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做活动的经验,活动运营需要注意这5个要点
活动运营是运营中的一种,本文作者总结了自己活动在运营过程中的5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RzgQiNtB5fhRPg~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69063984&x-signature=8L07fofhVOTB%2BQ86xIJr9e%2BiDrc%3D
做过公众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平台运营以及用户运营;也负责带过运营团队,想写些文章,希望它们是对工作的一个总结和记录,不辜负过去的那些年。
对于活动运营,我的进阶路径大概是从参与活动讨论——单独负责活动——对策划的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运营经验,单独负责的活动运营不算很多;但经历得多了,还是有一些经验和想法。
一、活动的奖励永远是现金最好
每个活动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它的目标。可能是拉新,也可能是促活,还有可能是留存、转化和转介绍。
但不论是何种,我们之所以做活动,就是希望用一定的激励手段让用户来帮我们实现目标。那活动的效果也就和这个激励是否有效息息相关了。
在最开始接触线上活动时,小伙伴们一起讨论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应该选什么奖品,客户才有兴趣来参与活动。我们不仅内部投票还在公司做过用户调研,发放的奖品也是不断升级:有iPhone、旅游套餐这样的大奖,有人人都用得着的各大电商购物卡,有追赶时髦的戴森系列家电,还有值得投资珍藏的各类黄金产品。
但结果都是众口难调,出现过不只一次客户中了手机等大奖而不领取的情况,直到我们看到了现金红包的效果。
现金红包也许只有几块钱,但它带给用户的刺激绝对是远大于10元钱的话费。尤其是对于那种要求不高的活动,例如只是吸引新注册,那也许几毛钱就可以让用户开个新账号。
这点其实在势头正猛的拼多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100元现金提现,让你对多少亲朋好友下手了。如果换成其他任何一种等值的奖品,相信效果都不会如此之好。
但是现金红包也不是处处适用,因为有些行业的原因,例如金融行业,考虑到合规性,现金红包的使用还是很受限制。
二、活动的参与方式越简单越好
看运营方面的文章,常常见到一句话“要利用人性的弱点进行运营”。虽然我个人不是很认同这句话,但是人性的弱点例如懒确实会影响到活动的效果。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1. 活动操作追求极简
这其实是有点产品思维的,做活动就要把它当成一个小的产品来做。
举个例子,活动的登录或报名方式,我们知道很多互联网机构以前都是邮箱注册、很多金融机构都有一套严谨的账户体系。但无论是哪一种,对用户来说要输入一长串字符都是一件麻烦事儿。但好在微信的出现以及很多APP绑定手机号的要求,登录方式简单了很多。现在甚至出现了自动识别你手机号、不需要做任何输入,只要一键确定就可登录参与。
2. 活动门槛追求极低
前面我们说过活动是有目标的,但这目标是要一蹴而就还是徐徐图之?
再举个例子,金融行业的目标都是做客户资产、做收入;但你一来就跟客户说你存多少钱,我就给你什么奖励,那我估计能满足这个门槛的客户不多。满足参与门槛,而又恰好看到你的活动,又恰好感兴趣的就更少了。
我们一般的做法就是把它拆解,注册-开立账户-入金体验-资产逐步增加,就像一个任务体系。但开始任务的第一步,一定不能要求太高太难,把大家都吓退。
三、活动的交互要减少人的思考
这一点其实和上面一点类似,也是和产品思维有点关系。
去年天猫双十一有个叠猫猫的活动,说实话我一直没闹明白活动规则是怎么回事。
就是每操作一步就会提示我下一步,去逛逛会场啊什么的就可以得点,然后一点击就过去。
在过去的活动经验中,我们也发现经常有客户是稀里糊涂的报名,报名之后就不知道怎么做了,你让他去读活动规则基本是不可能。
所以就需要我们在活动交互上多费心力,比如说活动注册后你就引导客户去抽奖,抽奖完就跳转至下一环节;一步一步,系统带着用户走。
四、无论如何包装,其发放奖励的本质最重要
活动策划时,我们很容易陷入创意的怪圈,会不断的去思考从形式上怎么去吸引客户。
同样一个抽奖活动,我们可以做成大转盘,也可以是摇钱树,还可以是抓娃娃机等等形式。
但效果差别大吗?
不太可能。
除了让客户有点新鲜感外,剩余的就是增加UI和开发的工作量。
在我们试验了几次后发现,与其把活动包装得花里胡哨,让用户云里雾里,还不如清清楚楚的告诉他们,奖励究竟是什么。
当然,奖励不够吸引人,需要包装掩饰下的就另说。
五、低成本的爆款活动要有合适的土壤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不想做出爆款活动的活动策划不是个好策划。
每个做活动运营的同学心里应该都有个爆款梦,希望活动数据一鸣惊人,从此一战成名。
支付宝每年一度的账单、支付宝的锦鲤、网易云音乐的走心评论,都是我们面前的丰碑。在超越丰碑前,我们得先试问下成就他们的土壤我们有吗?
庞大的用户基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反复打磨的文案和UI、人气大V的宣发等等。
以账单为例,自从支付宝账单出炉后,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效仿。
我们也曾经试图学习,但光是要把各类资产与收益数据打通就是与技术部嗑了好几个月,又受公司谨慎的氛围影响不敢大力宣传,结果自然也不尽如人意。
所以有时候,适合才是最好的。虽然没有带来double的效果,但我们让业务数据增长了10%、20%,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本文由 @摇曳的大树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