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崇拜的历史人物!背后竟然是这样
我们崇拜的历史人物 竟然个个都是坏人孔融让梨的故事都听说过吧 小时候孔融给弟弟让梨长大后却因为不孝被曹操杀掉首先,我们来说孔融最不受人待见的方面:不孝。可能你会不相信,那个让梨的道德标兵哪里去了,但事实却是这样的。据《后汉书》、《资治通鉴》等书记载,曹操诛杀孔融前曾陈述其罪状,其中最难以置信罪状,是孔融说过如下惊世言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翻译过来就是说,父与子之间,哪有什么亲情?探求结果的本源,不过是情与欲的产物而已。母与子之间,又怎么论?也很简单,比如把一件东西寄放在瓦罐中,拿出东西之后,两者就不存在什么关系了。
这番言论在当年无疑是大逆不道的,拿父子、母子的关系进行出位演绎,即使放在今天也会引发争议。何况是千年之前以孝悌治国的汉朝,何况惊世言论的发表者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所以就是因此,孔融也是必死无疑。
虽然后来孔融以“不孝”之名被处死,但是这并不是他被处死的唯一原因,因为他无才无用,所以才会让曹操杀之并不觉得可惜。对此《资治通鉴》有记载,称他“才疏意广,讫无成功。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 翻译一下:孔融这个人志大才疏,做不在一件事。喜欢高谈阔论,取巧于官府,谈吐优雅,让人玩味传诵,但所述言论都无法具体实施。他只会口出狂言,言过其实,百般漏洞。虽然一时间可得人心,时间一长人们便看透了不再依附他。他所任用的官员,都是喜好标新立异的人,而且多数爱耍小聪明,性格轻浮。
毫无疑问,这样一个只会玩嘴皮子,而无实际用处的人,关键时刻只会害人害已。对此,史书也曾有过生动的记载。
除了不孝之外,孔融还是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子,换句话来说他就是故作姿态、虚伪狡诈之人。据史料记载,建安九年,军阀袁绍之子袁谭率兵围攻青州城,此时城内的守兵仅仅剩下了几百人,形势万分危急。当时的孔融也在青州城内,为了维护自己“临危不惧”的名士形象,其选择故作淡定,饮酒作诗,拒绝上城督战,令守城士兵又气又恼。 要是孔融就这样有大将之风的话,或许大家不会计较,但是他一如既往的让大家失望。后来,在袁谭大军攻破青州之时,孔融竟然在士兵的掩护下悄悄地逃离了青州城,无情地丢下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也是在这一次的战争中,他的孩子和妻子都被敌人残忍杀害。按理说,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就应该低调,按照自己少年的表现就应该忠于自己的恩公,但是他也没有。按理说兵败被曹操收留,还当了朝廷命官,孔融应该安心过好日子,至少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但是孔融偏不,此后就专以嘲讽曹操为能事。
曹操打下邺城,曹丕娶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看不惯了,写一封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知何意,就询问孔融。孔融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想想今天所发生的事,对当年的事情就明白了。
曹操没跟孔融较量嘴上功夫,把帐记到了心里。后来曹操准备讨伐乌桓,孔融又说话了:“大将军远征海外,很有本事啊。不过,肃慎曾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起讨伐!”此番言论无疑是讥笑曹操不自量力、盲目举兵。
因战乱田地多有荒芜,粮食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为此,曹操计划在民间禁酒。孔融写信给曹操表示反对,而且用言词“侮慢如常”。同时,还反对曹操封侯,二人还相互写信,进行论战甚至骂战。
结果可想而知,一向爱才的曹操对这个无才无学,不忠不孝的人动了杀心。而且还由此引出了一句名言,最后宣告了孔融生命的终结。最终,无法再容忍的曹操下手处死了孔融,并指出他的5大罪状:
之一:孔融过去镇守北海郡,见天下大乱就招集一帮人,图谋不轨,说:“我本圣人之后,国家被宋人所灭。拥有天下的人,何必一定是卯金刀”。“卯金刀”是指刘姓,意指汉朝江山。
之二:曾与孙权的使者对话,诽谤朝廷。
之三:位列九卿,不遵守礼仪,不戴帻出门,常冒然闯进宫中。
之四:说什么“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之五:与祢衡相互吹嘘,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称祢衡“颜回再生”。实在大逆不道,辱没圣人声誉。
最终孔融被杀,时年56岁,老婆孩子也被杀。史载,孔融有一儿一女,男9岁、女7岁,寄养在别人家里。孔融被抓时,二人正在下棋,闻讯不为所动。
人们问他们:“父亲被抓,你们还这样平静是为什么?”孩子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哪有巢穴被毁而卵不破的呢?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可以说,孔融有个有见识的孩子,但这件事却成为了他被斩草除根的最后一个原因,留下了那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名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185645dcc7574da4ab57126e0ebb9ab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555429&x-signature=sM3VZ%2FKmiIukQQ5Cr%2BM%2FnvBqZgc%3D
李绅 我们只知道他写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却不知道他是一个贪官,他的生活是靠鱼肉百姓得来的。
李绅的《悯农》二首,题曰悯农,句句悯农,第一首写农民的辛苦,第二首升华一点,写农民的处境,李绅后来是当了官的,官还不小,做到了宰相,悯农而且知道民生疾苦的人当了大官,一定是老百姓的福气吧,事实呢?
他为政如何姑且不论,单说生活。
当官之后“渐次豪奢”,追求奢侈腐败的生活,都奢侈到什么程度,爱吃鸡舌,每顿饭都要来一盘,上一盘就得杀掉三百多只活鸡。
这仅仅是他一顿饭当中的一盘菜。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估摸着这个时候,他是绝对想不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当然,对古代的官儿,我们不能提出现在的要求。
倘若李绅仅仅是奢侈,咱也说不出什么,到了他那个位子,凡事摆点谱似乎没什么要紧,但,心胸狭隘,眦睚必报就有点说不过去,那就涉及到人品问题,而人品,古今标准都是一样的。
毕竟“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山还是那座山,人本质上能有多大变化呢。
李绅的人品差到什么程度,唐人范摅撰写的《云溪友议》当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故事,曰:
李公羁旅之年,每止于元将之馆,而叔呼焉。荣达之后,元将称弟称侄,皆不悦也;及为孙子,方似相容。
李绅微末之时,经常到李元将家中做客,那时候为了巴结李元将,见着李元将就叫叔叔,可后来发迹之后呢,就对李元将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
李元将知道怎么回事,自己改了称呼,到李绅面前,降低辈分,自称弟弟不行,自称侄子还是不行,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见了李绅叫爷爷,人家才开心了一点。
心眼就小到这般地步。
另,宋代孙光宪编写的《北梦琐言》当中还记录了这么一段故事,曰:
(李绅)镇淮海日,吴湘为江都尉。时有零落衣冠颜氏女寄寓广陵,有容色,相国欲纳之。吴湘强委禽焉,于是大怒。因其婚娶聘财反甚丰,乃罗织执勘,准其俸料之外有陈设之具,坐赃,奏而杀之
当淮南节度使的时候,看上了一个姓颜的美女,却被一个叫吴湘的小官捷足先登,先下手为强,迎娶回家,本来一家姑娘多家求,红颜佳人,有拥有全世界资格,谁都可以追求,人家已经结婚,大度一点,祝福人家幸福才是真爱,但李绅呢,闻讯之后却是勃然大怒,勃然大怒之后怎么办?
罗织罪名,生事陷害, 不分青红皂白,找了个茬儿给杀了,最终害的颜氏“孀独而终”,为吴湘收了一辈子,需要知道的是,唐朝,女人还可以改嫁,颜氏在这种情况下能给吴湘守一辈子,两人感情有多好已经可想而知。
为了自己,生生拆散一对鸳鸯,这就是李绅,奢侈,心眼小,残暴,这样的人当官老百姓还有个好吗?
所以,后人评价,李绅治理地方的时候,是所谓:十分公事,绅相晓得五六。
那么,这样的人,结局会是如何呢?
《旧唐书》上记载,李绅一辈子算计,做到了尚书右仆射,赵国公,进了中枢,相当于宰相,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四月,七十二岁的时候“暴中风恙”,中了风邪,不能上朝,基本处于办退休状态,十一月稍好一些的时候,安排到地方当了个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病逝,享年74岁。
为颜氏杀吴湘,就是会昌五年,临死前一年干的事,那一年他73岁。
说的很好,做的却那么龌龊,写出“锄禾日当午”的李绅,无非是口头上的天使,行动上的魔鬼。历史就是这么有趣。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17bfe46b54248909c85f271e324fab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555429&x-signature=jfoqwMMuE6pR6RIT6yXCXSigZL8%3D
匡衡 一说到“匡衡”,99%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凿壁偷光那个孩子”,当年匡衡由于家里穷,穷到蜡烛都买不起,于是偷偷在墙上凿了个洞,借着邻居家的光线读书。这个故事意在告诉孩子们,即使条件再困难,也要刻苦读书,“匡衡”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于是老师们隔三差五就用匡衡的故事来教育孩子们,比如“古人的学习条件那么艰苦,他们还在努力学习,你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孩子们一听,顿感羞愧。那么问题来了,语文老师为何从来不告诉我们匡衡长大后的事情,其实,是因为老师实在说不出口。
匡衡,东海郡承县人,虽然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从小聪慧过人且刻苦好学,不惜以“偷光”的方式读书,受到了人们的夸赞,长大以后他顺利入朝为官,但是个很小的官,不过因为匡衡对《诗经》理解颇深,所以被当时的经学家们推崇,就连身为太子的汉元帝都对他颇有好感。
于是汉元帝一登基,立马给匡衡“升职加薪”,匡衡一路从小小的文学卒史变成郎中,迁为博士,然后晋级为太子少傅,如此快速的“升职加薪”让穷了大半辈子的匡衡立马“飘”了起来,他每天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讨汉元帝的喜欢。
当年京城发生了地震、日食等灾变,匡衡立马引用《诗经》中的道理,劝汉元帝“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汉元帝看后大大赞赏匡衡,并且迷上了《诗经》,多次召匡衡为他讲解《诗经》,并将匡衡任命为御史大夫,后来丞相韦玄成病逝,汉元帝直接让匡衡代为丞相,封乐安侯,并且总理全国政务,可谓一飞冲天,平步青云。
在当时,被封侯之后是有封地和食邑的,匡衡的封地足足31万亩,这是啥概念?意思是这31万亩土地的税收,全部归匡衡所有,如今的匡衡,再也不用“偷他人之光”了,既有钱,又有权,可他的心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匡衡为了得到更多的钱,偷偷将封地扩大,强取豪夺了临淮郡民田4万亩,夺了田地不算完,匡衡还指使自己的手下贪盗公家财物,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且别人也不敢随便举报他这个丞相,毕竟汉元帝“罩”着他。这位昔日刻苦勤勉、凿壁偷光的孩子竟然变成了这样的人,不禁让人唏嘘。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汉成帝登基,司隶校尉骏等人立马找到机会上告匡衡“专地盗土”(扩大国界)的事情,汉成帝大怒,直接把匡衡贬为庶人,最后匡衡郁郁寡欢。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为何语文老师从来不说匡衡长大以后的事情,这要是告诉学生匡衡长大后成了大贪官,课堂不得“炸了锅”?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f73657ef1394d6e85e8a1edfb6f680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555429&x-signature=9%2FvP41sDD4XGBorrZm3liI4tyrk%3D
蔡伦说起四大发明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以及活字印刷。而一提到造纸术大家总是能想到蔡伦,虽然后来被更正蔡伦只是将纸进行了改进,但他这一举动在历史上的功绩还是不可替代的。也因此蔡伦留给我们的印象一直都是正面的,伟岸的,其实不然,真实蔡伦可不仅仅是造过纸,他在参与后宫争斗时可还造下不少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颠覆你认知的蔡伦吧。蔡伦出生在东汉的一个铁匠家庭,从小长得好看,学习又好,平时喜欢去学习研究一些杂七杂八的知识,可以说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在18岁的时候,蔡伦被京城官员推荐,入宫做了官,只不过做的是宦官。蔡伦为什么自愿做宦官呢,应该是被功名权利冲昏了头脑,想做出一番丰功伟绩出来。至于做什么官就不重要了,是个官就行。
蔡伦又努力又聪明,没过两年就当了小黄门,不久后又上位到了传递公文的黄门侍郎。蔡伦这时和后宫的嫔妃们,开始经常串门频繁接触,慢慢卷入了宫斗的漩涡。蔡伦很贼,投靠了当朝的窦皇后抱大腿,那时的窦皇后因为不孕不育,没有子嗣,她就想把那些生了儿子的嫔妃都给铲除了。蔡伦就成了她手中的棍棒,指哪打哪。在蔡伦的助攻下,窦皇后成功诬陷太子刘庆的生母玩巫术,逼她自尽,之后还把太子废了。后来窦皇后陷害了另一个皇子刘肇的生母梁贵妃,还把年幼的刘肇接到自己宫里,过继成为自己的子嗣,再让皇帝立为刘肇太子。这些手段,都是蔡伦全权负责,一手包办的。后来老皇帝驾崩,刘肇继位。那时的刘肇就10岁,窦皇后成为窦太后,顺理成章开始垂帘听政,大权在握。蔡伦作为窦太后的心腹,自然也是步步高升,不久就被提拔为中常侍,在小皇帝身边侍奉。但窦太后有四个兄弟,都是朝廷大官,凭借窦皇后的权势为所欲为。蔡伦也许天天陪着小皇帝,日久生情良心发现,越来越受不了皇后这几个兄弟只手遮天,目中无人了。于是和大宦官钩盾令郑众一起商量,准备诛杀窦皇后这几个兄弟,然后好好辅助小皇帝。于是两个人趁着窦宪在外出征的时候,一轮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直接收了窦宪的大将军印,然后一举扫除了窦氏在朝廷里的势力,稳定了政局。后来窦太后死了,蔡路找了新靠山——汉和帝刘肇的皇后邓皇后。邓皇后是当时的才女,喜欢舞文弄墨,写写文章。不过当时的纸是丝绸做的,是奢侈品,又贵量又少,邓皇后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不喜欢浪费,就没有铺张使用。
为了讨好邓皇后,蔡伦投其所好,搞起了发明。他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造成了新的纸,就是“蔡伦纸”。蔡伦纸不仅更好用,还大大降低了纸的制作成本。皇帝皇后知道后高兴坏了,对蔡伦大大嘉奖,还把蔡伦研究的纸在全国进行推广。好景不长,公元105年汉和帝早逝,邓皇后的小皇子继位。但没多久小皇子也病逝了。小皇帝没有子嗣,只能从皇室旁支中选一个孩子接替皇位,而那个人是汉安帝刘祜。蔡伦得知后就吓坏了,刘祜是清河王刘庆的儿子,他的母亲就是蔡伦参与陷害的,与蔡伦有杀母之仇。好在当时大腿邓太后垂帘听政,小皇帝没有实权,不能拿蔡伦怎么样。邓太后对蔡伦是宠爱有加,封为“龙亭侯”,后来又追封为长乐太仆,小日子很滋润。
但渐渐地,邓太后年纪大了,身体开始不行,最后还是去了。汉安帝刘祜亲政,开始翻旧账了,他下令让蔡伦自己去廷尉处领罪。
公元121年,蔡伦不想受辱,便焚香沐浴后将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然后在家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蔡伦这一生,为了权利上位是坏事做尽,为人不齿,可以说是一个恶人。但不得不说,蔡伦又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造纸术这件事上他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推动了中国,甚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所以说,人性使然,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坏事做尽,也可能会做一件好事。好人好事做尽,也可能做一件坏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6335c3639f54cc29d08ca03530b29c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555429&x-signature=IXA7z%2B%2Bn2bKiffGNqdneeoa2Qa8%3D
谢谢大家支持!关住我,带给你更多更有趣的奇闻趣事。
此文章搬自百度,如有侵权请告知无意冒犯! 各位喜欢的话给个关注吧 坏人都有才,
好人一般都是默默无闻,比如你和我, 受教了,不过,能名流千古也算值了 好人坏人,二分法吗 商鞅、苏秦、张仪都是为自己飞黄腾达而不择手段的坏人 这都是西方文化战的结果!! 事情要一分为二 哗然取宠
圣人也不是从小就是圣人
都有一时之对错,都有一念之善恶。让你学的是那一时那一事那一念。 能坏出花的人都是有胆有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