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2xqgw38w 发表于 2022-6-14 11:09:04

文学论|邹建军:如何向世界讲好现代的中国故事——《晏阳初》的文本叙述

文/邹建军

如何向世界讲好现代的中国故事?也许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

苗勇长篇传记文学作品《晏阳初》(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以中国现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开创者晏阳初一生的经历,向人们讲述了一位具有英雄情结的平凡人以及具有平凡人经历的英雄的故事。

作者为中国现代重要历史人物作传,以非虚构方式向世界讲好了一个现代的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到中国这位平民教育的先驱者,从而让中国的现代圣贤走向了世界,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因而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在文化传播方面开拓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作者在文本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具体体现在在对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形象演绎、对晏阳初人格精神的高度仰望、对晏阳初探索气度的全面肯定和对晏阳初人生经历的整体描述四个方面。

一、对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形象演绎

晏阳初是现代中国一位以提倡和实践平民教育而出名的教育大家,同时也是现代中国乡村改造运动的提出者与实干家,兼具思想家和实干家的双重身份。“晏阳初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是当我们回望20世纪的中国时,能够使心灵感到温暖的少数几束光中的一束。”(邱建生语,《晏阳初》封底)他不仅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也是一个世界性的人物,早在1948年,就被评为“当代革命伟人”(同时获奖的还有爱因斯坦、杜威、福特等十人)。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在老家接受私塾教育,在保宁府(今阆中)和成都接受过系统的西式教育,后来到香港和美国求学,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是上世纪上半期中西文化的沟通者、中外教育的融合者,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他对于中国教育的开创性贡献在于平民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就远渡重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普兰,为在那里处境艰难的中国劳工服务。

正是在这里,他发现这些在外国的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文化,甚至绝大部分人一字不识,并因此吃了很大的亏。他帮助他们写家信,组织起多个识字班,编写教材让他们阅读,取得明显的成效,由此开始了他贯穿于一生的平民教育事业。

回到中国后,他先在东北张学良的部队中开班教士兵识字,后在北平成立中国平民教育总会并任总干事长,以民间的力量从事平民教育工作。1929年,他率领100多人的知识分子团队来到河北定县,全面进行平民教育的实验,编写平民教材,发行平民刊物,形成了一整套的做法,产生了独立的教育思想:

第一是发现中国农民身上的四病,即愚昧、贫穷、弱小和自私。第二是平民教育要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生计教育和卫生教育统一起来,这是针对中国农民实际的良药。三是新民思想:“一是有着空前先进性超前性的人才观。”“二是具有完备和可操作的平民教育体系。”“三是晏阳初先生‘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的思想具有全面性和全局性。”(《晏阳初》第8页,晏鸿国《序二:为和平而教育世界》。)

晏鸿国指出:“他要求学生具有劳动者的体力、专家的知识、教育者的态度、科学家的头脑、创造者的气魄、宗教家的精神,还特别注意对学生道德情操和能力的培养。”(《晏阳初》第8页,《序二:为和平而教育世界》)这就是他卓越的现代人才观。由此,他提倡“四自”,即“自习”“自给”“自强”“自治”,从而养成“知识力”“生产力”“健康力”和“战斗力”(即他所说的“四力”)。

什么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体系”?

“晏阳初先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从开办平民学校,以教授‘千字课’为主‘除文盲’的初级阶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体系:教育的对象由城市平民变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教育的内容由单纯的读书识字转为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等四大教育;教育的方式也从单纯的学校式教育发展为学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社会式教育。”晏鸿国强调指出:“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被称为定县经验的核心,是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精髓,不但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对于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等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晏阳初》第8页,晏鸿国《序二:为和平而教育世界》)

什么是“新民”思想呢?晏阳初认为:“必须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团结力,‘四力’皆备才叫新民。”(转引自《晏阳初》第8页,《序二:为和平而教育世界》)

以上可以证明,晏阳初的确是教育大家,不仅是思想大家,同时也是实践大家,并且所针对的不是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而是“平民教育”。

如何向世界讲好这位特殊的教育大家的故事?

苗勇以作家的眼光与才力做出自己的选择。《晏阳初》不是一部学术著作,对于其思想不是以总结与论述的方式而展开,而是以故事讲述和形象塑造的方式而演绎的。晏阳初本身并没有多少传奇故事,也没有多少一般意义上的英雄业绩,作家采取的是以形象的方式对其所有的思想和理想加以呈现,一切出之以形象,一切出之以情节,一切出之以想象,一切出之以情感,我们所见到的都是有血有肉的形象和起伏不断的情节,成为了这本书的全部内容。

如何讲述晏阳初的人生故事,以学术著作的方式,已经有《告语人民》(赛珍珠)、《晏阳初传》(吴相湘)、《晏阳初传略》(晏鸿国),还有614篇学术论文(2022年5月2日中国知网查询结果)。如果苗勇仍然以学术研究的方式来写晏阳初,相信不会取得特别显著的社会效果。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新的历史条件下,还是以文学的方式为最佳选择,因为故事还是需要讲述的,并且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动情的、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形象讲述与自动展示。正是在这个方面,长篇传记文学作品《晏阳初》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8JxxLd28yV1ds~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0539518&x-signature=udXB%2FyYr5SUh%2FHUjEO25xTIAkv8%3D

二、对晏阳初人格精神的高度仰望

晏阳初是一位具有高尚人格的中国现代平民教育家,从他从小开始的人生选择就可以看出。

他在早年接受的是中西相统一的教育,所以具有宗教情怀与儒家仁爱,并对中下层穷人“背二哥”心生同情;到法国普兰了解华工的惨状后,决定一生不做官、不发财,要为除尽天下文盲而努力奋斗。凭自己的资历与影响,他本来可以在政府重要部门任职,但他选择建立无权无势的民间组织,在中国南北各地展开伟大的平民教育实践。

就像诺贝尔奖获得者赛珍珠所指出的那样:“你已经准备了一套不但能在中国,而且能为世界任何地方的贫民改善生活,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你在世界黑暗之处点燃了一盏明灯。”(赛珍珠,《晏阳初》封底)

晏阳初正如一轮早上出来的太阳,在一生中不断地发光发热,以自己的热量照亮了那个时代,特别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他首先不是一个教育理论家,也不是一个教育思想家,而是一个教育实践家,一个社会实干家,一个苦行僧式的宗教家。

正如埃德加·斯诺所说:“晏阳初是一位有才干的学者,一位有独创的教育家、一位勤奋的作家、一位能激励人心的中英文演说家,也是一位有生气的知识分子,在保守的亚洲是很少见的。他有敏捷的思路,有创造力,有发明才能和想象力。他还是个组织者,是个实干的思想家,活跃的执行者。”(《晏阳初》封底)

他以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平民教育之路,成为上世纪世界上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他是以实践的方式证明了他的思想,是以一件事、一件事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能力。正是在许多重要历史关头,他身上所具有的高贵的人格精神和道德情操就全部地体现出来。

第一次是在他帮助张学良训练士兵后,张想以高薪请在部队里任要职的时候,他不为金钱和权力所动,委婉地加以拒绝,让张学良十分意外。因为他所提倡的平民教育需要独立自主,不涉及任何党派,才能不为党派所利用。

第二次是他刚从耶鲁大学毕业,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赶到法国普兰,帮助在一战中的中国劳工。那个时候他已经有了女朋友,如果选择留在美国,不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美满的家庭吗?

第三次是他在战乱中寻找英国老朋友史文轩,他们认识于成都华美高等学堂,他帮助晏阳初到了香港求学,又在他的支持下到了美国留学,可是在一战中却死在了法国,晏阳初在墓地进行了正式的悼念。

第四次是平民教育总会的100多名同事随他来到河北定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不到一年时间,许多人回到了北平及其他大城市,他对此没有加以阻拦,并且尽其所能地安排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体现出特别大度的人生情怀。

第五次是当定县已经沦陷后,他还派出干部去到河北前线,要求安排好所有平民教育工作者的生活,体现出自己的领导胸怀,特别讲亲情与友情的高尚品格。

在其一生中,晏阳初是始终有情有义、有仁有德、有声有色,没有因为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艰难而动摇与退却,没有因为经费不够而改变自己的平民教育理想。他的确是一位具有宗教情怀的“革命家”,他说:“我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相结合的一个产儿。我确实有使命感和救世观。”(《晏阳初》后勒口)

作者对于晏阳初身上如此高贵的人格品质极为敬重,在书中表现了作者全部的肯定与赞扬。作者并不是要把晏阳初塑造成一个品质高贵的英雄,而是因为他品质的高贵而让他感动,他只是以客观的笔触将其光辉的一生展现出来而已。

晏阳初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历史人物,在这本书中也不是高大全的艺术形象,但是晏阳初是一个作者所敬仰的历史人物,一个作者所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其道德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是许多小说中的人物所不能相比的。在近年来讲述中国故事的作品中,无论是虚构作品还是非虚构作品,《晏阳初》都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

作者为了写好这部作品,曾经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收集关于传主的资料,并且尽力到他一生所到之处进行实地考察,以体验晏阳初一生之所体验,走过前人所走过的路,吹过前人所吹过的风,让他有了特别丰富的感性认识,包括当年的那一批有志之士,包括那个时代的民俗风情与自然山水。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晏阳初无疑是一个领袖人物,作者以饱满的热情与远大的理想,把晏阳初以及他的同伴们的形象描画出来,让人们能够感知他们身上的崇高与纯净,感知他们身上的勇毅与伟大。

苗勇曾在本书的后记《仰望晏阳初》中说:“但凡伟人,都会有许多让人仰视的理由,德泽才被后世垂范。他们心怀众生,为人称颂,他们悲天悯人,克己奉公,也就有许多的故事在百姓间口耳相传,自然就有文人为他们立传。”(《晏阳初》第513—514页)

作者之所以要以文学的方式为晏阳初立传,并不是因为他是自己的乡党,而是因为晏阳初本身的人格精神与道德情操,深深地打动了他。十年辛苦不寻常,苗勇以十年磨一剑的执著,投入了全部的身心,终于完成了这部厚近50万字的巨著。

三、对晏阳初探索气度的全面肯定

《晏阳初》不仅全面地记录了晏阳初整个一生的行迹,同时也对晏阳初这个历史人物的个性、气质与精神进行了深入剖析,特别是对他在一生中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历程,进行了精到的叙述与细致的描写。

晏阳初的一生是具有探索性的一生,对于中国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方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都体现了他探索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首先,他发现了中国乡村下层平民身上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并概括为贫、弱、愚、私四个方面,体现了他独特的眼光和深刻的眼力。现代知识者对于中国农民基本上都是赞美有加,真正能够面对和发现他们身上毛病的人是很少见的,以免得罪大多数国人,同时以免影响到自我的形象。

晏阳初尖锐地指出社会底层平民身上的四大毛病,并将其作为自我一生努力工作要解决的问题,体现了一种苦行僧的选择与建构。同时,晏阳初提出的“四大教育”也是针对中国平民,因为他发现学校教育在短时间内不能解决基本的问题,因为可以上学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要加强“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教育所存在问题的了解与思考。

他对人才的“四力”的要求也体现了一种探索,因为中国古代只是强调知识分子饱读诗书,而不管身体、意志等方面是不是存在问题,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深入研究与独到发现。晏阳初一生都在积极地探索,包括对中国的乡村改造及其道路,如何改进中国的县级政府结构及其运作方式是其探索的重点,在河北定县、湖南衡阳和四川歇马等,他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做出了全面的探索与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晏阳初之所以是现代中国的一个特别的英雄,不是因为他做了多大的官,也不是因为他发了多大的财,而是因为他提出了一整套教育思想,并且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实践。这些具有全面开创性的教育思想与卓越的教育观念,以及在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与教训,成为了中国现代教育宝贵的思想财富,对于未来中国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本书作者高度肯定了晏阳初的人生探索,他对教育的思考、对社会改造的思考、对乡村改造的思考,也就是对自我人生的思考,从而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他不仅在中国东北、华北、华南与西南地区的乡村进行实验,并且在后半生还把在中国取得的经验推广到了世界各国,先后在亚洲的菲律宾、泰国,拉美的危地马拉和哥伦比亚等国成立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进行了新的探索。

《晏阳初》以他的人生线索为经,以他的主要事迹为纬,经纬交织地叙述了他一生的探索历程和心路历程,全面展示了这种探索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晏阳初并不是什么战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没有什么曲折的情节与复杂的故事,作者却从他平凡的一生中发掘出了许多亮点,成为了这部书的可圈可点之处,让读者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没有晏阳初先生一生的探索,也就不会有作家苗勇的探索;而如果没有作家的探索,也就会有这本书里如此博大而丰实的内容,成为中国故事的主体框架与宏大思想。

四、对晏阳初人生经历的整体叙述

《晏阳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以历史人物为主要对象的传记文学作品。当然,从艺术结构和表现手法上来说,还是偏向于是一部小说。

作者以晏阳初的一生为主线,按照时间线索叙述其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进取、富有成果的人生故事,前后正好一百年的时间。主人公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过世,在什么环境下出生,在什么环境下过世,作者在书中交代得一清二楚,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想象的空间。

对于历史人物的介绍,人们总是会有一些疑问,比如关注他的儿女、他的兄弟、他的亲属之类的,作者全面地、细致地交代了晏阳初的一生,所有方面几乎都有所交代、有所介绍,有所回顾、有所关照,当然也是有重点、有亮点地进行了发掘。

每一章的标题,表明了他一生中的重点与亮点,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作者并没有停留于对“点”的发掘,也有对于“面”的描写。他的家庭出身,他的求学历程,他的少年生长,他的青春成长,他的海外生活,他的爱情与婚姻,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同事与同行,他的现实与理想等,都有相当全面的叙写。只不过作者是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进行的,传记中的叙述者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

作为向世界所讲述的现代中国故事而言,这本书是相当成功的,因为晏阳初是在中国本土出生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对世界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因为他所开创的事业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于世界各国平民的生活与命运,产生了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并且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条路径和一种道路。

因为这是一部传记文学作品,可以有所选择、有所构思,但作者还是考虑到这个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便让外国读者有一种整体性的印象与全局性的认知,他在讲述与分析的时候还是力求不缺少、无缺失,并且尽可能地丰富、丰满与厚实。

由于传主一生到过的地方很多,许多国家、许多洲、许多城市、许多乡村,为作者的讲述带来了困难。因为各地的情况有所不同,况且有的事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没有调查与考察是难于真切的。同时,传主一生涉及到的人与事也相当复杂,既有老家的也有外地的,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也还有一个文化交流与文化差异的问题,所以这样的中国故事讲述也有相当的难度。苗勇迎难而上,经过十年的努力,数易其稿,终于完成整体讲述以晏阳初为中心的现代中国教育故事的重任,并且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以农业立国的传统国家,今天正处在进一步走向现代文明的道路上,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扶贫攻坚的历史性成绩,但是在中国农村与农民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也还是不少的,最大的问题还是晏阳初当年所提出的“贫”“弱”“私”“愚”四大问题,这正是中国“乡村振兴”需要完成的伟大使命。这样的问题还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性问题,这些问题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甚至在欧洲部分国家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晏阳初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人物,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就为其颁发“杜绝饥饿终身成就奖”;两年后,美国总统布什在为晏阳初祝寿的信中说:“您是我们人类的颂歌。”可见,晏阳初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也是世界人民的福音,他以一生的努力所开创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之路,为世界各国和整个人类指明了方向,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样的现代中国历史人物,正可以为全世界人们所接受、所理解、所推崇。

以历史人物晏阳初一生的故事为对象的长篇传记文学《晏阳初》的出版,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水平的提高,对于世界各国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因此,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的历史故事,《晏阳初》的作者以自己的勇气与才华,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作者简介】

邹建军,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副会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学论|邹建军:如何向世界讲好现代的中国故事——《晏阳初》的文本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