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学子三下乡:英山缠花,传承经典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创造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活动时间,榉烨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特地在英山县石头咀镇营坊村开展了“缠花手工特色课”,用精美的缠花与英山当地特色相结合,给学生们开拓眼界,传承经典。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2481b81fa498486eb251de434b9a19a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516173&x-signature=kdg7KGceKGD8w6hkUa9uSCbuyig%3D
图为志愿者何晴为学生们介绍缠花,并且展示缠花。 中国青年网 任京寒 摄
“缠花是什么呢?”志愿者何晴问道,台下一片谈论声,却怎么也说不出个具体来。“缠花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英山缠花是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缠花的艺术教育更是一门精美的艺术。”何晴如是说道。在学习缠花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缠花活动对学生的教育在于激发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增强思想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此类活动带领学生去领略这种传统艺术的魅力。英山缠花植根较深,经过深入民间调查,据民间老艺人介绍源于明代,盛于清代,现存于民间的藏品属民国时期,解放后虽然曾有缠花工艺流传,但收集到藏品极少。英山缠花多出自农民之手,属于民俗礼仪、装饰艺术品。英山缠花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小”、“巧”、“精”、“活”。“小”是指缠花的体积小。“巧”是指缠花的构思寓意深刻。“精”是缠花的技艺精巧。“活”是指缠花艺术的形式活。英山缠花是多种美术的结晶。它汲取多种美术的精华,融汇了绘画、剪纸、景泰蓝、剌绣、编织、雕塑等工艺的特点,独创出一种高雅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它具有工笔画的精细逼真,运用与景泰蓝工艺相似的铜丝勾绘形态,也应用了剪纸的方法,还有刺绣的用线技巧,同编织一样是采取纯手工的绕、结相结合的制作方法,每件作品都具备雕塑的立体生动感。人们称它是“立体绣花”、“线艺雕塑”、“立体工笔画”。
通过对英山缠花一系列的介绍,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并且摩拳擦掌,都想自己来尝试尝试如何编好一个简单漂亮的缠花。这时,志愿者何晴说到:“下面我将会选两名同学上来跟我一起缠花。”“选我,选我!”学生们用他们的热情热烈回应着,看到他们脸上的微笑与热情,我顿时感到无比的开心,觉得这次活动举办得非常有意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37a69e576a804fcab7266a6b01601b5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516173&x-signature=lUbZWrU8dIq3h3BLcu2fNi49m%2Bs%3D
图为两位同学与志愿者何晴一起编织缠花,交流讨论。 中国青年网 任京寒 摄
通过这节特色手工课,我们不仅想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不同表现方式,地域的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希望发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并且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软实力。在了解到英山缠花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在实践中体会缠花为何会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会老一辈英山人民智慧的结晶,并发扬这些智慧的结晶加以创新。
孩子们在学习缠花的同时,传承了经典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鉴美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并且在课余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熠熠生辉充满快乐。(通讯员 欧阳润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