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1tlx5qlulae5 发表于 2022-6-29 05:35:15

“主要看气质”:如何按照“人格差异”培养孩子“气质”?

曾经,朋友圈被“主要看气质”刷屏。

这件事情说来有趣,主要看“气质”,那么次要看什么呢?看“颜值”呗——都说这是个看脸的社会。

然而,即便是看脸,也不是脸蛋看起来漂亮就是女/男神了。如今虽有化妆自拍和修图神器,有时终囿于自身颜面不好以脸示人,或者那美貌也许只能存活在美颜相机/手机里。气质则不一样,气质一说激发了大家不甘示弱、纷纷晒出自己照片的热情,谁都可以发张照片去晒一晒,因为“主要看气质”。

但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气质”一词,通常情况下并非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气质”。日常所说的“气质”是指一个人看起来的风度、样子。垂髫孩童、翩翩少年、谦谦君子、窈窕淑女、耄耋老人等莫不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日常所谓的气质大抵如此,我们在展笑蹙眉之间气质自生,它反映了个体的品味、格调以及举手投足间所散发出异于常人的星星点点。而心理学意义上的“气质”则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dfic-imagehandler/905ba8e1-f0ab-481e-b64a-5c860d71bee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1815672&x-signature=Tod1RC%2B8jpxRSlVgEoLmTTj%2FrZg%3D

“人格差异”造就不同气质

人格心理学讲的气质,是指相对稳定的、具有生物基础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个体差异)。实际上,“格”这个词本意为“木长貌”, 也就是树木繁盛的样子;由此可知,“人格”无非就是我们人看起来的样子,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气质异曲同工。而当我们从学术的角度讲“气质”时,我们更偏向于指代个体看起来稳定的模样背后的生物学基础。

因为“气质”一词实际上源于拉丁文,本意“混合”。混合何物?混合的是古罗马医生盖伦(Galen,公元129年~199年)在希波克拉底的基础上所创立的体液说里的不同体液。盖伦也就是最先提出“气质”这一概念的人。

盖伦根据人体内各种体液所占比例的不同将人分成了四类: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者黄胆汁占优势,易发怒,动作激烈;

粘液质者粘液占优势,善思考,冷静平缓;

多血质者血液占优势,有热情,欢快活跃;

抑郁质者黑胆汁占优势,有毅力,忧郁沮丧。

虽然其对气质类型特征的描述较为接近事实,并且也提供了一种研究人格的思路(提出一些不同的类型,每一类包含一些特定的特征,类型与类型之间彼此存在差异),但其以体液作为气质类型划分的依据欠缺科学性。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dfic-imagehandler/a935930d-3652-41cc-bdd9-ebd92e740e1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1815672&x-signature=8RUNyOAGWigU8GwPVw6KbSUEHfQ%3D

教育孩子,因“气质”施教

后来,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Eysenck)提出的人格PEN模型中, 内外向和神经质两个维度交替形成的4个象限正好分别对应于4种气质类型,使得古老的体液理论得以被重新审视。但在通常情况下,人格心理学更倾向于采用“气质”而非“人格”来描述幼小儿童,因为在儿童早期,他/她们的社会性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样子更多是基于他/ 她们的生物学基础,即更多是气质型的。

现代气质理论之一的“气质发展理论”,是由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的教授托马斯和蔡斯等人在对婴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认为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在气质上表现出彼此不同的个体差异,并区分出9个维度来衡量儿童的气质。分别是:

活动水平(如进食、穿衣或睡觉时是否乱动);

规律性(如是否按规律进食或排泄);

分心程度(如是否容易被叫唤);

趋避程度(如对陌生人的接受程度);

适应性(如融入新环境的难易程度);

注意广度和坚持性(如是否不受阻碍而坚持完成某事);

反应强度(如喜怒哀乐是否都很大声);

反应阈限(如尿布需要多湿孩子才会哭);

心境质量(如友好与不友好、愉悦与不高兴行为的比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dfic-imagehandler/f5734704-6202-46cc-bbb8-e1a6360e0b7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1815672&x-signature=pj6msDbYaydX54y4IaF5Pfkaazg%3D

据此,他们将孩子分为了三类,40%的孩子属于容易型,在上述9个维度上都表现良好;10%的孩子属于困难型,在上述9个维度上表现不佳;还有15%的孩子属于慢热型,介于以上二者之间(其余35%属于混合型。因此,也有观点分4类:容易型、困难型、慢热型、中间型)。

由于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可能形成某些积极或消极的性格品质,每一种气质类型的儿童都可以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因此,建议家长或教师要了解儿童的气质类型和特点,并在抚养和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注意与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调适”,从而达到有针对性地去帮助儿童发展积极品质,防止或克服消极品质的目的。

作者:彭凯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主要看气质”:如何按照“人格差异”培养孩子“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