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u8h3c355pcz5 发表于 2022-7-18 19:27:00

藏在故事里的父爱

我的父亲已年近八旬,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式严父。他言语不多,长得清瘦,显得很“高冷”,给我姐弟仨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当然,威严中并不失慈爱。

我的父亲一直在离家几十公里的砖瓦厂工作,十天半个月才回家一趟,回家后也是做农活居多,鲜有与我们的“亲子时光”。父亲除了爱听爱唱老淮调(淮剧),显得还有一些文艺范儿之外,再也看不出他身上还有一点艺术细胞。不过,在我成长的几个重要阶段,父亲曾经讲过的三个故事,至今我仍记忆犹新、受益匪浅。

儿时的我,特别胆小,尤其不敢在夜色下走路,就连到自家屋后的草垛上扯一把草到厨房灶都担惊受怕:怕扯出一条蛇,怕有坏人躲藏在暗处……甚至一只蛤蟆、一只小鸟、一只老鼠弄出点声响都能把我吓到。但生长在农村的我,深谙“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在姐弟中又排行老大,自然想为父母搭把手,多分担一些家务。

一个冬日,父亲从单位回到家比较晚。那时还没有电话,因不知道他回家,没有预留晚饭,我打算生火做点饭。可灶后没有引火草了,我只好壮着胆子到屋后草垛上扯草,胡乱地抱了一点草就跌跌撞撞地往回跑,像后面有无数个追兵似的。

我的一举一动都被父亲看在眼里,他既为我的懂事而欣慰,又为我受惊吓而心疼。他安慰我别害怕,并用宽厚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在家前屋后走了一遭。我从父亲身上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安全感,小心翼翼地睁大眼睛观察,但一圈走下来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回到家里,父亲给我讲起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听父亲讲故事,虽然没有母亲讲得生动,却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最后,他笑着说:“如果当时在场的不是司马光而是你,或是他像你今天这样慌张,那个掉进缸里的小孩可能就淹死了……”从故事中我得到了启发——遇到事情,首先要沉着冷静、睿智灵活、镇定自若,还应善于学会变换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

我读初中时学校离家较远,为了节省开支,初一初二走读,但必须早起上学。到了冬季,天还没亮透我就朝学校赶,乡间小路上铺满了裹着霜冻的枯黄草茎,既磕绊又打滑。最可怕的是途经一处长满杂草的坟茔地,听说有人看到过“鬼火”,很是瘆人,只有远处村庄依稀点亮的灯火温柔可亲。得益于听父亲讲过《司马光砸缸》,我随即冷静下来——那传说中的“鬼火”只不过是磷化氢自燃造成的罢了;偶尔有些响声,是我的脚步声惊扰了熟睡的小动物,而不是它们在吓唬我……我放松下心情,欢快地越过了沟沟坎坎……

参加工作前夕,父亲为我如愿以偿地到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公安局上班而高兴。他特地到街上买二斤肉做了些肉圆,还让母亲杀了一只老母鸡煨汤。饭菜上桌,很少喝酒的他从床底下拿出一瓶白酒,斟上三杯,让母亲和我也“上上”。弟弟妹妹一脸惊讶,也期待看到我被辣的窘相。父亲说:“大娟(我的乳名)上班了,我们全家庆贺一下。”他接着对我弟弟妹妹说:“等你们工作了,爸爸也让你们喝点酒,毕竟从此真正走上社会了,万一同事、朋友聚到一起需要喝点酒,不至于让大家扫兴。这不,在家先尝试,锻炼一下。”

也许是酒精作用,那天饭桌上父亲的话比往常多。他又给我讲起故事来:“古时候有一个叫王华的人,年幼时父母双亡。一天夫人让他到街上去买布,他走一路念一路:‘买布,买布,买布……’到了街上,正巧看到一位头插草标的老人,说自己无儿无女,无依无靠,现年岁已大,想将自己卖给他人做父亲。见此情景,王华糊涂地把‘买布’错念成了‘买父’。于是本来就拮据的家庭又增添了一位体弱多病的‘老父亲’。王华从此为自己的粗心‘埋单’,悉心侍奉这位买来的‘父亲’……”

《王华买父》是当地一个耳熟能详的淮剧故事,但父亲讲述的内容与原版有出入。我很纳闷:作为资深戏迷的他怎么会记错故事情节?是醉酒而乱了思绪?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刻意改编《王华买父》,目的是提醒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避免出错;至于王华孝敬“父亲”,原版故事中体现的是他善良的一面,但父亲改编后的故事中,王华的“孝敬”则可以理解为他在做错事后敢于承担责任、担当后果的一种表现。父亲颇费心思,是善意地提醒、告诫我,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对爱情似乎缺根弦的我,二十几岁还一直不开窍。为此,父亲很为我的婚事着急。在我27岁那年,他不容商量,直接给我下了一道命令——“今年你必须交上男朋友。”这冰冷的命令生生地伤害了我,也使我们父女间产生了隔阂。但缘分真的很奇妙,就在那年,我居然真的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当我真的要出嫁了,父亲又有了诸多不舍与不放心。在我出嫁前一天的晚上,母亲默默地为我作最后的准备:明天的嫁衣放在床头,回门那天穿的衣服放在箱子里……父亲则在我的房间来回踱步,我知道他的心事,我也舍不得离开生活了28年的家。我不敢开口,生怕一开口眼泪就滚落下来。良久,还是父亲先开了口,他不是交代我到了公婆家应该怎么做,而是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打金枝》。其实,这个故事是村里大喇叭广播通知前经常播放的经典淮剧之一,加上父亲也常用收录机反复播放,我已“被”听了很多遍。

《打金枝》讲的是: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给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郭暧为妻。时值汾阳王八十大寿之日,子、婿纷纷前往拜寿,唯独升平公主自持皇家“金枝玉叶”的身份没有前往,令郭暧颜面尽失。郭暧回宫与公主理论,情急之下打了公主一巴掌。公主向父母哭诉,逼求唐皇治罪郭暧。唐代宗和皇后了解事因后,明事理、顾大局,责备女儿、劝慰女婿,最终小夫妻和好如初。

“给你打,给你打,给你打,量你碰也不敢碰。”升平公主与夫君郭暧发生争执的那场戏中,这句唱词与唱调曾让我很感兴趣,既有皇家公主的骄傲,又有小女子的任性,我还曾学着表演过。而父亲是在我嫁进夫家前夕,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为人妻为人媳不能骄横恃宠。

父亲给我讲的故事很少,仅此三则,但每则故事都讲在我人生中重要且特别的节点,我也从中领悟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机关作家协会会员)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SrqzkhTHzdr4as~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505926&x-signature=zuOr5ej6sJzuF7Oyp1CT8VHzV6k%3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藏在故事里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