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ny3zr4dl74i 发表于 2022-8-19 17:21:06

周恩来为何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志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立志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只有志存高远,才能让人励志不息。立志可以使人有所追求,生活便有了方向,奋斗才有了目标。
周恩来在他的少年时代,就立下了宏伟的志向,这就是伟人的成功之始。
白山黑水的关东大地,曾留下了一代伟人少年求学的足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稚嫩童声,道出了少年周恩来不凡的志向,也从此开始了他寻求救国之路的起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d024fc51a244a49aad43c7537c4641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262783&x-signature=FwQ5%2FzTX8pPrpMOe%2FFK%2BkNrKN1o%3D

1912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1910 年春天,12 岁的周恩来随同回淮安探亲的三伯父周贻谦来到东北读书。这在周恩来的生活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周恩来后来曾回忆说:“12 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作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焦点的东北,给少年的周恩来带来了异常强烈的刺激。正是在这里,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周恩来到东北后,先在铁岭县银州镇的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然后转入奉天(即沈阳)第六等小学堂,该校在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这所学校是 1910 年春“废科举,兴学校”的潮流中兴办起来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除教一些经书外,还能常给学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新学”。课程包括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英文、图画、唱歌、体操等十数门。这些课程给少年的周恩来展现了一个新天地。他在学校里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52cc7e67c5c4998922fe755b9d9677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262783&x-signature=bcBbeF3aff5nEzd%2BXFFaafyLO0o%3D

1912年,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成立两周年时和师生合影。前排中为周恩来。
据记载,他在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期间,有一位叫高戈吾的历史老师,常给同学们讲述历史上民族英雄的故事,痛陈国家弱小被众列强所欺辱的时局,鼓吹反清革命,把章太炎的文章和同盟会的刊物以及时事报刊介绍给他们阅读,还特别把邹容所著的《革命军》小册子借给了周恩来。还有一位姓毛的地理老师,倾向于康梁的维新思想,也常常向周恩来介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书籍。深受两位老师的影响,周恩来开始关心国事并从此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报纸书刊中,他了解到有关民族危机、清朝腐朽和人民苦难的许多事情,也了解到了一些像邹容那样的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的感人事迹,也从中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进取精神。他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危急的时局以及如何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当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消息传到学校后,他就立即剪去了辫子,以表示对清王朝的决裂。
暑假中,他随一位同学到了沈阳南郊沙河南岸的魏家楼子。这位同学的爷爷,是一位在乡里教私塾的满怀忧国忧民之心的老人,领着他们目睹了当年日俄战争的旧战场。老人由于心情异常激愤,手捋银髯,仰天长叹,为他们吟咏了这样的诗句:
登彼龙山兮山巅,望彼河水兮潺潺。
忆甲辰年兮神往,想日俄战兮心酸。
“吾已生于斯兮长于斯,恨不能翱翔兮五湖烟。
今吾老兮有何志愿?图自强兮在尔少年!
这一切都无不激励着少年的周恩来,要为救国纾难而发愤读书。不象别的孩子,此时的周恩来就似乎已确实知道为什么要读书以及怎样去读书。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已表现出高尚的志向、浓烈的爱国情感和引人注目的才能。
有一次,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当时兼为修身课的老师)在课堂上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当时,有的同学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的回答“为个人的前途而读书”,还有的回答是“为家父而读书”。
当问到周恩来时,他的回答却语惊四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魏校长昕后大为震动,一个孩子能有这等抱负、这等气魄,真是难得啊。他禁不住连声称赞道:“好啊!好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同学们,有志者当效周生。”
从此时开始,周恩来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就一直像一团烈火一样燃烧在他的心中,成为他经久持续的动力,激励着他更加努力学习,不断进行探索。



https://p6-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b276cdd8e364a2ba830cbcd796c37c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262783&x-signature=jROmxS%2BWqI8p%2F1S%2ByIFbADeFXyM%3D

1917年9月,周恩来赴日本求学。这是他与留日同学合影,后排右一为周恩来。
1917 年,周恩来于南开学校毕业后,准备赴日本留学,“他特地从天津回沈阳母校与那里的师生告别,临别时他给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临别赠言:
“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
这位同学一直把这个题字保存了四十余年,直到 1957 年还给了时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两个老同学终于在解放了的新中国重逢相会,正如题字所言,挣脱了重重枷锁的中华巨龙开始昂首腾飞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79c66d035234b0b8c23017c65331d3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262783&x-signature=L7Ag98iXMufq0yaXvxFrXiZ9hv8%3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恩来为何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