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41jlw7f7wgzj 发表于 2022-6-5 09:24:44

姓氏里的血统,看看你是谁?

“你贵姓?”“我姓——”

这大概是古今以来中国最为传统和最为流行的社交语言。

但是,你知道自己姓什么的背后,隐藏了什么密码吗?

早期的“姓”表示的是你的血统来源,也就是说你的老祖母是;

而“氏”则是姓的细分和发展,是老祖母不同子孙间后代的代码。

姓氏为什么贵呢?古人为什么那么重视姓氏呢?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4b0300017a7c8af8de0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755825&x-signature=9im3UU9UA1pmjOhESPesxEB2UuQ%3D

根本作用就是来“别婚姻”。

因为在人类早期,根据经验所得,同性不适合通婚。很古的人就认识到这点。所谓“其生不蕃”。

那如果“别婚姻”呢?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先进技术,就通过严格姓氏来区分。这样,古人对姓氏的重要,你也可以了理解了吧。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称,三代之时“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就是这个意思。“三代”就是我们尧、舜、禹时代了。

这样,出于后代孙子昌盛、家族繁荣的考虑,便要求“同姓不婚”。

在具体择偶时,如果“氏”同而“姓”不同的,可以婚配;如果“姓”同,而“氏”不同的,则禁婚,

因为,他们来自同一老祖母,曾是“一家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4b020001f1669c75426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755825&x-signature=9LVP25V9Wl72kojyzEQYSqWqIV8%3D

但是,到“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姓”和“氏”的界线开始变得模煳,“姓”和“氏”出现合一的趋势。

秦始皇不仅统一了六国,他还把姓和氏也被“统一”了,两者变成了一个意思,姓即氏,氏乃姓。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4b000003547cb816836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755825&x-signature=WvDcAyWiTXoSxAdYDhkG3AmLL0Y%3D

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称:“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司马迁)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

这种“姓”、“氏”不分,当然不是司马迁个人所为,应是当时社会现象和风气的反映。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4aff0003a2cbf3fe899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755825&x-signature=6GU6Gpopoz2OKYiqz0Y6xFTY1EI%3D

秦汉时期,随着“姓”与“氏”的统一,导致姓的增多,表现为更多新姓出现了,外来姓也来加盟、少数民族姓汉化等等。

姓氏的发杂,使人们通过姓氏区别婚姻就越来越困难了。

但是,真正打破姓氏“别婚姻”功能的,还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4b020001f16484fcaaa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755825&x-signature=%2F4rmieZey4%2FS5k0YUNgFVhtUwaY%3D

南北朝北魏时期,发动了中国历史上著名一次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

北魏是有鲜卑人建立的北方王朝,鲜卑人是当时我们北方一个十分强大的民族。

我们知道,秦汉时期,匈奴一直雄据北方,对中原王朝形成巨大威胁,当时几乎所有皇帝都因为匈奴,日子过得不舒服。就是汉高祖刘邦,有一次几乎被匈奴活捉。

匈奴之后,最强大的就是鲜卑族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4afd0003ac4b014be8e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755825&x-signature=vAGzcilFxNM5Hg8wRRpMRNOa%2Fvc%3D

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志向远大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使鲜卑族彻底强大起来并统一中原,便发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汉化”运动。

这场汉化运动一点也不亚于近现代的“西化”运动。

孝文帝不仅学习中原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就连姓氏也一律改为汉姓。

孝文帝拓跋宏更是带头将自己的姓改为“元”,故史书中称他名字为“元宏”。

但是,鲜卑人的姓氏比较复杂,多三字或四字姓,难记,而且不利于民族间的融合。

怀有统一中国雄心大志的孝文帝当时甚至不惜“忘祖”,硬将鲜卑人的多字姓,改为单字或双字姓。

除了拓跋宏改为“元”姓外,元宏还将皇父魏献帝的七兄弟,分别改为“胡”、“周”、“长”、“奚”、“伊”、“丘”、“亥”等7姓。

他还把叔父一 族改姓“叔孙”,远房亲属改姓“车”,这样加上元宏的“元”姓,这十大姓为北魏的一等贵姓。

另外,其他王公大臣也都改了姓。如:丘穆陵改姓“穆”、步六孤姓“陆”、贺赖氏改姓“贺”等等。

据《魏书·官氏志》和《通志·氏族略》,在这次姓氏“汉化”运动中,总计有144个鲜卑姓氏被改为汉姓。

孝文帝的汉化,虽然起到民族融合,也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但是,他这一改,以往相对清楚的中原姓氏血缘关系被搞乱了,因为出现了外族人与中原汉族人同姓的现象,同姓的血缘关系就复杂了。

用民间话说,“杂种”多了。

这也给老祖宗坚持多年的“同姓不婚”观念带来了冲击,因为很多同姓人根本无任何血缘关系,结婚也不会影响后代健康。

此后,历代都有新增姓氏出现和发现。其中,民间改姓以避难、避讳的需要为主要原因。

最典型的改名传说发生在《史记》作者司马迁后代的身上,在“李陵案”被处宫刑后,司马迁的两个儿司马临、司马观,分别用复姓中的一个字改出新姓,哥哥在“马”字旁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

所以,直到今天,冯、同二姓还同祭一祖,当然,冯、同二姓之间不通婚,也是这原因。

再如,明初被“灭十族”的方孝孺同宗,有的得以逃脱后,便改姓“施”,意思是“方人也”,不忘祖上姓“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4afd0003ac4c9a89808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755825&x-signature=PQEA6tgE159GOCNR1elpXuitOSM%3D

在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姓氏数量增加提速,改他姓、取新姓的新闻不断。

如有个南京小孩姓“点”,此就是一个新创的姓氏。

如今,有的家庭在孩子出生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四方都希望孙辈能继承自己的姓氏,为了让各方满意,不得罪任一方,最终选用“点”字作新姓:下面的四点表示四个祖辈,意思是四个姓都有了。

原来的姓氏与血缘相连,而这个“点”姓已无任何关系了。

这样,古老的性氏“别贵贱”、“别婚姻”的功能已荡然无存,姓氏只是作为一个人的符号而已,姓氏血统论已失效或说过时。

以前,通过姓氏就可以寻根认祖归宗,现在,要通过姓氏寻根问祖就不象以前那么简单了!

当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姓氏的内容和内涵逐渐复杂,意义变得世俗,分出了贵贱,出现了大小,被赋予了复杂的社会、政治、文化功能,产生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在贵族,姓是身份的象征;在民间,姓则是“寻根”的线索,家家有本家谱……

说到最后,您如何知道自己的姓是贵姓,有贵族血统吗?回家问问父母,查查家谱,或许能知一二。

umsii299gs6yii 发表于 2022-6-5 09:24:59

王姓咋没有,难道我们大王姓不是中华姓氏?还是说我们王姓不是贵族还是说我们王姓是少数民族改的汉姓?[酷拽][酷拽]

ugheo5n1ep5ete 发表于 2022-6-5 09:25:34

余在哪儿?

ujk8782ctlzh97 发表于 2022-6-5 09:26:02

炎帝后人来耶!

ugb9j2b58suj7p 发表于 2022-6-5 09:26:45

鲜卑族贺姓路过

utaa2r2il6lmje 发表于 2022-6-5 09:27:42

谢。始祖乌衣巷出

utxeokogiagsp8 发表于 2022-6-5 09:28:33

饶。在那?

ucyyk4i0ekiy2e 发表于 2022-6-5 09:29:30

资深教练天意 发表于 2022-6-5 09:30:00

在中国来说姓氏太假,汉化就是放低自已,不愿坚守底线,一句笑贫不笑娼就迎合众多贪婪

uf0131kgqbhyq3 发表于 2022-6-5 09:30:33

颜姓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姓氏里的血统,看看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