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诚 发表于 2022-5-24 11:54:06

贾平凹:我这辈子,最下功夫的是作家这个角色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65h1M1GvKUlx4

1
《秦腔》是我献给家乡的一块碑


张英:为什么以《秦腔》命名呢?
贾平凹:秦腔在这本书里有象征意义,写“秦人之腔”(即“陕西声音”)。秦腔在小说里的寓意超越了戏曲本身,清风街的人那么热爱它,它仍宿命般走向了衰败,这是一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生活、灵魂深处的变化。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除了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外,灵魂里还需要什么?
张英:为什么说《秦腔》是献给家乡的一块碑呢?
贾平凹:从写作角度讲,我写的小说,都与农村生活有关,和当下现实有关,无法割断;从大的角度讲,商洛是我的故乡;从小的地方说,棣花镇是我的出生地,在小说里我经常写到商洛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命运,很少写到老家棣花镇。在棣花镇的生活,给我的人生记忆特别深刻。
我住在城市,但和故乡和农村没有断离关系。下乡采风、体验生活,我都会跑回老家。农村问题大家非常关心,我是农民出身,对棣花镇的变化也很熟悉,在矛盾和痛苦的心态中,面对乡亲在现实中的转变,常常不知该赞美、该庆幸、该诅咒还是该惋惜。
《秦腔》代表作家对社会问题和现实问题,对时下中国的现状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给时代留下些印记,给故乡棣花镇、给棣花镇的父老乡亲树一块碑。能不能树好,认不认可还要看读者。
张英:谈《秦腔》,你对农村、农民和土地的感情特别深。
贾平凹:我的故乡没有矿藏,没有工业,有限的土地在极度地发挥了它的潜力后,粮食产量不再提高。农民无法再守住土地,他们一步一步从土地上出走。
我熟悉的老街人家在这些年十有八九迁居到国道边,村镇里没有了精壮劳力……这条老街很快就要消失了吗?土地要消失了吗?农村会消失吗?我认识的熟人要消失了吗?如果消失不了,该怎么办呢?
农民从土地上出走,对年轻一代是种解脱,但却是无奈。许多事情从理论上讲明白轻松,现实沉重而苍凉,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每次大的社会转型,都关乎人类命运,这使作家有可写的,但好多时候我们难以把握,更多的是迷惘、矛盾。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65h1MvFoUDGTC



贾平凹|《秦腔》| 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英:《秦腔》放弃了故事,用大量的细节、对话和场面来推进情节发展,很多人抱怨读这部小说没有快感,你是在拒绝读者吗?让更多的人懂你,明白你的作品,理解你的思考,不是更好吗?
贾平凹:我在行文过程中最得意的还是《秦腔》。我在写作上一般不受别人影响。作家没有读者是可怕的,有这样的小说也有那样的小说,读者众口难调,要适应读者,也得改造读者。我的读者一直不少。写作中如何把自己的追求和读者的要求更好地结合,这需要我再努力、再试验。
作为一个作家,他希望很多人去读作品,越多越好,但你不可能指望任何人都是知音。
张英:“秦腔”在小说里意味着现实大地,也代表着作为一门艺术在今天的境遇,它的音调时隐时现,最后,“秦腔”如农民离开土地一样成为绝响,令人伤怀。
贾平凹:在写的时候,就想使这部小说多义性一些,秦腔的命运跟土地的命运、农民的命运是相同的。
中国戏曲,包括京剧也不是那么热了。秦腔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或者在清末,很火,演员受观众追捧比现在的歌手影星还厉害,现在没有一个演员像歌星影星一样有多少拥护者了。现在不是戏曲的时代,无可奈何地看着它衰败了。《秦腔》中描写的清风街,在农业社会初期就像世外桃源一样,最终它还是要解体,跟秦腔一样没落了,只留下无奈感伤的记忆。
张英:在《高老庄》以后,包括《秦腔》,你的小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懂,和以前的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你为什么会坚持这样的写法?你担心这个时代读者的不认真,为什么不把小说写得直接明了,让人一看就懂呢?
贾平凹:我写得很通晓,文字上,形式上,也挺传统。觉得越来越复杂,可能是我写得多义性一些,维度大一些。加上现在许多读者对农村生活陌生,地方话语又多了一点。
我在追求作品的境界上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在形式上要写得有民族的作派,形而下的尽量写实,形而上的能虚尽量虚,让精神升腾起来。把形而下写得坚实了,才可能使形而上升起来。为了这个追求我采取了少故事少情节的写法。
有人说读不懂,他是没静下心来读,现在的读者希望很快翻完一本书,这个读法不对。作家不能满足这种社会阅读心理和需要。只在乎情节和故事,好读的,翻得快的,看完又觉得没意思,骂作者写得不好,没有深度。
张英:故乡和土地是你小说的主题。文学作品习惯把农村视为“诗意的故乡”、最后的“桃源”,你会往这方面写吗?
贾平凹:我那些农村题材的小说,都不是在做“桃源梦”。现在哪还有“桃源”?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时代的前进,农村肯定会城市化,大部分国家走的都是这样的路,农民特别少,城市人多。
城市化导致大家变成一个样。我这些年走了不少地方,不管是陕西还是浙江、江苏,都变成了一个样,生活一个样,住的房子一个样,好多特点消失了。从精神生活看也一样,农民的娱乐就是看电视,年轻人喜欢的都一样,随着城市化进程,慢慢地各地的传统文化就没有了。
我关注农民,记录他们的生活变化,写他们的生存状况,这是我生命的必需,也是我能做到的事。我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再写这方面的小说了,《秦腔》耗去了我对农村的生活积累和感情积累,即使再写也写不好了。
张英:评论界认为《秦腔》在写作上又达到了一个艺术高峰。和你当初一起写作的作家,能够坚持到现在的非常少了。你是怎么保持着创新和领先的?
贾平凹:要做到这一点挺难的。文坛淘汰率可怕得很,只有不停地变化,才能站得住脚。我不停地学习,不断地突破。
我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作家,教育水平高,知识结构好,功底扎实,一出手就特别高。我是个笨人,有一本刊物《群众文艺》,主要发表革命故事,我从写革命故事开始,因为起点低,我一直在努力,靠勤奋和执着,一边学习一边写作。对每一部作品都得认真,不要重复,一部作品和另一部作品之间得拉开距离。
为写民工这部小说,我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又放下了,怎么个写法最合适,用什么样的结构、切入角度,用哪一种人称,改变了好几次,后面还遇到很多困难,头疼得很。总想要变一变,再试一试,折腾折腾。年轻时,灵感一来一冲动就想写,现在没多大意思、没多少新鲜的,就不想写了。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65h1NO7S2oZf1



2
《秦腔》写农民离开土地
《高兴》写民工进城


张英:《秦腔》写“废乡”的过程,农民离开土地;《高兴》写民工,农民在城市里的漂泊生活。《高兴》和《秦腔》有延续关系么。
贾平凹:《高兴》可以说是《秦腔》的另一部。
《白夜》写从农村到城市打工漂泊的人;《土门》写在城市和农村交界的地方;《秦腔》写人慢慢离开农村的过程;《高兴》写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的经历遭遇。
写《高兴》的想法,比《秦腔》早一些,写《秦腔》时就有了准备,积累民工的创作素材。这个过程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时没想好应该怎么写,后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我想表现农民工今天的生存状态和矛盾困惑。
张英:你怎么了解他们的生活呢?
贾平凹:故乡的农民进城很多,当年那些乡镇企业家有的破产了,有的在西安生活,再不回去了。更多的农民来打工,拾破烂,送煤,干城里最累最脏的活,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他们干一年,春节回去,春节过了再来。回去再不来的是干活中残废了,生病了的。
这些人中有我的亲戚、族人、中小学同学,我去了许多拾破烂人的租住处,在那里吃饭、聊天,也为他们办过一些事。他们混得不好,百分之九十九混得不好,将来还得回农村。
有个和我一起长大的小学同学,在西安讨生活,运煤卖煤啥都干,日子过得一般,他比较乐观,很会说话,挺有意思。我从他身上受到好多启发。有这样几个比较熟悉的人,了解了他们在城里的生活,记录了他们在城里的很多经历、遭遇,我心里才有底。
张英:《高兴》中所有的人物都有原型,所有的人物经历和细节都在现实生活里发生过。《高兴》是一部朴实的作品,比《秦腔》好读,两部作品落差很大。
贾平凹:《高兴》人物少故事简单;《秦腔》没故事人物特别多。
张英:他对这本小说的影响有多大?
贾平凹:不是他在拾破烂,我就不会关注这个行业,也不会写这本小说。我在西安生活,经常看见拾破烂的,卖些旧书杂志、报纸给他们,但对他们的生活不了解。听他讲的故事多了,就想写他们的命运和经历。
张英:把一个真人写到小说里,他是哪一点吸引了你?有记者采访他,对他的命运产生影响了吗?
贾平凹:他的性格,他的精神状态吸引了我。他进城后把名字改为刘高兴,他天生乐观,说话幽默风趣,从小到大都是这样。我那些知识分子朋友见了他都很喜欢和他聊天。
他没有电话,只能通过另一个人找到他。我以他为原型写小说,他也为我写文章,把我们少年时期的经历写了出来,虽是记流水账,但文笔生动。
《高兴》发表、出版后,一些电视台和报社记者都找他采访过,他仍在卖煤,他老婆进城后做过保姆,人家嫌她吃得多,被辞退了。
张英:除了同学,你还采访了哪些人?
贾平凹:光了解一个人的经历是不够的。朋友孙见喜,他和我是同乡,也是商州人,他有个亲戚在西安拾破烂,我们去西安南郊的村庄找他,没找到,接触到许多拾破烂的人,看到了他们住的地方,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我们又去见了孙见喜的亲戚,了解到许多事。他在建筑工地拾破烂被人打过,还被人骗了300块钱,这两个细节我用到了五富的身上。
我是以同乡的身份去看他们,不能说是采访。我没带笔和本子,带了香烟,进他们的屋,坐在他们的床上,听他们的故事。渴了拿起他们的碗就喝水,到了吃饭的时候,端起他们熬的包谷稀饭就吃。还帮他们解决了困难。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他们才把心里话跟你讲。
在城市里拾破烂很孤独,一回到自己的地方,就特别热闹。大家聚在一块,说说笑笑,唱唱跳跳,有说有骂,欢乐无比,生活味道特别浓。
他们非常愿意说话,你一定要尊重他们,他们才能和你交心。
张英:小说中的“刘高兴”,是个新世纪才有的农民,比较异类;五富、黄皮要传统些,更符合现实中的民工形象。
贾平凹:现在年轻的农民,都是有文化的。很多人没有考上大学,又不会种地,才进城打工。他们进城过上几年,从穿着和说话上你看不出来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
刘高兴这些人都是有文化知识、又不安分的一代农民。他们向往城市,不想回农村,想在城市里呆下来,安家落户,对城市的看法和以往的农民完全不同。
五富和黄皮是传统的老式农民。他们从事拾破烂这种不需要知识和技术的活,一看就知道是从乡下来的,大家都是这样认识和理解农民的。
刘高兴对我说他是闰土,他当然不是闰土,闰土是二三十年代的农民形象,刘高兴是新时期以来的农民形象,现在的农民和闰土式的农民是有区别的。现在一说到新农民形象,常常说到一些发了财的人,带领大家致富的人,这是新农民形象,更多的,应该是刘高兴这样的人。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5Q2mQa3C3SQdj



贾平凹 |《山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3
写秦岭就是写中国


张英:你出版的长篇小说,基本上都两个字:《秦腔》《古炉》《极花》《山本》《高兴》《带灯》。取名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吗?贾平凹:也有三个字的,也有四个字的,一般都是两个字,我喜欢两个字的书名,是一种爱好。《山本》最早叫《秦岭志》,后来觉得和《秦腔》都是“秦”字打头,容易让人混淆,就决定改名。为什么提“山本”呢?给书起名跟给人起名是一样的,给人起名有个讲究,像给孩子起张口音,最后一个字,上下嘴唇一碰打开,那是张口音。忌讳起名最后一个字拙口音,牙咬紧或者嘴噘起来,这样对孩子不好。为什么要起张口音?孩子生下来,不管哪个民族,中国的、外国的,孩子发第一声叫妈妈是张口音,直接有血缘关系的,父亲、母亲、爸爸,都是张口音,嘴唇一碰就打开。爷爷、奶奶、姑姑、舅舅、姨,也有一些血缘关系,但都变成了拙口音。当时考虑过叫山记、山路、山事,都是拙口音,后来干脆用“山本”,“本”是打开的。“山本”没有人用过,既然把书叫书本,有账本、课本、绘本,为什么不能叫山本呢?就起了这个名。书一旦写出来,它有它的生命,它有它的命运,有些书命运很好,有些书命运不好。有些书走得很远,它的命好。张英:《山本》和《秦腔》,是你气象最大的两部长篇小说,一虚一实。《山本》这部小说是怎么得来的?贾平凹:秦岭横跨三个省,甘肃、陕西、河南,山体主要部分都在陕西。以前写商洛的故事、家乡的故事,也是写秦岭,只是没有直接把它说出来。秦岭把家乡扩大了,把写的范围扩大了。最早想写秦岭上的动物草木。在写作过程中,了解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动乱时期的人和故事,主要来自民间流传,后又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觉得挺有意思,兴趣就转移了,写了历史,梳理二三十年代那段历史,展示那段历史中人性的复杂性。张英:看似写一座山,还是写的中国。贾平凹:写秦岭这段历史,是写整个中国。小说的前面有一个题记,秦岭是中国的龙脉,它最能代表中国,它提携了长江、黄河,统领了南方、北方,这是以秦岭为中心来看的。原来大家评论秦岭,都是以一个山来看,或者站在北京,以首都来看秦岭。我这次写《山本》,自己在心中说:我要写一个二三十年代的故事,以秦岭为中心。以秦岭为中心以后,才能说统领南和北,提携了黄河、长江。《山本》写了陆菊人和井宗秀两个人的关系,写二三十年代战乱时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谁有枪,谁就说了算,那时候有国民政府部队,有游击队,有土匪,土匪里有各种土匪,从传奇故事讲是乱世,传奇里说的英雄,都是草莽英雄,英雄越多,民间老百姓苦越多。张英:《山本》里麻县长的角色设置很有意思,他一直在写一本关于秦岭的书,他在小说里的作用,等同于作家贾平凹吗?你原来是想写关于秦岭的山、水、植物、草、鸟兽的。这个心愿变成一小说的外层结构了。贾平凹:麻县长的很多感受就是我的感受和想法。麻县长很无奈,一个知识分子在官场上不会当官,没有背景,没有前途,还要坚持自我,很憋屈地活着。知识分子在历史转折点没有什么直接作用,心里想法、办法再多,再明白事理,但两手空空,靠一张嘴,毫无办法,很无奈的处境。作品都在写自己,写自己的各个方面。《西游记》只写了吴承恩一个人的情感,他把人性的各个方面分散开,把一个人分散开,一部分是唐僧有慈悲之心,一部分是孙悟空敢打敢闹,一部分是猪八戒,一部分是沙僧吃苦耐劳,猪八戒懒、馋、贪,把人性各个方面分散开。《山本》里出现那么多人物,都是在写我自己,写自己的某一个方面。有这样的说话,父母如果讨厌儿女身上有这么多毛病,实际上在讨厌自己,儿女是自己的一部分。好朋友去世了,亲人去世了,失去的是你的一部分。把自己各方面赋予在各个人身上。张英:小说的视角独特,作者仿佛一尊佛陀,在天空俯视着《山本》落地,不管什么势力背景,一律平视,众生平等,充满悲天悯人的情怀。小说结尾写到,不管天翻地覆,相对于时间和自然,人如蝼蚁,帝王将相、文臣武将登场演出,传奇完毕演员谢幕之后,只有明月清风和沉默苍茫的大山。贾平凹:《山本》里死亡场景特别多,死得都特别简单,有的在路上就死了,或者轰轰烈烈干事,突然就死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这样,没有谁死得轰轰烈烈,偶然就死了,毫无意义就死了。那么多人死亡,各种死法,觉得很窝囊,很惊恐。为什么把它写出来呢?这样写是诅咒那个年代,揭露那个年代,人太没有价值,要活得有价值,有秩序,还是要太平盛世。张英:《山本》后记有一段谈到,“我面对的是秦岭二三十年代的一段历史,那段历史不是面对的我吗?《山本》该从哪一段历史中翻出另一段历史?”另一段历史指的是什么?贾平凹:面对二三十年代的这段历史,怎么转化成文学作品?所有记录历史的书,都不仅仅写历史的一些事情,它都在对历史做一种评判,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想,通过历史呈现出来。历史就是历史,文学就是文学,当历史慢慢变成一种传说,这就是文学化的过程。《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古典小说都在说中国过去的历史,说书人不停地讲,你讲一些,轮到我时我再讲,每个人在讲时都加进了他的一些感情,经过异化,最后由另一个人把它集中起来变成小说。好多传奇就是这样产生的。历史素材怎样变成文学作品,有个我的选择,我怎么看这段历史,怎么经过我的话说出来。很著名的山水画家倪云林,他说面对山水怎么变成绘画,它是我和山水偶然遇见以后我心里的呈现。文学理论讲创造,小说都是创作出来的,它和原来的历史不一样,它就升华了,是经过我的心理作用以后发生的。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65h1SK7vcTmKg



贾平凹 | 《古炉》| 人民文学出版社




4
一个作家能够写成什么样子
都有宿命的因素


张英:我看过有关你的很多评论,有一种观点是:贾平凹的创作思维存在一种异变,背离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传统,反而溯源而上,由明清白话小说一直漫游到魏晋的志怪小品,受古典文学影响特别深。这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贾平凹:不是这样的。我古典文学修养不是很深,要真拿一篇古文一字一句问我,我也不懂,但我能理解。我的领悟能力好,有些字不一定认识,但马上能知道意思。我看过明清文学,每个代表人物的著作都看过,如张岱、归有光,不仅仅看选集,全部著作都看过。每个人的作品都有他自身独特的感觉。《红楼梦》,我小学、大学各读过一次。《红楼梦》《聊斋志异》对我的影响要比“三言”“二拍”大。看《红楼梦》和《聊斋志异》后,有一种对应关系,能马上理解对女性的那些感觉,特别亲切。世上有两种作家,一种是先天型,一种是后天型。一种是他的作品自成一个完整丰富风格稳定的体系,一种是风格多变求新求异的作家,苏东坡的作品就无法分辨出他写文章的思路,这类大才子,一百年才出一个。前者作家的作品看多了很容易把握、了解他的思路。
张英:批评家认为文坛作家的写作大致分为两种:入世和出世。前者和社会当下结合得非常紧,后者注重个人和社会整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你说文学史分成杜甫和李白为代表的两条线路。你属于哪类作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创作想象力的减弱,你会更注重自身体验和写作经验吗?
贾平凹:我就是我,不能用这两种区别来归纳。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对世界了解的进一步加深,就不太喜欢比较灵秀、空灵、浪漫的文风了,想往大气、大境界处走。我不是文章写得呆板的人,我喜欢放达、旷达,不喜欢豪迈、浪漫。我不是政治色彩特别强的人。我为人谨慎,写文章胆大。一生不得意,一生在不停地受批判。命运坎坷和理性重的两种人都能达到旷达、达观境界。
张英:达到了佛家超脱的境界,心平气和,静观人生。
贾平凹:一个年轻人,再耐得住寂寞再心平气和,和上了年纪的和尚、道士还是有差距的,我比一般人做得好。
张英:以前一提起你的作品,就会想到孙犁或者明清小说、魏晋小品文,能捕捉到你作品背后的影子。现在大家反而不会说话了,对评论家构成了某种智力上的挑战。
贾平凹:以前那些作品基本还处在模仿阶段、试验阶段,我不知道适合写什么样的作品,还没进入到职业写作阶段。我在寻找自由自在的写作方式,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我得益于我的小说观念和小说看法的改变,我找到了自己的说话方式,我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声音。
张英: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新一代作家急于学习甚至模仿欧美小说创作时,你透露的却是汉语语言独有的神韵,在修辞上让我们很容易联系到明清以降的传统。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65h2B0FELGy6l


贾平凹新作《秦岭记》,已全面上市
贾平凹: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写过一些很现代的东西,主要借鉴外国美术上的观点。西方现代派传入中国首先是美术界,我至今关注美术界的动向。要在境界上吸收西方现代派,形式上表现中国作派,怎么结合,我一直追求、摸索和实验着。
我反对拒绝外来文化所谓传统的“乡土文学”,许多人讲传统,讲的是明清以后的传统,真正的传统在明清以前,尤其是汉唐。我不满意在形式上走欧美式的。
我的母语是汉语,写作要建立于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强调一句,我不同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白夜》《土门》以及《高老庄》,我一直坚持我的观点,立意要趋向人类共同的东西,要有中国人的思维,中国的味。
一个作家写一辈子,他写什么,能写成什么样子,都有宿命的因素。
我早期作品清晰、优美,但都是别人的事,别人的话,受启发写出来的。后期是在生活中体会到的,把它写出来。看起来没章法,不清晰,比较混沌,有一部分读者不容易接受,但我自己收获要多些。
本文系节选
文章来源 |《作品》杂志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65h2CJ6dYkOot



推荐阅读x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5Q2nOiGKpmxSz



贾平凹|《秦岭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5月出版


点击书封或阅读原文,
购买京东独家限量钤印本






《秦岭记》有声版由知名演播艺术家艾宝良倾情献声,
带你领略秦岭的天文地理,村落峪垴,
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人生底细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5Q2ntB6yD3cx6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4icrAgFlSyPJNLicnsTgPnENYl33t8BCC03KYZdJflRUgEE5gkkMGsb10ck8K3MLicJe4JXwcTap60TCtg3YSdwg/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4icrAgFlSyPJNLicnsTgPnENYl33t8BCCCwdyQcTfIB8icH6sa3pZWCaZTy1RyicMictNtTntnFnuzOiadIVExVLUUA/640?wx_fmt=jpeg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5Q2nvr9U9IOH8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4icrAgFlSyPJNLicnsTgPnENYl33t8BCCPz3q9HTApn6nXEfBeaaG6x47icCjv6zGMffInHCfPstUZwzjQeIPyxA/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4icrAgFlSyPJNLicnsTgPnENYl33t8BCCojay6jM2ZfnW6Up4WJxJ5ZZ9sA82yUFAicHzWHNNwu0bwZYqiaIZFPTg/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4icrAgFlSyPJNLicnsTgPnENYl33t8BCCxnDiboR8YdTibYfjfA9EGRAR6wWn0W01bb57QS7Hw53zApV25KegJ4Gw/640?wx_fmt=jpe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4icrAgFlSyPJNLicnsTgPnENYl33t8BCCdicKFwezp2Qbrkdib3qkcDjFYLwic4ehicSg33b2UGBBN3VhY1xrqW7Mfw/640?wx_fmt=jpeg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5Q2ovg7ZYRCVM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e4icrAgFlSyPJNLicnsTgPnENYl33t8BCCoKPPDQnZZrJqIc3n95RRibxVbshq1LzkfJIsE8JphBib02qqjPyrgxzA/640?wx_fmt=jpeg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tjoges91tu/T65h3KvrvSLSo


稿件初审:陈 悦、周 贝稿件复审:杜 丽、王 薇稿件终审:王秋玲

ue6t1yvxvjevlv 发表于 2022-5-24 11:54:21

贾平凹本身就是一部书!厚重,耐读!

uzjffkfgvq46e8 发表于 2022-5-24 11:54:48

有人捧,就成了名家,然后五子登科,鸡犬升天。兰陵笑笑生!哈哈哈哈

xu ai 发表于 2022-5-24 11:55:44

光耀 发表于 2022-5-24 11:56:00

老贾的命理学功夫也是高手[呲牙]

uj6smhfprlhrhf 发表于 2022-5-24 11:56:30

老贾中国最勤奋的作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贾平凹:我这辈子,最下功夫的是作家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