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聚焦党建引领 激发机构编制管理新动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汤均洲)今年以来,湖北省十堰市积极适应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党建“主引擎”作用,紧扣“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发展”工作思路,以模范机关创建为抓手,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作风整顿等方式,切实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双提升。聚焦理论武装,夯实思想基础。坚持党委工作部门定位,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干部理论武装作为根本要务抓实抓严抓紧。一是明确重点“深入学”。把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点进行常态化学习,通过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树牢党员的宗旨意识,争做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表率。二是用好平台“专题学”。落实好“三会一课”、每周学习例会等制度,领导干部带头领学,带头讲党课、谈体会,促进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借助“学习强国”、“法宣在线”等平台开展自学,实现了“时时可学、处处可练”。三是联系基层“现场学”。为深化学习效果,支部书记多次带队赴乡村振兴联系点,现场研究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民生项目推进等工作,看望驻村干部,慰问“四老”人员,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牢记为民宗旨,厚植为民情怀。
聚焦载体创新,增强党建活力。以“党建+”形式创新党建活动载体,持续增强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吸引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开展“弘扬工匠精神•岗位大练兵”活动。在市县两级机构编制系统及相关部门组织11场次业务培训,邀请专家教授、业务骨干为千余人进行巡回授课,实现了市县两级培训全覆盖,提升了机构编制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取得了良好的练兵效果。二是开展“揭榜挂帅•比学争先”专项行动。联合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培育孵化十大创新项目、十大品牌工作、十大重点课题。通过综合评比、推广宣传等方式,促进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互学互比,争创一流业绩。三是开展集中攻关行动。在机关挑选业务骨干成立业务、信息、写作三个攻关小组,围绕重点机构编制业务、重要宣传信息、典型经验材料开展分头攻关。三个攻关组紧盯各自任务倒排工期、攻坚克难,取得了一批实实在在的攻关成果。四是开展机构编制大调研活动。坚持问题导向,3名班子成员领衔3个调研组围绕基础教育医疗、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务员聘任制、教师编制周转调剂等难点课题赴基层、先进地区开展调研,力争以高质量调研成果推动具体机构编制工作。
聚焦作风转变,促进能力提升。在机关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行动。通过自查自纠、领导谈话、提醒帮助等方式,查找作风上的问题和不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四种意识”,着力打造能力一流、作风一流的机构编制队伍。一是树立服务意识,在接待来访群众、服务对象时坚持“三个一”标准,即“一句您好、一个微笑、一杯热水”,展示部门良好形象。在办理机构编制事项时大力推行“网上办”,真正实现了让部门少跑路,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树立担当意识,在年初将全年的工作要点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科室和责任人,压实工作责任,坚决杜绝碰到困难找借口、遇到矛盾绕着走的现象发生。结合“揭榜挂帅”和大调研活动,各科室主动申报创新项目和调研课题,实现了工作由“被动安排”向“主动认领”转变。三是树立效率意识,主动对标市委领导工作节奏,建立工作定期督办通报机制,做到“事不隔夜、文不过天、即交即办、日清日结”,让“慢不得”、“等不起”、“停不下”成为新常态,在机关形成“人人小跑前进”、“个个埋头干事”的浓厚工作氛围。四是树立作为意识。定期开展工作业绩“大比武”,各科室、攻关小组在全体干部大会上“晒”工作成绩,并由主要领导进行现场点评,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倒逼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主动提升干事创业能力。
聚焦业务融合,引领事业发展。持续深化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努力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建工作成效、作风转变成效转化为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思路和行动。一是瞄准“考核”争位次。发扬“事争一流、唯旗誓夺”的“拼抢实”精神,瞄准市委、省委编办年度目标考核任务,自觉加压奋进求突破,对标对表抓落实,力争工作在全市有名次,在全省有位次。二是深挖“富矿”创亮点。深挖基础教育、医疗、人才、服务县域发展、开发区体制机制等领域机构编制管理创新“富矿”,围绕用好用活事业编制周转调剂制度、跨县域调剂教师编制、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公务员“员额制”管理等前沿课题进行探索,力争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力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三是明确“重点”求突破。坚持“一项工作、一名领导、一个小组、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法,加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攻关力度,敢于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上动真碰硬,打通体制机制瓶颈,实现新的进展和突破,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管理能力和水平,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页:
[1]