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208h5wajnp74 发表于 2022-7-19 06:26:41

落榜也许就是一次淬火,看看历史上这些落榜生创下的伟业

6月25日,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根据河南省2022年高考成绩和一分一段表,今年河南省考生总共有14万多人达到本科一批线,41.45万人达到本科线。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939fd1d82294681bb430ce94489352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545668&x-signature=JqoFTt8GrHgwlwwmt0ZjIvnoOa4%3D



看起来高分段人数庞大,但是今年河南有125万高考生。高考的竞争依然很激烈,河南的高考生依然很难。

不可否认,高考很重要,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孩子的命运,它更像一场庄严的成人礼,是孩子走向独立和成年的标志。“高中”使人欢喜,而“落榜”也许是一次淬火,会让人更坚强,更有韧性。


▶ 复读不丢人,就像一把钢刀需要淬火,会让你更坚强、更有韧性


小舒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女生,今年高考前,老师们都认定她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小舒自己也信心满满。没想到,高考期间小舒突发过敏性皮炎,影响了考场发挥,总成绩没过一本录取分数线。


小舒痛苦万分。她茶不思饭不想,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甚至想就此放弃学业。


我知道小舒喜欢名人故事,就给她讲王阳明的故事。


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哲学家,“阳明心学”的创立者。他小时候天资聪慧,闻名乡里,但两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众人都为王阳明惋惜。

父亲强忍悲痛,安慰儿子:“没事孩子,明年我们再努力一点,一定能金榜题名。”

王阳明哈哈大笑:“你们都以落榜为耻,我却以‘我居然会因为考不上而失落’而感到羞耻。”

王阳明告诉父亲,他读书的志向不是考上进士、做官,而在于如何成为一个造福百姓、影响后代千年的圣人。正因为有这样的志向,他才能屡败屡战,一次次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永不言弃。

第三次参加科举,王阳明如愿中了进士。他的仕途充满坎坷,生活历尽艰辛,有几次被太监陷害,差点惨死。但他韧劲十足,愈挫愈勇,终于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业,成为中国思想史上公认的“圣人”。


我问小舒:“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参加高考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为了让自己现在有面子,未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还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落榜本身就是一场考试,看你能不能经受住失败的考验。”


小舒豁然开朗,认识到复读不丢人,就像一把钢刀需要淬火,会让自己更坚强,更有韧性。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4f6b0f63b354eb19f972045231676f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545668&x-signature=8%2Ba2aBQPWosXKOaIMcV6LWo3ogg%3D



▶ 上职业学校不意味着人生失败,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小夏是怀着侥幸心理走上高考考场的。他心里清楚,以他平时的学业水平,不可能考上一本大学,能考上一所二本大学就不错了,但他不甘心落后于人,总想着自己能在考场上超水平发挥,或者今年的题目容易些。


高考成绩出来,小夏感觉就像一场白日梦被叫醒:他连二本都没考上。


看着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学欢呼雀跃,小夏十分难过。父母鼓励他复读,但老师给了他更理性的建议:上职业学校,将来可以做蓝领,也有机会继续深造。


得知自己将来只能像父亲那样“在工厂里出苦力”,小夏失望至极,不能让父母扬眉吐气更让他痛苦。他离家出走,去外地的姨妈家住了一周,回来就被妈妈带到我的心理咨询室。


跟深陷痛苦的孩子讲道理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他需要的是人生榜样。于是,我给他讲了两个名人的故事。


第一位名人是蒲松龄。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但到他父亲那一辈已开始没落。蒲松龄年轻时非常热衷于科举,但时逢明末清初的乱世,科举出现了空荡时期,他未能如愿。19岁时,时局基本稳定,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以童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秀才,赢得了众人的称赞。很多人认为蒲松龄时来运转,一定会考上进士。但事与愿违,顺治十七年的乡试,蒲松龄落榜,一直到康熙十四年,15年间蒲松龄屡试不中。


但是蒲松龄并没有颓废,他深入民间,广交朋友,坚持小说创作。康熙十八年,《聊斋志异》横空出世,蒲松龄名垂青史。


第二位名人是李时珍。


李时珍出身医学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名医。因为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太低,父亲不想让李时珍子承父业,命令他参加科举。


李时珍热衷医学,希望凭借医术光耀门楣,但父命难违,他只能硬着头皮参加科举,结果落榜了三次。父亲心灰意冷,放弃了科举希望,任由儿子追求梦想。李时珍抖擞精神,迅速显露医学天赋,因为治好了富顺王儿子的病,他很快入宫成为太医。


别以为李时珍只会把脉治病,他的志向远非科举状元们可以比肩。做太医期间,李时珍不遗余力地搜集医学史料、本草信息、药物标本、典籍资料,为他之后编写《本草纲目》打下了基础,然后外出考察,走遍了大江南北,编写了著名的《本草纲目》,名垂千古。


小夏渐渐想通了:“如此说来,子承父业也没啥丢人的。我爸爸是矿山机械厂的车间主任,技术高超,同时带4个徒弟呢!我从小就觉得爸爸很神气。”


我鼓励他:“上职业学校不意味着人生失败,只要不颓废,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b1e4015c344400daa56d16eb26b16d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545668&x-signature=0XzKLwAh24wf5ev8viE8PqfVLpY%3D



▶ “高考改变命运”在许多家长的观念中根深蒂固,但成才从来就不止高考一条路


我在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孩子落榜的痛苦至少一半来自家长。“高考改变命运”在许多家长的观念中根深蒂固,他们对孩子高考落榜十分在意,甚至认为落榜就注定人生失败。事实上,成才从来就不止高考一条路。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b2b1bbee58b4257a24df66d4616a37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545668&x-signature=HCR7bmHqGYfVa1G0mDY42IHAtpE%3D

比如,明朝闻名遐迩的江南四大才子,竟然全是落榜生。


祝枝山19岁中秀才,5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中举,后7次参加会试不第。后来见儿子先于自己中了进士,祝枝山才绝了科举的念头,潜心研究书法,成为著名书法家,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等皆为传世墨宝。


唐伯虎是天才,15岁以苏州府试第1名的成绩进入府学读书,后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结果卷入科场舞弊案,被取消参加科举的资格,从此醉心于诗画,成为明朝传奇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文徵明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和叔叔都是进士出身,家教甚好。但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告失败,最后心灰意冷地选择了书法和绘画,出乎意料地获得成功,他的小楷被誉为明朝第一,冠绝古今。


徐祯卿是一位神童,16岁著《新倩集》,享誉乡里,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以落榜收场,直到26岁才中了进士,但因为相貌丑陋,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31岁又被贬为国子监博士。尽管仕途坎坷,徐祯卿在当时诗坛占有特殊地位,其诗作高产,号称“文雄”。


古往今来,落榜才子何其多,但是仍旧有一些才子在其他的领域获得成功,留名青史。他们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高考很重要,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孩子的命运,它更像一场庄严的成人礼,是孩子走向独立和成年的标志。如果孩子都可以意识到这一点,那么高考将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END
作者:赵凯
编辑:壮青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uu746nxplbjmb6 发表于 2022-7-19 06:26:59

高考是个重大机遇,但不是唯一的机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落榜也许就是一次淬火,看看历史上这些落榜生创下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