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zg0qo800tye6o 发表于 2022-7-15 18:58:17

好习惯无法培养,坏习惯只因匮乏爱

真正的好习惯其实无法靠训练养成。若有充足的爱流动,孩子的好习惯会自然呈现,无须训练。而顽固的坏习惯背后,是爱匮乏的痛苦呐喊。
我们从小就被爸爸妈妈教导要养成好习惯,长辈们看到别人家孩子的好习惯,会理所应当地教育我们:看看人家,你也要养成这个好习惯,学习才能提高,别人每次都考九十几分,你也要努力像被人学习。小时候每当我听到爸妈用这种对比的方式教育我时,我心里就特别难受,内心会不自觉地产生对抗情绪,就不听你们的,就不学习的好习惯;有时心理还会厌恶被父母夸奖的别人家孩子。似乎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是一个机器,而不是一个独立丰富的精神存在,后来我慢慢长大,看着身边的朋友为人父为人母,时常听他们说教育孩子的话题,有些还是类似我父母之前的教育方法,也有些别出心裁、、、、、、
成年后我一直认为有充足的爱,好习惯自然呈现。孩子是通过内化与抚育者的情感关系来学习成长的,所谓的“人格”,就是孩子与父母的各种情感关系内化到心里,形成以后的性格,决定一生的命运。如果训练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没有爱的流动,没有轻松愉快,必然会带来反弹。
我对此深有体会,小时候我和妈妈因为收拾房间的问题吵了十几年,妈妈每天都充满怨气要求我收拾,我却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乱放。后来,毕业工作后,开始包容自己,允许自己所有的行为习惯。自从有了自己的房子,乱了半年之后,我开始喜欢上收拾,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温馨又方便。有时候去朋友家住,即使对方家里很乱,我也不觉得有问题。为什么没有了要求和训练,我反而喜欢上秩序了呢?因为秩序和所有美德一样,都是人类的本心,只要内心不被外在的要求割裂,美好的品质自然会呈现,而且不会变成教条。所以真正美好的品格,是在得到充足的爱和允许之后,灵魂自发、自然的选择。
相反任何顽固的坏习惯都是在呼唤爱。父母经常担心自己的坏习惯会被孩子学去。比如夫妻的感情基础很差,爸爸又酗酒,妈妈忍不住教育孩子:“你爸是个混蛋,你千万别学他”。儿子小时候很乖,滴酒不沾,但长大结婚后却突然酗酒,甚至打老婆。这样的个案有不少。每个孩子都天然的渴望在情感上接受父母,如果意识上不被允许,潜意识就会补偿。潜意识是支配行为的,所以变成了行为上认同爸爸,以弥补情感上无法认同他的缺憾。
父母无须完美,每个父母都有坏习惯,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有自己的原因,并愿意为此负责,这并不影响和孩子彼此尊重、相爱。酗酒的爸爸也可以很爱孩子,如果妈妈鼓励孩子接纳这样的爸爸,孩子就会获得一种感觉:“缺点再大的人也会爱我,也值得我尊重”。这样的孩子将收获广阔而灵活的人际关系。所以行为有缺陷,看法有不同,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给孩子底气——无论如何,爱都存在。
教育孩子无须刻意,模式化;有时一味地死板,教条只会适得其反,孩子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所有学科,道理都只是个说法,我们要学习正确的方法,也要学会放下,真实勇敢的投入生活,让爱流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好习惯无法培养,坏习惯只因匮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