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xzwfj6xzhcnw 发表于 2022-7-4 12:58:34

家谱中字辈的起源与发展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eee9b1546d94af7876b2a06c856ecb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2273788&x-signature=Mlxq7kZnupH1HVh1pLzT7SfsPKU%3D

河南于氏十八公之大公后裔字辈


古者,大家著姓,必有谱牒。世家大族,谱牒必为字辈谱。字辈谱者,载有按照宗族字辈拟定的人名(字辈名,俗称谱名)也。如果谱名和学名、官名不一致,世系图、世系表采用谱名,其他的地方可用学名或官名。谱名是谱牒最为核心的地方,它是家族的印记,是家族文化的密码。
何为字辈?字辈俗称:派引、排行、辈分、辈序等,它是通过名字显示世次关系(血系秩序),从而保证同宗血脉的一气贯通,世系井然而有序分明。字辈起源在商周,秦汉徘徊,魏晋南北朝有所发展。以同一个字表示同一辈人,即兄弟的名字里有个相同的字,如《左传 文公十一年》载有桥如、焚如、荣如、简如四兄弟,相同的字是“如”。这种方式,多半用在双字名。这个相同的字,或用在前面,或用在后面,这个时期,没有统一的习俗。以相同的一个偏旁表示同一辈人,即以共用某个偏旁,如东汉黄琼、黄理兄弟,都是“王”作偏旁。这种相同偏旁的取名,一般用在单字名。
隋唐时期,名门望族沿袭同字或同偏旁表示同一辈的作法。如唐末时期的金华黄氏八兄弟:黄玘、黄琛、黄璞、黄琬、黄珍、黄瑕、黄珌、黄瑶,都用了“王”旁。双井二世的黄赡、黄贻、黄赋三兄弟,都用了“贝”字旁。唐朝的字辈有所创新发展,同辈虽然共用同一个偏旁,上下两辈的偏旁却发展为五行关系。文献显示:唐朝初期的广州都督毕构,其胞弟毕栩,兄弟俩共用“木”字偏旁。毕构之子为毕炕,火字偏旁;毕炕之子为毕垌、毕增,土字偏旁。三代的五行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名字的偏旁构成五行相生关系,即偏旁遵循五行相生规则。双井黄庭坚的堂弟叔向和叔敖两兄弟,在南宋时期,为其后裔取名,其名字偏旁形式上就采取了五行相生法:叔向之子为麓,麓之子为嵤,嵤之子为填,填之子为钲。叔向公后裔四代的名字偏旁构成的五行关系是:木-火-土-金。从表象来看,黄庭坚的后裔短暂地运用了偏旁的五行相克法:庭坚公之子为黄相,黄相公的六个儿子共用水字旁:黔、然、槱、照、炁、羔。黔公之子为坡,然公之子为塾。从黔公到坡公,偏旁是:水-土,土克水,为五行相克。也有一说,四点水从火义,故是:火生土,属于五行相生。黄相的曾孙(銔、鐀、锱、铢、镕、鈇、镐、鍹、钽、钦)名字共用的是“金”字旁,从孙子(比如坡公)到曾孙(鐀公),偏旁是:土-金,土生金,属于五行相生。塾公之子为镕,镕公之子为浩,浩之子为柯,柯之子为炽,炽之子为填。土-金-水-木-火-土,也是五行相生关系,俗称五世其昌。南宋朱熹也继承偏旁的五行相生法:朱熹之子为朱墅,朱墅之子为朱鉴,朱鉴之子为朱浚,朱浚之子为朱林,朱林之子为朱炣,朱炣之子为朱堲。朱堲为朱熹的晜孙。朱熹之后的五代子孙名字,其五行关系是:土-金-水-木-火-土。五行偏旁相生无穷尽,意味着代代生生不息,这就是五行相生的取名规则。
字辈的正式起源是唐朝,韩愈为其家族撰写了韩氏字辈。宋太祖赵匡胤创造了对联式字辈(俗称字辈对联),字辈对联是: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对联共14个字,即14世。赵匡义支的字辈对联是:匡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季。赵匡美支的字辈对联是:匡德承克叔公彦,夫时若嗣古登光。整个宋朝,谱名是百花齐放春满园,字辈的形式也处在百家争鸣时期。有同一个偏旁的,有偏旁五行相生的,有偏旁五行相克的,有偏旁无规律的,有对联式的,有诗句式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俗称类诗体),也有字辈诗押韵的,也有不押韵的,还有混合形式的。比如:名字中的两个字,一个完全相同,另一个偏旁相同的。还有的把偏旁的五行相生编成五言诗。如,颍川堂陈氏的五行字辈诗:铨清标陨坤,铭海松煌增。锦添相辉培,钦深桂炳均。陨、辉,不是火字偏旁,只是陨、辉与火有关联。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字辈诗就是绚丽多姿的诗篇。她也体现了一个家族的精神和家风,她体现了一个家族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以及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
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朱氏取名法:字辈诗+五行相生的偏旁字。具体取名规则是:名之第一个字,按字辈诗(同辈有一个字相同,并把它当作名字的第一个字)。比如皇太子朱标支的字辈诗: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燕王朱棣支的字辈诗: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这种字辈诗,被广大中国家庭所接受而流传至今,是字辈的主流形式。名之第二个字,按偏旁构成的五行相生规则(俗称五行入名)。如:朱棣(木)→朱高炽(火)→朱瞻基(土)→朱祁镇、朱祁钰(金)→朱见深(水)→朱佑樘(木)→朱厚照、朱厚熜(火)→朱载垕(土)→朱翊钧(金)→朱常洛(水)→朱由校、朱由检(木)。
一般而言,字辈诗所选之字是由开基祖(始迁祖)拟定,并写入家谱,具有宗族的权威性。即使家族分迁,散居各方,或年代久远,支派浩瀚,世系庞杂,只要按字辈诗取名,就可保证同宗血脉的一气贯通,世系井然而不致紊乱。双井黄氏翰溪支的字辈诗是:斋馨甫渊声,定益守仕廷。文章应朝选,勋业待时征。世德辉宗训,贻谋焕祖铭。传家崇孝友,华国建藩屏。绪烈前垂统,诗书代作经。英贤宏继起,昌显永钟灵。我的研究认为,翰溪字辈诗,是信甫公、荣甫公和他们的儿子们共同商议的。寿斋公,出生在元朝,原名是六郎。桂馨公是他的独子,目前资料,未能得出他是按字辈来取名的。桂馨公有两个儿子,名字中共用“甫”字。桂馨公有8个孙子,共用“渊”字。其中四个孙子的名字里有儒家五常中的四个:仁、义、礼、智。因为“信”字已经被信甫公使用。这说明翰溪寿斋公、桂馨公,精通中华传统文化,不愧是文化望族之后裔(双井15世的寿斋公是,庭坚山谷公第8世孙)。翰溪三世、四世的名字中,相同的字放在第二个,这是魏晋时期流传下来的取名方法,即:姓+名+字辈。翰溪五世,共17位,他们共用的一个字是“声”字,是名字的第一个字,与朱元璋的字辈放在第一的取名规则一致,即姓+字辈+名。我的研究认为,翰溪字辈诗及其取名规则,产生的时间下限是1396年。因为声远公最早出生,是1396年出生。在1396年,我们的桂馨公虽然逝世了(1383年),但这个时候,信甫公(1342-1418年)54岁,荣甫公(1345-1421年)51岁。仁渊公(1368-1446)28岁,义渊(1370-1444年)26岁,石渊(1374-1453)22岁,他们均为青壮年。由此可见,翰溪字辈的取名规则,为甫渊两代共同制定的。
据我主编的《翰溪黄氏廷元公支谱》记载:翰溪廷元公为其三个儿子取名,名之第一个字“文”,遵循翰溪字辈;名之第二个字,采取魏晋时期的偏旁相同,使用火字偏旁:灿、炳、烨。文灿公有五子(章湘、章洞、章淑、章敖、章老),其中三子使用水字偏旁:湘、洞、淑。这种命名规则,表象看是五行相克(火-水,即水克火),与黔公-坡公的土克水类似,实际上是根据《周易》的卦名及其卦象来取名的,廷元公根据《周易 》的既济卦的卦象,先火后水,即上水下火,父亲的名字偏旁为火,儿子的名字偏旁为水,父子的名字的第二个字之偏旁卦象,构成既济卦。寓意父子协同,和睦奋斗,事业(家业)既济。既济者,成功也。朱元璋的偏旁五行取名规则是五行相生,可以无限循环下去。而廷元公,采取了偏旁的卦象和卦名相结合原则,难以连续循环下去。廷元公这种取名方式,源自双井8世黄相公为儿孙的取名:黄相的五个儿子(黔、然、槱、照、炁、羔)的名字共用四点水偏旁,其孙子(坡、塾、均、壑、垦、童等)的名字共用土字偏旁。从儿子(比如黔公)到孙子(坡公),是从水到土,先水后土,实际上是《周易》的“师”卦的卦象。君子见此卦,容民蓄众,能以众正。从黄相公自己到他的儿子(比如黔公),偏旁属于先木(巽)后水,是《周易》 的“井”的卦象,君子见此卦,以劳民劝相。君子慰劳民众,相互帮助。君子如井,需要精心修身,方可引泉而养天下,惠泽无穷也。庭坚公寄寓儿孙(相公、黔公父子):自强不息修身,井养天下无穷;守护双井盛象,遵循冲和懿训。黄相公寄寓儿孙:读懂师卦,为国效力,为民从教。站在祖先的肩膀上:读书为本,做双井名师,诗书继世。黄相公三代的名字偏旁构成的卦象,连起来组成词“井师”。井者,伯益首作也;井师者,井之师也,伯益是也;伯益,我黄氏之直系祖先也。庭坚公寄望子孙:世代守望祖先伯益造福人类之精神。井师者,双井之师也。寄望黄氏后代:教师世家,福泽学子。
这种根据偏旁的卦象,及其先后偏旁构成的卦名,把卦名作为寓意的取名方法,不容易操作,需要很深厚的《周易》基础。这种偏旁卦象取名方法,很容易被世人理解为五行相克。它不如五行相生取名法,容易实施且无歧义。如果名之第二个字采取五行取名字法,主流是采取明太祖的偏旁五行相生规则。
自北宋以来,按字辈诗取名,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尽管近百年来,它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但传承未断,本人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名字“德华”中的“德”,就是翰溪黄氏字辈诗的第22个字。随着续修或重修族谱的盛行,字辈取名的习俗又获得了重生,获得了新的活力。凡是新谱,基本上都给上谱的人丁按字辈取了谱名。因为它是对先祖的尊重,是对世系的延续。因此,当代的中国人,与宋明清时代的古人一样,有学名和谱名一致的。只是在当代中国,学名和谱名一致的比较少。也有学名和谱名不一致的,不一致时,采取双名制:双名并举,各得其所:学名(今称身份证名)和谱名,学名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谱名用在宗谱里。
(作者:黄德华,号太华居士,北宋黄庭坚第29代孙、定居浙江杭州、祖籍江西高安市,国学教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谱中字辈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