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1-12-4 21:33:26

10、养生的误区

原文:
来书云:“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夫清心寡欲,作圣之功毕矣。然欲寡则心自清,清心非舍弃人事而独居求静之谓也。盖欲使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耳。今欲为此之功,而随人欲生而克之,则病根常在,未免灭于东而生于西。若欲刊剥洗荡于众欲未萌之先,则又无所用其力,徒使此心之不清。且欲未萌而搜剔以求去之,是犹引犬上堂而遂之也,愈不可矣。”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此作圣之功也。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不能也。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此正《中庸》“戒慎恐惧”、《大学》“致知格物”之功。舍此之外,无别功矣。夫谓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者,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为累,而非克治洗荡之为患也。今曰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只“养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根。有此病根潜伏于中,宜其有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
评论:
陆原静来信写道:“谈养生,关键的就是清心寡欲。若能清心寡欲,作圣人的功夫也就完成了。人的欲望少了,心自然会清明,清心并不是要远离尘世而独求宁静,而是使这心纯为天理,没有丝毫的人欲之私念。如今,想要清心寡欲,但若就私欲产生处去加以克制,那么,病根依旧存在,不免会有灭于东而生于西之举。如果说想在私欲还未萌芽之前就消除干净,却又没有什么可用力之处,反而使这心不清明,而且,私欲未萌生就去寻找并以求铲除它,这好比引犬入室而又驱赶它,如此更讲不通了。”
阳明先生说,一定要努力做到此心纯乎天理,无丝毫的私欲,这是作圣人的功夫。要想此心纯是天理,无丝毫的私欲,就要在私欲未萌生之前加以防范,在私欲萌生时加以扼制。在私欲萌生之前就加以防范,在私欲萌生时加以扼制,正是《中庸》中“戒慎恐惧”、《大学》中“致知格物”的功夫。除此而外,再无其他的功夫。你所说的私欲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入室再驱赶的现象,是被自私自利、将、迎、意、必所牵累的结果,而并非由克治荡涤造成的。如今说养生最关键的是清心寡欲,这“养生”二字,就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的本源。有这个病根隐藏在心中,如你所说的私欲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入室又驱赶的弊病,也就在所难免。
养生,其实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即使世间有此方法,也最多只能是延续你这个肉壳子几年光景。而在你生命的根本意义上毫无用处。生命的大潮流大趋势是要我们从生命意义上明心见性,了知生命的本来,了知生命的真相。这才是第一义的东西。如果不把这个作为你生命的头等大事,而去一心想着借助所谓的最新科学成果延缓几年你的肉壳子,那么你无异于隔靴搔痒,最多就是起一个心里作用。
孔子说毋意必固我,老子更是直接说,吾有大患者,在吾有身。道家直接追求无我的境界。佛家更高一步,它主张人类社会,乃至于整个生命界是一个整体,如何让这个整体生命界的解脱才是第一位的。这里面哪里有养生,但是哪个最后又不是养生?做好了第一义的事,生自然能养,倘若舍了西瓜去拿芝麻,那么最后养生又能救谁?

ue35f7fe1d1dfz 发表于 2021-12-4 21:33:39

静心寡欲是最好的养生[心][心][心][赞][赞][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养生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