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确实一直缺一个合适的军事统帅;二是他相信萧何的眼光,希望借此来笼络萧何的心;三是刘邦当时的处境比较失落,多少有点死马当活马医的味道。
而项羽自己就是一个军事天才,有韩信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没有韩信,人家照样干得风生水起。
如此一对比,大家就知道在韩信身上其实并不能体现项羽和刘邦之间什么会不会用人的差距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df13206ae504257bded8b77da3fa67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fL8hJO7cTd8eNfaydiegrRtRXw0%3D
韩信就任大将军之位后,开始了他的上任三把火:立威、征兵、军改(这一部分基本参考了秦朝的军功制)。然后说服刘邦火速进军关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响了韩信军事生涯的第一炮,背景却是那个秦末活得最憋屈的名将章邯。
此后,韩信便一发不可收拾了,短短几年之内,便摧枯拉朽地为刘邦打下半壁江山。偷渡黄河灭了魏;趁热打铁灭了代;背水一战灭了赵;出其不意灭了齐;兵锋所指降了燕;十面埋伏灭了楚。
汉朝开国之后,韩信先是被刘邦从齐王改封成了楚王。没过多久,就被人家举报造反,刘邦以巡游云梦泽的名义召见韩信,并把他软禁在身边。当时他的好友钟离眜劝他造反,但他却天真地拿着钟离眜的人头去表忠心了。
被软禁在京城之后,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但却依然行事高调。说自己带兵是多多益善但刘邦只能带十万兵,说樊哙没有资格与自己为伍。
最后,韩信串通陈豨阴谋造反,被政治嗅觉十分灵敏的吕雉提前发现,联合萧何用计把他召入长乐宫,被宫女用竹子捅死了。
韩信之死的深层逻辑
https://p9-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e947fd01b9146a595fcf18c98ffdf1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cMw%2Brj3yZ7Own4pISe6LXHxeatA%3D
韩信在被刘邦软禁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千古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导致很多人认为韩信之死就是简单的功高震主。但其实韩信之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既有韩信自身的性格和秉性的问题,也有刘邦、吕雉这样的上位者卸磨杀驴的安全考虑。
所以我们既需要全面地理解韩信性格和命运的悲剧的内因,也需要结合当时的形势,站在刘邦的角度去思考韩信之死的外因。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就先来看看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韩信的身世,历史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信息,但是从他“不事生产”、“佩戴刀剑”、“满腹经纶”等特征来推断,他大抵是一个落魄贵族或者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也就是战国末期的“游士”。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韩信是一个生活困顿的知识分子。
认识到了韩信的出身问题,剩下的就相对来说就好进一步进行剖析了,像韩信这样一个落魄贵族或者一个游士,这种阶级出身会在他们身上留下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3dbc6bbebac4566ace89cc4f16da2f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e%2B1i40VmrH5xsLHw4Rb%2BPSqcPx0%3D
1、清高。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以理解,因为文人的清高与优越感简直就是与生俱来的。即便在我们当下,依然有很多读书人在生活之中高不成低不就,即便没工作、没存款、没家庭,但是永远是一副“曲项向天歌”的样子,他们融不进世俗,也接受不了世俗,独自自我“高贵”地活着。谈理想的时候他们眉飞色舞,谈现实的时候他们一脸不屑。他们开口闭口都是国家大事、经济发展、行业趋势等大话题。韩信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可以到处蹭饭、可以受胯下之辱,但是他不能忍受大材小用,不能忍受怀才不遇。他不断地撂挑子当逃兵,开口就要当大官,是他发自内心的自信和清高所决定的。
2、固执。还是以当下的文化人来作类比,但凡觉得自己有两把刷子的文化人都是有几分固执的。这种固执同样要一分为二来看,发挥得好,就是活得特别有自己的想法;发挥得不好,就显得这个人特别的死板、容易钻牛角尖。韩信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人了,他非大官不当,把固执也算发挥到了极致,但是机遇还是最终成全了他的一生功绩。但是,固执的人永远会受到反噬,韩信也不例外。因为固执的人永远只会做自己认定的事情,别人眼中的对错其实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f7d0821a82e4a8ab3bc48187709a38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DZ1liKvUongag5twmqllODp9VpM%3D
3、精明。精明说得难听一点也就是势利。“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士在很大程度就是穷其一生想要把自己卖个好价钱。所谓的理想和情怀、信仰和忠诚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给利益锦上添花的。韩信作为那个时代的士,身上也有这种特性,项羽能给他理想的平台和位置,他便会帮项羽;刘邦给不了他想要的空间和权力,他照样会撒腿就跑。世界上最精明的人永远是读书人和生意人,他们特别会算账!但是,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一个人算计得过头了,到时候难免竹篮打水一场空,韩信就是如此。韩信属于那种“看菜下饭”的典型,结果把自己给坑死了。
4、感恩。凡事皆有两面性,感恩本是一个好的品质,但是过于教条主义去追求感恩,却通常会害了自己。韩信也是一个很感恩的人,“一饭千金”的典故千古流传,就足以说明一切。在韩信的理念中,谁给他多少钱,他便帮谁干多少事,而且是不打折扣地把事办好,并且对聘请他的老板心怀感激,恨不得拿出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真诚来感激对方。过于执着的感恩其实就是一种愚忠。刘邦三番五次地夺他兵权,他觉得理所当然,然后无怨无悔地另起炉灶;在齐国,项羽派人游说他三分天下,他也是因为感恩而义无反顾地选择站队于刘邦。这些行为看起来很呆萌,其实都是后患无穷的。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韩信其实就是一个有真才实学又有性格局限性的“知识分子”,他的命运在两千多年后的我们身上依然会不断地倒影出来。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去认真思考的地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fa8e4821c3b49adbb077690cb3e403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CHCPGiAvLXS6TEqvtDJ3YbQ3lN0%3D
基于韩信这种性格和特质,他在职场之中的生存空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韩信之死其实早有预兆,只是韩信当时并没有察觉而已。比如以下几件事就充分说明刘邦迟早会对他动手的。
1、刘邦在彭城之战失败之后,就孤身一人赶赴赵国韩信的兵营,趁着韩信还在睡觉的功夫就把韩信的兵权给夺了。说明韩信身边早就有了卧底,刘邦根本就不相信韩信。
2、韩信在郦食其已经劝降齐国的情况下,采用蒯通的建议,揣着个明白装糊涂,出其不意掩其不备地攻占了齐国,也害死了郦食其。这种严重违反了公司的劳动纪律和游戏规则的行为向来是职场大忌,况且韩信还坑死了一个重量级的同事郦食其,刘邦心里没点膈应几乎是不可能的。
3、韩信在占领齐国之后,又胁迫过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这种威胁老板的行为不管你的理由多么充分,都是在给自己挖坑,除非你捞了这一笔就不干了,否则老板一定会找机会和你算账的。
4、合围项羽之前,韩信再一次给刘邦上眼药。刘邦要求韩信和彭越一起合围项羽时,这俩人光动嘴不动腿,口头答应了,就是不动身。还是张良明白他们在想什么,要刘邦许诺多封土地给他们,他们才带兵出发。
5、垓下之战,针尖对麦芒,韩信险胜项羽,但是,战场的硝烟还没散尽,刘邦又故技重施,在第一时间又剥夺了韩信的兵权。再一次说明韩信在刘邦心中的就是另一个项羽的存在,刘邦一直提防着他。
从这些细节,大家是否可以看出,韩信对职场的认知和修养其实还是相当欠缺的?不谋身,何以谋国?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0ce402c280d74130acadbc4d53b2192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gDMT3mZoOJfKStpKT4%2F3aLAG%2Bi8%3D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韩信之所以一步一步走进了职场的死胡同,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其短暂的职业生涯来看,他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商榷和反思的。
1、就职选择。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完美的职业生涯,但是很多事情并一定能得偿所愿。当环境不能满足我们内心的要求时,一定要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千万不要像韩信那样恃才傲物。寸功未立,一上来就是要当位高权重的将军,谁敢答应你?毕竟公司不是给你家开的呀!所以项羽和刘邦都不约而同地拒绝了他,这是无可厚非的。
韩信这种“狮子大开口”的就职选择其实暴露的是其性格上的缺点,一方面是自鸣得意的高傲、一方面是急于求成的浮躁。这种人如果一事无成,则会心生愤懑;如果事事顺利,则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早期的韩信属于前者,后期的韩信属于后者。
2、工作逻辑。
工作是为企业服务,背后的意思也是为老板服务。所以不管你的能力怎么样,你首先得把你的老板当老板,别把工作理解成你在给老板帮忙了,更不能让老板有一种被威胁的感觉。
一个人不管能力如何,都千万不能给老板传递一种“没我不行”的念头。对于很多老板来说,他们更加相信“有你没你一样过年”的想法。
韩信确实是有能力,但是从一开始就在逼着老板们来满足自己的工作诉求,要大将军、要齐王、要封地……刘邦每次都是被逼着答应的,但他心里能痛快吗?可想而知,等到刘邦不需要你了,他会怎么对付你?
我们通常说,做事先做人,做事就是做人,韩信的工作逻辑错就错在,他认为做事就是做事,做人就是做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5254352da3941508e012601aa260a1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EE3wc79vnK4W5%2FFFDCobFv01Ryc%3D
3、价值认同上。
很多人都会认为,人活着一辈子,就是要活得轰轰烈烈,要证明自我价值,这固然没错。但是在这一条路上走到黑的人,往往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生活留白,这样别人看起来才舒服,才有余韵。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历史中、在职场中,最受领导喜欢的是那种能力最强、功劳最大的工作狂吗?基本上都不是!领导往往不喜欢庸才,但更不喜欢能人。
你要是长得太帅,照相的时候就别老往领导旁边凑。申报成果,尽量把领导的名字写在前面。别什么时候都想站到最前面,你都站到最前面了,领导站哪里?领导没地方站了,他能不把你拽下来吗?
所以给别人空间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空间。我们在追求自我价值时,并不是要把自己突出得越亮越好,而是让自己和环境协调就可以了。韩信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刘邦屡次夺他兵权其实已经在给他敲警钟了,他却还不知道收敛,还时时刻刻想突出自己,刘邦能放过他吗?聪明的人在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上,既要做到让领导觉得自己会办事,又要让领导不会觉得不安全。
4、时机选择。
韩信这个人办事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他办事主要看情绪而不是看利弊。别的不说,光说他造反的事情,在齐国的时候是他最好的造反时机,蒯通怎么劝他,他都不反;在楚国的时候,各方面条件相对来说也要成熟一点,钟离昧劝他反他也不反,还杀了钟离昧去表忠心;最后被软禁了,自己觉得想不通了,他开始联系陈豨,阴谋造反了。
选择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做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韩信有时候并没有活得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冷静。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时机的选择很重要,甚至比努力更重要。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95e9333d664b4640a344b6b366349fc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2d4IHxHekQfSKsYBoMK7LdeU%2F3M%3D
综上所述,韩信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是他的聪明仅仅发挥在战场上,或者说就是他的岗位工作上。这种聪明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他的死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其实刘邦建国后,韩信的所作所为其实只是他死亡的催化剂。韩信的必死之局在其之前的所作所为早已定下了基调,其主要就是韩信本身的性格和阶级特征所造成的。所以,韩信的死亡逻辑其实就是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阶级决定格局。
韩信之死的生活思考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9ff82cdff13c4d1dbe49dfef732091a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2BhOt2HNJy9fSno1iTsyM60QVQ3A%3D
在前文我也说,韩信最后死于非命是很难避免的。因为性格决定命运,韩信在性格上的坚持和选择,其实就已经决定了他的最终命运。
结合一下我们的生活逻辑来分析一下韩信的死亡逻辑,看看韩信身上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应该借鉴和反思的。
其实说韩信死于“功高震主”也好,死于“性格缺陷”也罢,归根到底还是死于人性的丑陋。刘邦作为上位者,不能容忍权力上的不安全和不舒适;韩信作为下位者,不懂得回避利益上的尴尬和矛盾。
那么。为什么像韩信这样的大功臣往往都会受到人性的制裁呢?主要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大多数人的思想都是固化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55e82671b534c089ad6c82ce17acb9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H5bcdSKrwY%2F4Aw9ZxhHzfehhiMk%3D
韩信从头到尾都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士”在看,他就是想当个职业经理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当老板。他觉得他是凭实力吃饭,凭业绩说话,所以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他一直在用自己固有的思维看问题,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所以想居高位没什么不应该;他认为自己有功劳,所以想要封赏也没什么不对;他认为自己把刘邦当知己看,刘邦也应该把自己当好部下看……
韩信是一个清高、固执甚至有点狭隘的知识分子,这种人有性格、有能力、有追求,但是很容易把自己身上的特性与时代、社会脱节,讲白了,就是有点孤立自己的精神世界。
但往往这种人很纯粹、也很可爱。同时,最后也会很可悲。
因为时代环境和我们自身位置都会一直在变,以前正确的东西不一定正确,以前稳定的关系也不一定稳定,以前平衡的利益也不一定平衡。比如,一起艰苦创业时的夫妻关系能和大富大贵时的夫妻关系一样吗?比如,你的同学成了你的领导,你们的关系还真的能无拘无束吗?比如,你是副科长,你和你的科长可以勾肩搭背,等有一天,你科长变成厅长,你变成副厅长,你们还能勾肩搭背吗?……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1a5fdeee6e4495ca43b1320d5a7b8b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423701&x-signature=b8fNmWn9As1pb0QVptvdJz4vezc%3D
韩信相信的是——我没变,所以世界也没变!这种人很容易直观,死板地看问题。比如把“恩怨”等同于“对错”,项羽没有重用他,所以项羽就是错的,就是敌人;刘邦给了他机会,所以刘邦就是对的,就是恩人。
我们要有感恩意识,但是不能盲目感恩。如果韩信真的感恩刘邦,就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犯他。
韩信从一开始确实不想反刘邦,但是这种“忠诚”却并不能让刘邦心里踏实。如果我们经常侮辱我们的对手,最后说,我并不想打你,我们的对手会接受、会谅解吗?
最后,我想用一个类比来结束这篇文章:韩信之死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能跳出固有的思想来面对生活。好像一个读书人阴差阳错地坐上了赌桌,不管你想不想赌,也只能按照赌徒的逻辑去解决问题。
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得用什么样的思维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大抵是我们需要牢记的教训。 才思敏捷,好文章!做事先做人;性格决定命运。说白了,韩信的悲剧在于他的情商低。在职场中,高情商甚至比工作能力更重要。 韩信为什么不能像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呢?恃才傲物害了他! 老易,我是一名导游,读你的文章醍醐灌顶,以史为鉴,想到了职场或者生活中的自己,一句话一针见血,不谋身,何以谋国……
真的学到了,知是唔之师 韩信除非像张良一样退隐,否则就是他再会做人做事也不能活命。他不是萧何,萧何可以用贪财自毁名声来取得刘邦的信任。韩信哪怕如张良一样退隐,恐怕都是刘邦的噩梦。韩信的能力就是原罪,只要他想反就能反,而且刘邦还相信只要韩信想反,他的大汉天下就会不保,所以不管韩信如何也是必死。和他如何做一点关系都没有 。 一个人如果长期在底层生活之中挣扎,对于他的性格养成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的。但他却天真地拿着钟离眜的人头去表忠心了。没工作、没存款、没家庭,但是永远是一副“曲项向天歌”的样子谈理想的时候他们眉飞色舞,谈现实的时候他们一脸不屑。也就是势利。世界上最精明的人永远是读书人和生意人,他们特别会算账!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也是至理名言,这些行为后患无穷,不谋身,何以谋国?生活留白,才有余韵,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感恩。凡事皆有两面性,感恩本是一个好的品质,但是过于教条主义去追求感恩,却通常会害了自己。韩信也是一个很感恩的人,“一饭千金”的典故千古流传,就足以说明一切。在韩信的理念中,谁给他多少钱,他便帮谁干多少事,而且是不打折扣地把事办好,并且对聘请他的老板心怀感激,恨不得拿出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真诚来感激对方。过于执着的感恩其实就是一种愚忠。刘邦三番五次地夺他兵权,他觉得理所当然,然后无怨无悔地另起炉灶;在齐国,项羽派人游说他三分天下,他也是因为感恩而义无反顾地选择站队于刘邦。这些行为看起来很呆萌,其实都是后患无穷的。 从性格的分析。还是比较的,但是从阶级的分析还是不透彻的。韩信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贵族出身,她追求的是西周分封制。也就是说,他认为他的资格够当一个王的。但是当时秦的社会制度已经建成封建制。刘邦内心是不能让韩信等列成为异性王的。后面那事实就是证明。刘邦才是真正的小人。封王是他不情愿的,韩信并没有窥视到刘邦的内心。也没有熟视封王的过程,是在张良的催促下才不得己而为之,最后必要削王的,韩信死亡的启示,看清楚前面的路而后再去走。才是重最重要的。 有关韩信的影视剧只看过 电视剧楚汉传奇,电影鸿门宴传奇,前者韩信如话痨而且窝囊,后者韩信话说的太大,邀功过早。能力有,野心没有,到死才明白。。。 最后,我想用一个类比来结束这篇文章:韩信之死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能跳出固有的思想来面对生活。好像一个读书人阴差阳错地坐上了赌桌,不管你想不想赌,也只能按照赌徒的逻辑去解决问题。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