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八大古姓与百家姓的对应关系,看家族流源与传承(一)
一、上古八大古姓原始社会时代,人们有名无姓,称其名而不冠姓。母系氏族时代各个部落以自己的图腾为标志,这些图腾是姓的最早来源。进入父系氏族后,各个部落与邻近部落通婚,部落内部的人不得通婚,于是各个部落有了自己的姓。姓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别婚姻”,通俗地讲则是同姓之人不得婚配,异姓之人才能结婚。
姓是一个部落的代名词,先秦时代一个部落通常会发展成一个或多个诸侯国,于是氏就产生了,同姓但不同氏,氏的作用是用来区别贵贱的。举一个例子说明,夏朝建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比如有扈氏、有男氏、褒氏、费氏、杞氏等,他们同为姒姓,但夏后氏最为尊贵,因为夏后氏是夏王室的氏。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5ccdd522e10041ca841a25ff3e3af8b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58420&x-signature=%2B%2BOdd6cJuPtqkqljH9DRgElwV2c%3D
上古八大姓
古老相传,中华的第一个姓是风姓,伏羲与女娲皆为风姓。在神话传说中伏羲与女娲是一对兄妹,由于天降洪水,世间仅存兄妹二人。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兄妹二人向上天祈祷:如果上天允许他们成婚,就将两堆篝火燃起的浓烟合到一起。伏羲和女娲点燃了各自的篝火,过了一会儿,两道烟居然合在了一起。伏羲和女娲得到了上天的旨意,就成婚了。
伏羲与女娲生育了四个孩子,其中之一为少典,少典生了黄帝和炎帝。黄帝居姬水,故姓姬;炎帝居姜水,故姓姜。阪泉之战之,炎帝和黄帝的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当时东方的蚩尤兴起,他兴兵击败炎帝,黄帝为了维护炎黄部落的生存,举兵伐蚩尤。华夏族与东夷族在涿鹿展开大战,华夏族战而胜之,蚩尤部大部分融入华夏,少部分南下融入三苗。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235b1a526bfe408c85213618da21dc8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58420&x-signature=F5tedeUQcdBacHCkrKM1jn2gcTg%3D
女娲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姓者十四人,共有十二个姓,分别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黄帝之子并非都是诸侯或者天子,只有诸侯或者天子的姓才会扩大成为八大古姓。除了姬姓、姜姓外,另外六大古姓为:姒、嬴、妘、妫、姚、姞。
姒姓起源于大禹,姒姓是夏朝及夏朝分封诸侯的国姓。大禹是人们对禹的尊称,这个“大”字的含义跟大秦、大汉、大唐中大字含义一样。大禹姓姒,氏为夏后,名为文命,字高密,号禹,用今天的通用称法,大禹姓名为姒文命。越王勾践的姓名为姒勾践,因为越国是夏朝王室子弟的诸侯国,建立越国的目的是守护大禹陵。
嬴姓,起源于伯益,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大禹死前,指定伯益为继承人,不过大禹的儿子夏启取代了伯益,结束了禅位制,建立了夏王朝,推行了家天下制。两千余年后,伯益的后裔嬴政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秦帝国,开创了皇帝制。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fdd18a7cc1174b9aa389c30a254e25a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58420&x-signature=BCJP7PumOTv8xqcUqU7TPBBLB2w%3D
秦始皇
姚、妫同源,都是起源于舜帝。《通志·氏族略》记载:"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舜帝是中华的第一孝子,他因孝道闻名于天下,尧帝因此禅位于舜。舜帝姓姚,名重华,字都君,国号有虞国,故称为有虞氏,按现在的姓名规则,舜帝的姓名为姚重华。
妘姓,起源于祝融氏,其后祝融氏发展成了八个姓氏,分别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其中芈姓为楚国国姓,由于楚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故芈姓衍生出了许多氏。《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楚国人自称祝融后裔,故崇尚红色;后来楚国又尊黄帝为始祖,故楚国又崇尚黄色。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0a9cdf7f6a4a4ffd98fadefcfc8b97a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58420&x-signature=eF9FtnT4TakxmmJ8RGvVkeHkb%2Bc%3D
祝融
中国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融合的有力见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从未间断。这在姓氏文化的发展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如陈、田两姓本是同源,都是陈国公室的后裔。
<hr/>
二、百家姓
秦朝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先秦时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已然失效。反秦战争,楚汉战争过后,七国贵族死伤殆尽,贵族精英统治模式不再适合国家统治,在贵族精英统治模式下发展出的“氏所以别贵贱”已没有存在的必要,故秦汉之际实现了姓氏合一。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年。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中不仅仅包含了汉族的姓氏,还包括了宋朝以前汉化的少数民族姓氏。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百家姓》并没有包含全部的中华姓氏,清代出版的《千家姓》共收录了1594个姓氏。出现在中国文献上的姓氏则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
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年深月久的历史和极其丰富的故事。中国姓氏文化,不仅直接地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而且也形象地记载了中华民族交流融合、生成生长的历程。
2010年国家出版了一本《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绝大多数汉字姓氏,数量竟达23813个: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6de66d46d8f9407aa297f523955d8bb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58420&x-signature=XR%2Fb7bJdL2TVd9AjSTBUzuYJiZ8%3D
中华姓氏树
三、姬姓对应的百家姓
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夏民族姓氏的起源,姬姓有长达五千年的历史。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姓氏有411个,占《百家姓》总数568姓的7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
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 ,黄帝因长居姬水,故以姬为姓。姬姓得以发扬光大,得益于西周的分封诸侯制,许多周室宗亲被分封为诸侯,这些姬姓诸侯以国为氏,于是就衍生出了许多姬姓诸氏,姓氏合一后,由姬姓产生的姓氏最多。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9b3d7fa3ad2740c6816c11de96c098d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58420&x-signature=x6gMPgobwMoIINYJNoEQN%2Fti%2BcQ%3D
黄帝
公元前256年周朝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朝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周王室及其遗民是周氏来源的最大一支。
吴氏源于周朝分封的吴国,吴国是周文王的叔伯太伯、仲雍所建。周文王姬昌的爷爷古公有三子,其中三子季历的儿子为姬昌,古公想让姬昌继承家族,就有意把继承权交给三儿子季历。太伯、仲雍兄弟俩深知父意,于是南走吴越地区,建立吴国,季历取得继承人位置并传给姬昌。
郑氏源于姬姓,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在郑国,远祖为郑桓公。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公室子弟以郑为氏,以纪念亡国。
王氏源于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后来秦灭六国,部分六国王室后裔也以王为氏,比如齐国王室一支就改氏为王,其后代王莽建立了新朝。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2977b0e912394607916e402b442e51f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58420&x-signature=8CahP%2FM9jAEnLjDNU4%2FSW4FB0l0%3D
春秋诸侯国
鲁氏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嫡长子伯禽之后,以国名为氏。公元前256年,鲁国被楚考烈王灭掉,鲁顷公姬仇被迫迁居下邑,其部分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望出扶风郡。鲁氏族人大多尊奉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
曹氏源于姬姓,周文王第十三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建立曹国,后为宋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曹叔振铎亦被认为是曹姓始祖。
蔡氏源于姬姓,武王灭商后,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周成王时,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9a77943dc8a041b386c9a7b6ade9e28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58420&x-signature=DXIpcUYxTvtnyNWLxZVaYbEd%2F38%3D
蔡文姬
杨氏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毛氏,本姓姬,是黄帝后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毛叔郑始建有毛国,后迁于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再后举国避难于河南荥阳地区。在毛伯郑的后裔子孙以及国民中, 皆有以先祖爵号、封国之名为姓者,史称毛氏正宗。毛氏族人大多尊奉毛叔郑为得姓始祖。
卫氏源于姬姓,周文王第九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为氏。大名鼎鼎的商鞅就是卫国公室后裔,本名卫鞅。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59f6423e142f43478c050742d2c8050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58420&x-signature=hl7er66eOpr%2BLVral%2BiUWP%2FvB8c%3D
卫鞅
管氏源于姬姓,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其三弟叔鲜于管地,建立了管国,让他与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管叔后来兴兵作乱,被周公旦诛灭,其后代子孙以管为氏。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名相管仲就是管氏名人。
张氏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黄帝之孙姬挥,张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这一支张姓以青阳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李氏源于姬姓,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当然李姓的主要一支来源于嬴姓,后面再说。
蒋氏源于姬姓,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蒋国灭亡之后,姬伯龄的后裔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蒋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蒋氏正宗。
韩氏源于姬姓,晋国六卿之一的韩厥受封于韩原,后来韩氏建立韩国,韩国被秦国攻灭后,韩国公室子弟以韩为氏。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90aaf878e1124ddd8b06be8cae7b907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58420&x-signature=q53b4721c%2BEyDlGcYDO87suu7y4%3D
韩雪
魏氏起源于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诸侯国魏国,册封地于今山西芮城县北。后魏国被晋国消灭,封给大夫毕万,后人以邑为氏,尊毕万为得姓始祖。
杜氏源于姬姓,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杜伯与宣王的宠妃有了矛盾,最终宣王杀了杜伯。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国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古氏源于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
颜氏源于姬姓,周武王时分封了一个姬姓邾国,为鲁国附庸。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邾国被楚国灭掉后,颜公的支庶子孙有人以祖父的字为姓,称颜氏。周公的长子鲁侯伯禽被封于鲁。伯禽的子孙有人被封在颜邑,遂以封邑为姓,称颜氏。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a478ff4a4c22422e86495a707c79a89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58420&x-signature=cf71hy39y%2B7GX38PmT6duQx%2F9QQ%3D
颜丹晨
西周时期,仅仅是分封的姬姓诸侯就有53个,这些诸侯国亡国后以国为氏;部分诸侯国的公室子弟又出展出了其他的氏,因此源于姬姓的姓氏太多,再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绝大多数汉字姓氏,数量竟达23813个: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姬姓被称为万姓之祖,可谓名至实归! 每次看姓的发展都感觉很乱看不懂。能用图示就好了,就像现在族谱一样画出来,从风姓开始画,一层一层分支,这样一目子然。谁有这个能力?不能出现中途又突然蹦出一个不明来源的姓(看文字,总有这种感觉,越看越晕)。否则又乱了。 转发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