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5ao50qj06 发表于 2022-5-31 20:34:05

我们怎样才能通过自律把坏习惯改成好习惯呢?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没有察觉到,我们的环境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行为。当我们在拥堵的高速公路上出现路怒症时,并不是因为我们是反社会的怪物,而是因为车开不快,我们紧跟在一辆车屁股后面,周围都是粗鲁不耐烦的司机,这改变了我们文明的行为。我们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缺乏耐心、好斗和敌意的环境里——环境改变了我们。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0ad84b1eda14d5796d5000ea522d08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362110&x-signature=Bm8b%2FMQi1B62Ho93VX9M8iASn4k%3D

当对餐馆的饭菜大失所望时,我们可能会厉声侮辱一名态度和蔼的服务员,并对餐厅领班恶语相向——虽然这两个人都不是厨师。这种傲慢无礼并不正常,而是一种失常行为,本以为在这家餐厅彬彬有礼能够得到礼遇,但是现实却激怒了我们。在一个好的环境里,我们依然会规规矩矩的。走出这家餐馆,我们又会回归现代好市民的形象——耐心,礼貌,不摆架子。

甚至当我们留意到了环境,愿意置身其中的时候,也会成为它无情的牺牲品。

我们以为自己与环境和平相处,实际上环境在跟我们开战。我们以为自己能够控制环境,实际上却是它在控制我们。我们以为外部环境是对我们有利的,实际上它却在剥削我们、压榨我们。它不在乎能给我们什么,它只在乎能从我们这里攫取什么。

在人生这场大戏中,我提议像对待敌人一样对待环境。把环境当成一个人,它就像赌桌对面的庄家一样真实,且气势逼人。“环境”不像我们周围的空气,虽然我们一直都在呼吸,但是只要把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就可以忽视空气的存在。环境是永不停歇的诱发机制,它对我们的行为影响太大,不容忽视。把环境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是一个有趣的比喻。这是一种战略,帮助我们认清我们究竟在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有些情况下,我建议你给所处的环境起个名字。

当然,环境也不完全与我们为敌。它也能成为天使,把我们塑造成更好的人。比如当我们出席婚礼、同学聚会或者颁奖晚宴时,整个房间里都洋溢着醉人的幸福火花,大家相互拥抱,承诺要保持联系,不久之后再见。当我们回到往常的生活,也就是说,在一个不同的环境中时,这种感觉往往会立即消失。环境变了,我们就被改变了,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承诺,我们不再保持联系。这种反差简直再突兀不过了,一种环境提升了我们的情绪,另一种环境却把这种好情绪消灭殆尽,好像它们从来都没出现过。

不过,大部分时间,我们的环境就是恶魔,不知不觉迷惑了我们,不论我们是和同事们一起坐在会议室,还是到朋友家吃晚饭,或是每星期给年迈的父母打电话,新环境总会悄无声息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

我们寻找自己这种不正常行为的原因,发现当时唯一的特殊之处,就是我们相处的人和身处的环境。说白了,就是环境。同样,和温柔的人在一起,人们说话会更温柔;和语速快的人交流,人们说话会更快;在特里和约翰营造的刻薄氛围中,我们的观点被彻底改变了。
有时候,改动一个因素就能把一个完美的环境变成一场灾难。它没有改变我们。它改变了房间里的所有其他人,以及这些人对待我们的方式。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80aca55717d428f8ca308ce458fbaa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362110&x-signature=DurG5hxJ5ad54kWvW%2FBmMTvtFw0%3D

消极的环境让我们变得冲动

最有害的环境,是那些迫使我们放弃了基本的是非观的环境。在竞争极端激烈的工作场合,最忠厚的公民也可能作恶。

即使我们平时总是对某些人表示友善,在与他们进行一对一交流时,我们所处的环境也会改变我们。有时候,我们像对待陌生人一样对待好朋友,好像以后再也不用面对他们。
有些环境,经过准确设计,专门用来误导我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高端购物中心会过度消费。你可以把这归咎于一种专门规划过的零售体验:从灯光到颜色搭配,再到过道的宽度,都是为了最大化我们的欲望,把钱从我们的钱包里掏出来。真正奇怪的是,这种购物环境并不像黑巷子里的劫匪突然跳出来抢钱。我们根据过去的经验,自愿选择把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环境,它会让我们买一些既不需要也不想要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购物清单就去逛街,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我们会受控于随机的、缺乏自律的消费冲动,并产生一种模糊的感觉,认为自己不能空手离开购物中心。过度消费的过程中,我们陷入了一个自己给自己安排的陷阱。在线购物软件的环境更不安全,那里的商家非常聪明,时刻牢记一个目标:设计每一个细节,刺激顾客停留下来消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535f69b1a9734d6e8400c7a4f6167c3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362110&x-signature=LXFDjCwSpPRIdwVlrayLThf3oto%3D

为什么你患上了睡眠拖延症

有些环境不像购物中心一样刻意经营、掠夺成性,但它们也不是为我们工作的。想想一年到头想睡个好觉的目标吧。睡眠不足是一个全国性问题,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受此困扰。
睡个好觉,应该很容易达成。

我们有睡个好觉的动机,谁不想一觉醒来精力十足、神清气爽,而不是昏昏沉沉、懒散懈怠呢?

我们知道自己需要睡多久。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题。如果我们第二天要早起上班或上课,需要六到八小时睡眠,我们就应该倒推计算,在晚上11点左右睡觉。

而且我们有控制权:睡觉是一种自我管控的活动,发生在一个完全由我们自己管控的环境中——我们自己的家,我们决定什么时候上床睡觉,自行选择环境,从房间到床,再到床单和枕头。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呢?为什么我们不去获得足够的睡眠让第二天精神焕发,却非要熬夜,第二天一身疲惫地醒来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从根本上误解了环境对我们行为的影响。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把这一种现象称为“睡眠拖延症”。我们推迟正常的就寝时间,因为我们想停留在当下环境里,继续刷视频、玩手机或者打扫厨房,而不是进入相对平静而舒服的被窝。我们在两个相互竞争的环境中,选择了其中一个。
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到环境在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我们没有做出正确选择,也就是说,按时睡觉。我们继续按自己的习惯做事,成为惯性的牺牲品,却没有意识到我们不只是在劳累的时候才需要睡眠,我们还必须养成更好的习惯,努力睡好觉。如果知道环境能够破坏我们的睡眠习惯,我们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会停下手头的事,关掉手机、iPad和笔记本电脑,把电视机清理出卧室,按照计划上床睡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99b38fdf2e8340229476b9eb2b3ce59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362110&x-signature=g%2BfX3RK%2FKQk3wjEksNAwlwW%2FPeU%3D

我们怎样才能通过自律而不是好运气把坏习惯改成好习惯呢?

我们可能觉得环境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概念,我们的家庭、工作、学校、朋友、同事,我们居住的社区、我们工作的场所都是环境,塑造了我们。环境好像一个没有边界的国家,我们生活在其中,但环境对我们的想法或行动没有任何影响。

它是依据场合的不同而变化的,是一个超级活跃的变形体。每一次我们进入一个新场合,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前因后果等参数都会发生变化,我们的目标、计划、我们原本自律的行为都被置于危险之中。这是一个简单的动态过程:不断变化的环境改变了我们。
我们的环境是一台无情的诱发机器。如果我们不去塑造环境、控制环境,环境就会塑造并控制我们,把我们变成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陌生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71f197a903d349e686ef26dfa3d9d49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362110&x-signature=DxR1D4qhxn3NSMJ2NEscsfHpGWM%3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怎样才能通过自律把坏习惯改成好习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