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城市群崛起 协同发展是关键
本报记者 王彩娜阳春三月,徐徐的海风轻拂过北部湾畔的银色沙滩,培育北部湾城市群的利好消息随之浸润其中,毫无疑问,这颗西南遗珠将大放异彩。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定位于建设面向东盟、服务“三南”(西南、中南、华南)、宜居宜业的蓝色海湾城市群。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通过培育北部湾城市群,沿海地区再添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培育北部湾城市群为跳板,深耕东南亚,构建海陆双向对外开放新格局。
跳板
“一湾连多国,状如唇齿依”,一语道出了北部湾城市群的区域特质——沿海沿边的开放优势。
实地走访北部湾地区进行调研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中国周边地区开放相比,中国与东南亚具有最大的经贸发展潜力,深耕东南亚是目前开放短时间最能取得明显效果的地区。
正因如此,《规划》强调,北部湾城市群要把开放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要面向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构建东盟企业进入中国大陆的“落脚点”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始发站”,汇聚国际国内双向产业资源,补足城市群的产业短板,夯实城市群的经济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部湾城市群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充分发挥向西南开放的通道优势,积极主动融入 “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在刘勇看来,“北部湾城市群是沿海地区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在沿海一系列新的增长极中拥有中外接壤、陆海丝衔接以及国内东部西部交汇的特殊区位条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绿意
翻看《规划》,本报记者发现,除了“开放”外,另一置顶词语便是“绿色”,“绿色崛起”呼之欲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陈耀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是《规划》的一个主旋律,贯穿区域内城市规划、产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同城一体化等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北部湾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陈耀指出,北部湾城市群在培育绿色产业集群方面既有改造提升临港工业等传统产业,也有培育壮大新动能。“如果《规划》落到实处,北部湾城市群的产业体系建设就相对完善,涵盖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在强调实现发展优势的同时,注重综合发展。此外,美丽经济更是大有文章可作。”
陈耀告诉本报记者,早年间,他曾如同打趣般表示过这样一个观点:“钦州三娘湾的白海豚可以作为衡量北部湾地区生态的指标之一,如果白海豚仍在嬉戏,说明北部湾的生态环境不错;如果白海豚走了,那么生态环境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处长相伟近日曾公开表示,“保住一泓清水是北部湾城市群不可突破的底线,我们将多措并举健全中越北部湾海洋生态保护国家合作机制,构筑中国—东盟海洋生态安全格局。”
难关
蓝图绘就,愿景美好的北部湾城市群,尚有一道道难关待闯。
刘建兴指出,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高新技术产业薄弱,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市带动,创新软环境也有待改善,对高端创新要素吸引力不够。同时,北部湾地区快速通达周边省份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还不够紧密。
刘勇说,北部湾城市群区域内的城市间经济规模相差不大,实力相近,形成多极城市群发展态势的同时也反映出区域内缺乏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特大城市。
虽然,《规划》中提出要以南宁为核心城市,加快建设南宁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不过,在刘勇看来,占据“天时”“地利”的湛江更有希望成长为区域的经济中心。
刘勇坦言,构建北部湾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主要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区域分工(合作)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区域分工模糊现象比较严重,区域产业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二是区域市场一体化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尚待进一步完善。如一些行政区划接壤地区的 “断头路”、关键性的交通工程建设以及整体性对外联络通道建设等。
三是产品服务和要素市场建设还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特别是要素自由流动机制还有待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待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尽快统筹。
抱团
但无论如何,“抱团”已经是区域发展大势所趋。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国要建设19个城市群、两个城市圈,构建“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
刘勇认为,北部湾城市群完全可以承担起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先行先试的重任,为我国增长潜力较大的地区的快速发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积累经验。“北部湾城市群区域内的城市基本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阶段,需要制造业、服务业乃至现代农业并举发展,区域经贸交往也需要比较频繁,区域协同发展任务艰巨。”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城市群不断涌现,但城市群中城市体系仍不太合理,城市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大城市的效应仍较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建议,城市间应加强合作形成合理分工,将垂直分工逐步转化为水平分工,变单个城市的竞争力为整体竞争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