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陶渊明、文成公主、左宗棠......历史名人与树的那些事!
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则是现代的事。1915年,在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被尊称为“国父”孙中山的倡议下,北洋政府下令,规定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将孙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从此,全国各地每年都会大规模地开展小树苗“搬新家”活动。树是大自然的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它与文学发展唇揭齿寒,是文人们笔下灵气十足的形象。《诗经》以桑榆桃柳作比兴,《楚辞》以橘树香木自比,《古诗十九首》中有“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的诗句。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中的大槐树,《项脊轩志》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茅盾笔下礼赞的白杨树,舒婷笔下讴歌的橡树……这些文人笔走游龙,妙笔生花,笔下树的形象栩栩如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
植树造林,泽被苍生,千秋万载,德行天下。我国民间流传许多名人植树趣事和赞美造林佳话。
轩辕黄帝爱植树。陕西黄陵轩辕庙至今依然生长的19米高轩辕古柏即轩辕所栽,距今已有4000年。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a6187a1970184c29825f5a647bcb4e8c~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3503268&x-signature=zYSoQWsVhDOSJSvPRqa%2Fhu2fEfw%3D
轩辕古柏
西周“常胜将军”沙俊其,战争每一次凯旋,他都要命令全军将士在沙场上“人种一树,以庆武功”。
孔子栽桧。孔子曾在曲阜栽植桧树, 孔庙现今高达20 余米的古桧即他所栽桧树枯萎后萌生的新树。
秦始皇“焚书坑儒”,尽人皆知。但是,他不烧“种树之书”, 后来还专门下令: “无伐草木”。秦时全国修筑“驰道” “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贯通全国的“绿色长廊”。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16ccd6c04ef744d9b0e7cb0fe8af0cf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503268&x-signature=okAT1vxHQxtzofAxWJJCZLhkNMI%3D
秦皇古驿道
东汉名医董奉,医术精湛,乐善好施,给人治病不收钱财,但他提一个“苛刻”条件:治好一个普通病号,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症病号,种五株杏树。日月积累,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他被尊称为“董林杏仙”。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被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
晋代诗人陶渊明是个“柳痴”,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亲密。他还特意在屋前栽下五棵垂柳,雅封自己“五柳先生”,写下许多爱柳的名诗:“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
唐代诗人杜甫,在天府之国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植绿补绿,还以诗代札,向朋友讨要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带领组织乡民,开荒造林,在大云寺种下竹子三万竿,在柳江边广植柳树,还别出心裁地写一篇充满“柳”字的《种柳戏题》:“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笑谈为故事,推移成昔年……”柳刺史柳州种柳,传为韵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84c0bcb6cc244e019845c9afdcdc9c1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503268&x-signature=u%2Bl0UTVNCQXGVfcvlvAYqNyPabA%3D
公主柳
唐代白居易,堪称“树痴”,官做到哪,树就种到哪,任忠州刺史时,他自掏腰包,购买花树,并率领童仆等,荷锄在城东坡,挖沟引水,辛勤栽植桃李杏梅等,绿化荒山,美化环境,陶醉性情。他赋诗《东坡种花》:“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从种树中,他悟出“养树”即“养民”的哲理,“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书。”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她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昭寺周围,芊芊柳条,挂的全是乡愁。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宋代欧阳修,在扬州平山堂栽柳,人称“欧公柳”为扬州城增添秀色。
宋代文豪苏轼对树也情有独钟,堪称“植树劳模”。“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描写的就是他年少时种树的情景。他在杭州做官时,修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是西湖靓丽美景。后人将此堤称为“苏堤”,留下“苏堤春晓”的著名景观。他谪居黄州时,在“东坡雪堂”前广种柳、桑、竹、枣、栗,作诗“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被贬定州时,他栽下的两株槐树,据说如今仍生长在河北定县文庙前院,人们爱称“东坡槐”。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ba14b1bc2c2f4a4e84ba40c92d2ab81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503268&x-signature=DBk7Z9rV1xKcMGOzu1ioLeBbkJY%3D
东坡双槐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对柳也很垂青,他曾在带湖新居栽树,写词《水调歌头》:“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表示他喜柳。
北宋王安石,喜欢种竹、栽桃、植柳。诗云:“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似延雏”“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移柳当门何啻五,穿松作径适成三。”可见他树木的青睐。
朱元璋的一系列振兴经济措施中,植树造林被排上日程,“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他对善于利用空地植树的人实行免税,而对不完成植树任务者有惩罚,对砍伐树木者也要治罪。
唐伯虎种罗汉松。被誉为苏州四才子之一的明代大画家唐伯虎,在郊外春游作画之余,曾在高义园后侧山坡种了一棵罗汉松,今已有 400 余年。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471520e2453747e68302761a1d293ba9~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3503268&x-signature=RHRM0bCTix3dUSMNo0LljBFWOmM%3D
唐伯虎罗汉松
晚清重臣左宗棠也喜柳,收复新疆时,足迹所到之处都动员湘军在道路沿途栽柳,称“道柳”,意在于巩固路基、防风固沙、利行人遮凉。后被人们称为“左公柳”。兵部尚书杨昌浚见到连绵不断的“左公柳”后,不禁赋诗称赞这一壮举:“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143c7066216943cdab3436cac997b31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503268&x-signature=NcCh3PGfSo6JnZp7ZnzjLndTubY%3D
哈密左公柳
孙中山栽酸豆树。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十分重视植树。他从檀香山捎回酸豆树种,亲自培育栽种在广东中山县翠亨村家中的院中。
张学良植楠。1937年张学良将军被监禁在浙江奉化溪口的中国旅行社时, 曾在溪口雪窦寺大雄宝殿后面栽下两棵楠,如今,他亲手所植的这两棵楠枝繁叶茂,风姿挺拔,人称“将军楠”。
近代爱国名将冯玉祥嗜树如命,曾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被官兵誉为“植树将军”。驻军北京、徐州时,他广植树木,并写护林诗一首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
春风催新绿,植树正当时。我们一起去植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