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杯”亲情故事征文大赛作品展示(二十四)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dd9f24e931bb4218811c2357af3a5430~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299487&x-signature=VngApQ3LLVCB%2FxCIfZcvVc8YH%2B8%3D“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杯”亲情故事征文大赛
作品展示(二十四)
当前,“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杯”亲情故事征文大赛全面推开,已有来自河北、天津、山东、吉林、陕西等地作者踊跃参赛,本微信平台会陆续展示他们的投稿作品,以示肯定和感谢!
母亲无声的爱 文/朱秉珍(河北张家口)
那年月我们坚强而脆弱 文/蔡冬桂(江苏盐城)
母亲的叮嘱 文/马永平(四川绵阳)
母亲无声的爱
文/朱秉珍(河北张家口)
我娘名叫王丁香,是个河北涿鹿舜都保岱村的聋哑人,听姥姥说,娘是在刚开始学说话时得了一场病,好了以后就成聋哑了。可能这也是姥爷愿意我姨和我舅学医的一个原因。我娘在北京念过两年聋哑学校,而且非常聪明,心灵手巧,慈祥可亲。她给予我们的爱,一点也不比别人家孩子的少,甚至比他们还要多。
小时候,娘会到晚上用手语给我们讲故事,讲她小时候的事。比如,有一次她去打醋,一不小心绊倒了,把醋瓶打了,醋也洒了,不敢回家,就躲到她奶奶家,叫她奶奶送她回家。我姥姥不敢惹婆婆,母亲算过了这一关。娘讲到这儿就笑了,觉得她当初自己很聪明。同时也告诉我们,干啥事要当心,不要眼往东嘴往西的看。她还讲她小时候,有一天晚上吃烧土豆吃的太多了,生了食火,第二天早上眼都被眼眵糊住了,后来用水洗了才能睁开。同时也告诉我们,晚上不要吃太多东西,要不第二天眼就睁不开了,说完也笑,逗得我们跟着笑。
她还给我们讲在聋哑学校时,有个女生掉海里了,那是冬天,捞上来都冰僵了,身体扭曲着,鼻孔里还有小虾,挺恐怖的。叫我们不要随便到河边去玩。冬天也要小心冰窟窿。也讲她念书时有个女生偷吃了包子,结果被发现了,因为她牙齿上沾上了包子馅,同学们都不跟她好了,也告诉我们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不就没有小伙伴跟玩了。在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那么一幅画面,我们坐在炕上的窗底下,有月光的时候也不用点灯,让娘用手语一遍又一遍的讲故事,我们每次都看的很入神。
娘的手也非常巧,每到过年,娘把我们的衣服不是大改小,就是里子翻成面,或者染一下,总是让我们有穿新衣的感觉。娘还会剪窗花,过年时为了省钱,她就自己剪,还给邻居剪。她还从附近缝纫组倒出的垃圾里捡回各种颜色的碎花布,洗干净后给我们缝制各种颜色的布垫子、布娃娃、布猴、布老虎…… 娘还会画各种花鸟、动物,记得有一次爹从外面弄回好多小木块,都是木匠做活余下的下脚料,母亲就在上面画上十二生肖,让我们边玩边认识,连玩带记。
那个时代家家人口多,收入少,生活都很困苦。能干的女人们就会想方设法地粗粮细做。娘像所有女人一样,用嫩柳芽拦凉菜,虽有些苦涩,但很利口。每当现在吃肉腻了的时候,就会想起娘的那道菜。每逢我们要上山刨药材,或者过儿童节,娘就会用玉米面掺上榆皮面给我们烙薄饼当干粮带,小伙伴们都爱吃。每年端午时,包过粽子的粽叶,娘都不扔掉,洗过后再包给我们吃,一直吃到没有苇子那股香味。娘还会做小点心,那是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就加上鸡蛋、糖精、苏打做小点心,又香又喧。当然,那是在我生病时,娘才做的。现在虽然生活好了,但是每当想起了娘的那些吃食,还是很香,我们也做不出那种味道。
娘从不随便骂我们,我们做错了,她只会伸出小指示意一下,就样做不对。有时爹骂我们时,她也要阻拦。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天又下着雨,我在家里嫌闷得慌,要到邻居家找小朋友玩。爹不让去,怕病重了。我很难过,娘就安慰我说,要不我去给你借小人书看,我点点头,娘就打着伞穿过两条泥泞的小巷,再下一个很大的石头陡坡,去我的一个大姨家借小人书,大姨家有四个哥哥,小人书很多,我经常借着看。娘回来弄了两裤腿泥,但见我高兴,娘也就很欣慰。我小时爱看课外书,常在拉风箱烧火时利用时间看书,经常把饭烧糊了,爹就生气地骂人,娘就赶紧说她没及时提醒我,并叫我以后注意。
娘也有生气的时候。有一次弟弟拿回来一把生了锈的小刀,关注着我们一言一行的娘问是从哪里拿来的,弟弟说是从门口那个土堆上拾的,娘就拉着弟弟出街,把小刀放回在土堆上,告诫弟弟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能拿。弟弟虽然很爱那把小刀,但还是听娘的话把刀放下了。过了两天,娘从地里挖回好大一块胶泥,又从邻居家借来各种唱戏的脸谱与动物形状的泥瓦模,复制了好多泥瓦模,晒干了涂上颜色,叫弟弟玩,弟弟可开心了。
还有一次,我和娘去二姥姥家串门,娘和二姥姥在里屋说话,我在外地看见了一个花皮球,走时我把皮球悄悄地拿上了,出了街娘看见了,马上变了脸,伸出小指头骂我,拉着我把皮球送了回去。我当时哭了,二姥姥让我拿上,娘硬是不让,拉着我回去了。过了一年后,娘一天拿着一个花皮球,我一看,好漂亮呀,又大又新鲜,一拍跳好高。娘说是给我买的,我高兴极了。这时我才发现娘的辫子没有了,原来是街上来了收头发的,娘把辫子绞了卖了一元钱。原来这个皮球在娘心里装了一年,却弄不出钱来给我买。最后卖了一尺多长的辫子,帮我实现了愿望。当时,我只顾玩,并不能体会娘的心情,后来我也剪过辫子,才懂得了那种不舍。
我们兄妹五人,都是这么管教出来的。一次我妹妹和小朋友玩过家家,小伙伴把扎蝴蝶结的粉布条丢在我们家了,妹妹就藏了起来。娘发现后,就让她还给小朋友,可妹妹也想扎蝴蝶结,不想还,娘就用小指点她的额头(哑语中小指就是不好,坏,不懂事,羞的意思)。妹哭了,娘还是把布条还给了人家。第二天早上,娘给妹妹梳头,并扎上了两个蝴蝶结,是紫红色绸缎的,很好看。我觉得很眼熟,原来,娘有一件这种布料的袄,带大襟的,是娘的嫁妆,平时从来不舍得穿,出个门过个节才穿。娘在指责了妹妹后,当天晚上就把袄找了出来,从底襟上剪下两根布条,用来给妹妹扎蝴蝶结。
这就是我娘,精心呵护我们长大成人的娘,为家庭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娘。后来,我们长大了,各自有了工作、家庭、子女,娘又继续帮我们照顾下一代,更是加倍的疼爱,她的孙子、孙女、外甥、外甥女都很爱她。
现在,娘离开我们了,但是娘给予我们那无声的爱,给我们那欢乐的童年,是我们一生温馨甜美的回忆。还有那严历的管教,更是我们培育下一代的典范。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e0d2c2f5e45d4920a303805da84c06ed~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299487&x-signature=ntK3DqiX180N6qQWewp5VL5P54E%3D
作者简介:
朱秉珍,五十年代生于河北省涿鹿县舜都保岱,高小毕业后回乡,曾任保岱乡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九十年代调入县城,任县农业技术服务站会计负责人,现居涿鹿城。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a2e6b4b2b4e5459f9dcf94dfde17dc2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0299487&x-signature=4ZDXBsQeSdbY76MBxWAmvjy0o08%3D
那年月我们坚强而脆弱
文/蔡冬桂(江苏盐城)
妈走的那年,我十四,姐十五。狠心的大嫂怕拖累他们,和我们分了家。
父亲的肺气肿加重了,躺在床上,整日整夜地咳,痰里带着血。家里的田犁不出来,老黄牛也没人放,急得父亲满嘴是泡。
姐和我商量,回家吧,书不能再读了。
我回家放牛学犁地,姐去地里种庄稼。
那时刚实行生产责任制,拖拉机很少,插秧的地都是靠耕牛来整。这时我会掌控牛,能犁出一块块地来了。村上人为照顾我家,大都喊我们去犁地。这时特别忙,姐就先放下农活,和我一道来犁地耙田。姐姐很聪明,学了几回,就能独自扶犁。她一边扶犁一边嘴里打着号子。她的嗓子很好,打出的牛号子细长而又动听。这时,尽管很忙,田头还会聚集许多看热闹的乡邻。姐一点不害羞,很沉着。牛听着她尖尖的号子,也特别卖力,因而姐犁出的地总比我多。乡亲们个个翘大姆指夸姐姐能干。
季节不等人,秧苗早插一天一个绿。过了端午,大多数人家的秧已插完,我们也不怎么忙了,白天犁地,晚上回家插秧。牛放一旁,沿沟渠,任它自由吃草。干完活,回头牵牛,牛不见了!我和姐惊出一身冷汗。
这时天黑黑的,还起着风,偶有一两声闷雷从天际传来。
哞——,哞——,我和姐唤着牛,焦急地沿着沟渠、村庄到处寻牛。可始终不见牛影。
轰——,一声响雷,大雨倾泻而下。我和姐都成了落汤鸡。牛没了,我和姐绝望地瘫坐在泥地上大哭。“姐,快看——”借着一道闪光,我在村庄小桥上远远看见一头牛呆立着。
牛找回,夜已很深了。
过年了。因为这一年的收成好,一家人都欢欢喜喜的。姐早早地领着我做了许多好吃的 ——蒸年糕,腌腊肉,磨米粉……
腊月二十七八了,姐跟我说,在外打工的哥还没回来,嫂子的年货都一点没准备。我们先送点吃的去哥哥家吧。
我们瞒着父亲,用独轮,装上些米粉,年糕,腊肉……悄悄向哥哥家走去。
可不曾想,第二天哥回来,和嫂子一起把东西送了回来,还送给我们每人一条围巾,他搂着我们姐弟俩的肩膀说:“你们受累了!”
一向坚强的我和姐姐,顿时热泪滂沱,我们兄妹仨抱头痛哭。父亲猛然咳嗽起来,也咳出了满眼眼花。
作者简介:
蔡冬桂,男,江苏盐城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员。一六年开始发表闪小说、小小说。先后有多篇作品发表于《微型小说月报》《金山》《小小说大世界》《吴地文化.闪小说》《华文小小说》《微篇小说》《北方时报》《今日大冶》《梅川》等报刊。并有作品入选文集和获全国性赛事奖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a2e6b4b2b4e5459f9dcf94dfde17dc2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0299487&x-signature=4ZDXBsQeSdbY76MBxWAmvjy0o08%3D
母亲的叮嘱
文/马永平(四川绵阳)
母亲已经走了好多年。每年的祭祀节点,我站在母亲坟茔前,脑海中总是不断涌现母亲在世时的音容笑貌,对母亲的思念每次都朦胧我的双眼,两股热流由眼眶到面颊……
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操持家务,担当地里农活的大部分。从水稻到麦田,再到玉米、花生、豆子等杂粮作物的种、收、施肥、除草,无不是母亲亲历亲为。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八九岁时,我已开始帮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十几岁时,开始去田间地头、沟渠陇上割草,给家里耕田主力的大黄牛吃。暑假时每天都要去割草,有时上午一蛇皮袋,下午一蛇皮袋。在屋顶晒干后,留作冬天喂牛的粮食。家里的大黄牛是名副其实的吃货,胃口大得惊人,玉米秸秆、花生秧、稻草等,都会留下来给它作为过冬的主食,若再掺杂一些气味清新的晒干青草,是大黄牛的最爱。
母亲并不让我承担过多的家务,总是督促我学习要紧,无论干什么事情,学习优先、作业优先。那时家境一般,虽不是家徒四壁,但屋里北墙的半面,都被我获取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鲜艳奖状装饰成一面荣誉墙。没有镜框,只有一张奖状纸,用浆糊一粘,妥妥的。每当有外人来家里串门 ,看到这么多奖状,总会赞扬一番,这也是母亲引以为豪的事情。
母亲更深的心思,是希望我们几个孩子能好好学习,将来有朝一日有出息,不是做达官显贵,而是凭学习脱离农村户口。
父亲在国营煤矿上班,属于外来户,市民户口,母亲是当地人,我们家也在农村,算是工农户,在村里并不受待见,承受着一些人羡慕嫉妒恨的眼光,与那些坐地户相比,有着收入上的优势,也有着无助的尴尬,农忙时节,连个上手帮忙的人都很少。
母亲是个坚强的人,很有骨气,凡事能不求人的,都是自己来做,饱受世态炎凉,让孩子们离开这个地方的想法愈发强烈。我在学校的成绩排名很靠前,更让母亲坚定了让我通过考学这个途径实现她的愿望。家里能用上的资源,全部向我倾斜,有限的财力,时间、衣食等无不是家里最好的。母亲的良苦用心,时常向我贯输,让我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全家厚重的期待。
那时全村通过考学走出去的没几个人,我有希望吗?丝丝迷茫与困惑间,让我的自信心反复跌宕起伏。是母亲给了我充盈的能量和信心,让我紧紧抓住这个梦想的尾巴。或许那对我仅是荧火之光,却成为不断激励我的光明使者。每当我稍有懈怠,甚至因为学习或是其他琐事耍小脾气时,母亲不是雷霆火爆对我斥责,总是默默承受,待心境平息后,耐心劝导,直至我无言以对。最后,母亲总是不忘叮嘱我一句:好好学习,将来你会终身受用的。
初中毕业时,因为父亲的缘故,我可以报告煤矿技校,也能转换成市民户口,但母亲并不支持我报考,认为初中学历太浅了,劝我选择就读高中。但这样一来,却是将户口转换的难度瞬间增加了好多倍。我理解母亲的想法,虽然我是很想报考技校,毕业后还能分配工作,但母亲让我多读些书,将来的生存空间会更大些,一旦落榜,还可以接父亲的工,也算一个双保险的安排。无奈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走进了远离家乡的市里一所高中学堂。学杂费、住宿、吃饭等挑费增加了家里的负担,但父母亲宁愿自己紧吧点,也让我吃好穿好,体面上学。
三年寒窗苦,一朝跃龙门。我没有让母亲的期望落空,在千军万马中闯过独木桥,拿到了改变户口性质的通行证。当我把这一消息告之母亲时,她激动地不得了,眼睛湿润了,却没有让泪滴下来。母亲爱抚地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
“小平啊,爸妈都没有高文化,家里的境况你都看到了,能把你供出来,也算不易了。以后还得好好学习,别以为考上大学就没事儿了,学无止境啊,不要给爸妈丢脸。”
我哽咽着点点头,泪花点点。父母倾其全力为我,满满的爱,更饱含着他们浓浓的期望和梦想,我怎么能辜负呢?
上大学时,平时课程不是很紧,班里有两个比较活份的同学在社会上的培训学校里学来了理发的手艺,便在宿舍里为其他同学免费理发,而我们班的男生全部成了他们俩的“试验品”,帮他们练了手艺。他们俩给我理了一个最新流行的特殊发型,冷眼看上去怪怪的,有点儿像混社会的,这与我一贯的平头形象差之千里,判若两人。
周末,我带着这个发型回了家。从母亲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疑惑和不解,这是我第一次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母亲面前,好在母亲并没说什么。
吃饭期间,母亲试探性地问了好多学校的事情,我是不是交女朋友了,都和哪些人交往了,有没有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来往……看来我突然改变形象让母亲担心了,也怪我没有提前把话说清楚。
在我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给母亲听后,母亲释然了,但她还是不放心,在我返校临出门前,依旧不忘叮嘱我:
“小平啊,自己在外面多留心,照顾好自己,别和不三不四的人打连连。”
母亲的意思十分明了,别学坏了,好好做人。
看着母亲头上那日渐增多的似霜赛雪白发,我郑重地点着头:
母亲,您放心吧!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6f2aa98c2d7a47a4b8ac9bd0870ad5d6~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299487&x-signature=Jo9oDCCUat%2Fdi9Wp9wExQeJmonc%3D
作者简介:
马永平,70后,兴趣颇多,爱好广泛,对新闻、文学、摄影等颇为钟爱,夜静中舞文弄墨于斗室内,蓝天下饱览风光于山水间,用文字记录真实情感,用相机捕捉精彩瞬间,时常有文章或照片为编辑采用或获奖,现供职于某上市公司。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杯”亲情故事
征文活动启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be21c65a98524f5d9101368711fe8c94~tplv-tt-large.jpeg?x-expires=1970299487&x-signature=BRR6zr0leBfKU%2F79aB9ULO9Su%2BU%3D
父爱如山,凝重沉默,给我们心灵以支持;母爱如海,宽广纯粹,给我们一生爱的滋润。在5月12日母亲节和6月16日父亲节即将到来之际,无论你是不善言辞,还是羞于表达,都可以大声说出你对父母的爱!
为了传播中华民族孝道,引导青少年阳光成长,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宣传部联合京津冀文学微刊开展“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杯”亲情故事征文大赛,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征文邀请,与大家共同分享属于你的亲情故事。
一、主办单位
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
京津冀文学
二、征文主题
以亲情为主题,深入挖掘和展现亲情的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以母爱、父爱、亲情、慈善、励志、感恩为主要元素,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人类的真善美。
三、征文时间
即日起-2019年5月20日
四、征文要求
1、作品必须是原创,不得摘抄、转载,文章体裁不限;
2、每位作者限投2篇;
3、字数要求:不超过2000字;
4、投稿方法:请将邮件标题编辑成:“征文主题+文章名称+姓名(笔名)”的格式,稿件内容用Word文档编辑,通过附件上传发送到指定邮箱,可自附原创文章配图,邮件内需附带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5、投稿邮箱:zjcxcb2017@163.com或jjjqinqing@163.com
五、奖项设置
1、征稿结束后,将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各类奖项,并颁发丰厚奖品;
2、来稿将会在“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和“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职教城报》以及“京津冀文学”微刊陆续刊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